(来源:河北日报)
转自:河北日报
衡水市司法局行政执法监督科科长耿广玺
规范行政执法,让公平正义可感可及
![]()
11月13日,在衡水市司法局,耿广玺(中)与同事一起研究案卷。 本报记者 李东宇摄
□本报记者 赵 建
“规范行政执法,是我现在的工作重点。”
11月13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衡水市司法局行政执法监督科科长耿广玺开门见山。
这阵子,耿广玺很忙,与同事研究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和行政处罚案卷,带队检查部门行政执法问题线索收集整治情况,调研行政检查“扫码入企”开展情况……
耿广玺今年45岁,2003年从河北经贸大学法学院毕业后,考入衡水市政府法制办公室。
自此,他开启了在法治领域耕耘的征程。
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法治干部,学习是前提和基础。耿广玺总是利用晚上和节假日时间学习,到省委党校在职法学研究生班深造,2006年通过国家司法考试,提高了专业素养。
起初,耿广玺从事的是行政复议工作。他坚持悟透上情、了解下情、掌握内情、协调外情,认真对待每一件案件。
2007年,冀州一个村庄的两户村民,因宅基地产生纠纷。有一户翻盖房子时发现,自家的宅基地证里写的面积,比实际使用面积要大,据此要侵占另一户的部分院子,因而发生纠纷。村委会、乡镇人民政府多次调解无果后,争议进入行政复议程序。
耿广玺接手后,与同事和县乡村三级干部多次入户,现场看情况,倾听村民诉求,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并多次召开协商会进行协商。3个月后,两户村民各让一步,握手言和,并办理了新的宅基地证。
那些年,耿广玺白天接待当事人、赴案件现场、到法院出庭应诉,晚上加班起草行政复议决定,成功化解了一件件纠纷。
2010年,他转岗到行政执法监督科。
当时,耿广玺面临的情况比较复杂。他在调研中发现,部分行政执法人员存在执法流程不熟、沟通不畅、执法文书不标准等问题。
一次走访中,有的企业反映,某部门在检查时要求他们进行露天作业,理由是需要通风,以确保安全,另一个部门却要他们进行封闭作业,理由是封闭作业才符合环保要求。
耿广玺深入调研发现,依据法律规定,站在各自立场,两个部门的要求都正确,但他们之间缺乏协作。在他协调下,两个部门明确了不同条件下的作业方式,企业按照这个标准执行即可。
此类事情让他思考:让企业群众办事方便快捷,执法人员必须懂执法、会执法、能协作。
耿广玺向改革创新要活力、要战斗力,从群众和企业实际需求出发,多次征求专家和各部门意见,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衡水市乡镇街道与行政执法部门执法案件移送及协调协作办法》《乡镇和街道行政执法文书示例文本》《衡水市行政执法音像记录操作指导规范》等制度文书,全市行政执法部门执法活动由此变得流程清晰、文书规范、裁量严谨。
学好才能干好,培训是行政执法的重要基础。当时互联网不是特别发达,培训在线下进行,要租场地、请老师、找学员住宿的地方、出试题等,由于场地受限,每年要分若干期进行,花费在20万元左右。
2016年,他创新运用“互联网+培训”模式,委托第三方开展执法人员培训考试,不仅保证了培训效果,还省时省力省钱。后来,这个方法被全省推广。
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2022年,耿广玺带队创新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市县同创”活动,整合资源力量,将市县两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工作一体推进。2023年,衡水市获评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今年10月获评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
耿广玺用汗水和智慧为优化营商环境和推进法治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荣获河北省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并记二等功,获评我省颁发的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先进个人、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组织工作中表现突出个人等荣誉。
面对荣誉和表彰,耿广玺认为,自己只是做了一名法治干部应该做的事。他将一如既往地认真学习、探索创新,为打造更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贡献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