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推进新时代政法工作现代化

0
分享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第七章“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国”中,收录了2024年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法工作的重要指示,强调要“以政法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安全保障”。这一重要指示赋予了政法工作新的历史使命,明确了其根本政治方向,提出了战略任务,为推进新时代新征程政法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01

政法工作现代化具有

丰富的科学内涵

202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奋力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首次提出了政法工作现代化的时代命题。2023年中央政法工作会议提出,要推进政法工作思想观念现代化、工作体系现代化和工作能力现代化,从观念、体系和能力三个维度概括了政法工作现代化的主要内容。这是根据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和政法工作的时代特点,提出的具有针对性、时效性、时代性的战略任务,诠释了政法工作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据此,可以进一步总结提炼为“三个层面+五个要素”。“三个层面”指人、制度、物质层面;“五个要素”指领导、思想、职能、体制与队伍要素。人的层面现代化以政法队伍为中心,是政法工作现代化最根本的要素;物质层面的现代化包括装备、设施、手段与科技创新,为政法工作现代化提供坚实物质保障;制度层面的现代化是调节物质与人的现代化的中间变量,发挥“润滑剂”和“黏合剂”的功能。这是一个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的有机整体,从学理上丰富了政法工作现代化的理论命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政法工作现代化提出一系列原创性重大论断,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逐渐形成全方位深层次政法改革新格局,不断深化科技赋能政法工作现代化,使我国成为世界公认的最安全国家之一。这表明我国政法工作现代化不仅大力推进理念创新、制度重塑和能力升级,更在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一最终评判标准上,实现了可量化、可检验的“硬兑现”。由此,从实践上进一步丰富了政法工作现代化的科学内涵。

02

政法工作现代化与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深刻的辩证关系

政法工作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中国式现代化是综合性的、整体性的,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系统展开。政法工作现代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在目标、功能、路径上具有内在一致性。具言之,政法工作为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提供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提供公正司法,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构建生态法治,为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培育涉外法治。

政法工作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政法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命题中的“支撑”和“服务”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所谓“支撑”,是指政法工作现代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制度、秩序、安全等根本性、基础性的支持和依托。所谓“服务”,是指政法工作现代化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任务、客观需求等,主动予以对接、配合,为其提供动力支持。前者是托底稳盘,后者是提质增效,共同构成政法工作现代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保障链”。这种保障不是单一的、点状的,而是体系的、立体的。它从国家安全、市场经济、社会公平、绿色发展、全球治理等多维度全方位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可预期、可信赖、可持续”的法治保障。

中国式现代化的客观需要推动政法工作现代化的创新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总目标、总牵引,为政法工作现代化提供了方向指引和广阔的实践场景。例如,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为适应这一要求,政法工作就必须从队伍建设、体制设计、机制运行、科技手段等方面发力,提高支撑能力和服务水平,这客观上就推动了政法工作现代化的进程。又如,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这要求政法工作不断创新发展国家安全法治,让任何风险都能在法治轨道上被预判、被拆解、被消解,以高质量法治保障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政法工作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共同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政法工作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割裂的,而是彼此衔接、相互融合的,二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强国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政法工作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都要锚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目标,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国家政治安全、社会大局稳定和社会公平正义等摆在突出位置,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助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享安全的中国式现代化。

03

政法工作现代化支撑和

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法战线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忠诚履职、担当作为,以政法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这为政法工作现代化履职担当指明了方向,也为政法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遵循。

一是以维护国家政治安全为根本。国家政治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命线”和“压舱石”。政法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把捍卫国家政治安全作为根本性、核心性的任务和最重要的路径指引,全力防范、化解、遏制各类政治安全风险,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同时,要深入挖掘和大力弘扬宣传我国政治制度与国情的适配性和优越性,建立健全国家政治安全理论体系,使政治安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是以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为重要任务。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生变量”。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必须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立足预防、调解、法治、基层,依靠群众有效预防化解矛盾纠纷,不断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推动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建设向纵深发展。

三是以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价值追求。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原点。要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面镜子,审视我们各方面体制机制和政策规定。要明确实践导向,强化问题意识,解决公平正义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脱节问题。要完善法律保障体系、深化执法司法公开、提高政法工作质效等,把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贯穿到政法工作现代化的全过程各方面,大力推进更高水平法治中国建设与中国式现代化对接。

四是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为基本目标。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客观需要的重要内容。要深入研究新型经济犯罪和新就业群体权益保障等新情况新问题,组织重点攻关,创新理论体系,推动解决行刑衔接、刑民衔接等体制机制不协调问题。加强涉外法治建设,完善反制裁、反干涉、反制“长臂管辖”法律法规,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推动我国法域外适用的法律体系建设,延伸保护我国海外利益的安全链。

五是以积极应用新技术为重要手段。一方面,要处理好新技术应用与防控风险的关系。建立全面的风险评估机制,系统性评估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识别潜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加强对人工智能行业的监管,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对数据隐私保护、算法公正性等问题进行规范。另一方面,处理好新技术下的执法司法实践与传统执法司法理论的关系。传统执法司法理论主要产生于工业文明时代,与信息文明时代的实践要求不完全相符,要深入研究构建新的现代执法司法理论体系,适应信息文明时代执法司法实践需要。


作者系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兼秘书长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新媒体编辑:崔岑 曾煜婷(实习)

如需交流可联系我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社会科学网 incentive-icons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18402文章数 2557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