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风口
本期要点:巴菲特很看好的谷歌,有什么隐忧?
你好,我是王煜全,这里是王煜全要闻评论。
在AI时代,每个人都在试图改变,但往往又难以摆脱过去成功模式的束缚。
![]()
最近,伯克希尔2025年第三季度持仓报告披露,他们在大幅减持苹果股票并持有前所未有的超3800亿美元巨量现金时,却悄悄地建仓了价值43亿美元的Alphabet、也就是谷歌母公司的股票。
这笔投资金额不算巨大,却是逆势操作。而且,由于这可能是“巴菲特最后一次重大投资决策”,也显得格外显眼。
要知道,伯克希尔曾一度持有超过9亿股苹果,因为巴菲特将苹果视为一家消费品公司,他身边所有人都在用苹果产品。但如今已累计减持近四分之三。
巴菲特一贯对科技股敬而远之,尤其是谷歌这样研发成本巨大且基本不卖什么硬件产品的纯技术公司。
可是,他们却偏偏在纳斯达克一路高歌猛进、被认为泡沫严重的现在,买入了谷歌,这似乎并不符合巴菲特“买入价格合理好公司”的宗旨。
这也无疑表明,在巴菲特及其继任者葛兰•阿贝尔眼中,谷歌才是AI时代的最终王者,而苹果则是上一个时代的公司,不再值得重仓。
难道是伯克希尔开始放弃价值投资了?又或是谷歌重新值得看好了?
我们的判断和巴菲特以及伯克希尔的分析员相反,谷歌的广告业务虽然看似稳健,实则正处于一个临界点,有可能在几年后快速崩塌。而被巴菲特所减持的苹果,反而有机会凭借AI硬件的机会抢占下一代入口,成为新一轮爆发的赢家。
左右手互博的谷歌
首先,我们一直认为,谷歌赖以盈利的搜索广告模式,恰恰是他们当前AI时代最大的包袱。
![]()
2022年底,ChatGPT横空出世,两个月后用户数就突破1亿,现在周活用户已达8亿。
2023年9月,苹果服务主管就在法庭作证时透露,在一众AI的打击下,苹果Safari浏览器上的谷歌搜索量出现了合作以来的首次下滑。
不过,根据谷歌的最新财报,他们的广告收入仍然同比大增约12%,单季营收更是同比增长16%。这样的业绩,似乎给了所有质疑谷歌的人一记耳光,怎么看谷歌都不像要衰退啊。
但我想提醒的是,谷歌广告收入的上升,只说明AI能对充分数据化的业务带来立竿见影的提升,但无法改变未来,而AI的普及还不到位,仍有一大群人在用传统搜索,这种用户习惯需要数年才能完全转变。
但从底层逻辑上看,在ChatGPT掀起这轮生成式AI浪潮时,谷歌搜索的命运就已经确定了。
因为AI直接提供答案,就势必减少用户点击付费链接的机会,动摇了谷歌搜索广告业务的根基。更关键的是,一旦用户用过高效便捷的AI搜索,就不太会再去使用更为麻烦的传统搜索了,比如我自己就已经很久不用谷歌搜索了。
也正是这个原因,谷歌自己也在搜索中加入了AI概览功能,像其他AI搜索一样直接提供答案,这是主动牺牲传统广告点击来提升用户留存。谷歌甚至因此被多家内容方起诉,指控其利用第三方内容生成AI搜索结果,却没给他们带来相应流量。
可是,哪怕会伤到自己的主营业务,还被客户们反对,谷歌仍然要坚持在AI领域的投入,这正说明谷歌自己也很清楚,AI就是大浪潮,必须加入其中,否则就会被淘汰。
![]()
但是,左右手互搏的谷歌仍然很难转型成功。
一方面,跟微软、Meta等其他巨头普遍受益于AI不同,谷歌这个Transformer架构的发源地却是个AI的受害者。
广告业务的盈利丰厚,就导致谷歌很难在未被逼到绝境之前完成自我革命。哪怕谷歌的脑子、也就是其高层知道自己要转型AI,但其手脚必然也不如Perplexity等初创企业那么灵活。
例如,Gemini大模型号称性能领先,但至今仍然和谷歌搜索是两个页面,并没有整合在一起。
另一方面,即便谷歌下定决心自我革命,也很难保证在广告业务崩塌前培育出同等规模的业务。
AI编程虽然市场广阔,潜力巨大,但显然这个领域已经是Anthropic和OpenAI的战场了,跟谷歌没啥关系了。
AI搜索的增长快,可是还没有构建起成熟的商业模式,没办法填补传统搜索的收入空缺。
崩溃与爆发
同时,我们更想强调的是,被伯克希尔所放弃的苹果反而会受益于AI浪潮。
最近苹果在AI领域的动作确实有些太慢了,没有推出任何有影响力的AI大模型或AI应用,所谓苹果智能(Apple Intelligence)也没啥“苹果含量”,主要由谷歌的Gemini和OpenAI的GPT模型提供智能支持。
苹果被寄予厚望的Vision Pro头显更是遭遇惨败。价格高达3499美元,且重量较大,最终只累计卖出了几十万台。
看起来,伯克希尔减持苹果也是理所应当。
可是,此前我们就报道,苹果已暂缓了对下一代Vision Pro的研发,而是将资源用于开发类似Meta眼镜的新产品上,预计明年就会推向市场。
但和Meta的独立硬件不同,苹果眼镜依靠iPhone的算力,可以说是iPhone的附属设备,这无疑是明智的,这将把AI竞争重新拉回苹果的主场——iPhone生态之中。
具体的分析见往期要闻评论,文末已给出链接,今天不做展开。
所以,最后,我们认为,要理解科技产业的发展趋势,必须要明白“荷塘效应”。
一个荷塘,池中的荷叶每天增长一倍。第30天,荷塘被完全填满。请问,第29天时,荷塘里有多少荷叶?答案是:只有一半。
这恰恰是恐怖之处。目前谷歌似乎依然拥有半壁江山,它的广告收入再创新高,它的Gemini模型表现惊人,但它的核心商业模式已经站立在被颠覆的“第29天”。
![]()
2018年,英特尔的主旨演讲
这样的例子在科技产业比比皆是。我还记得,2017年和2018年,英特尔在CES(国际消费电子展)上都是最大主角,不断展示着他们在无人机、自动驾驶等前沿领域的技术。
当时,英特尔的PC和服务器芯片业务如日中天,财报也表现亮眼。可是因为没有意识到AI时代对于GPU的需求,如今Intel的身价只剩了英伟达的三十分之一,而且需要英伟达这个曾经的小弟扶持才暂时止住了股价持续下跌的颓势。
在上周六的“前哨大会2025”上,我向大家深入剖析了“刻意进化”这个AI时代的成功法则。
谷歌和伯克希尔虽然都在改变,却不够刻意,没有实现理念和认知的重塑。他们的变化,只是对环境的被动适应。
今天的谷歌,就是当年的英特尔。而伯克希尔的分析师只看到了谷歌27倍的市盈率和如今丰厚的广告收入,却忽略了未来谷歌主营业务崩溃的巨大风险。这不仅不是价值投资,更是掉入了低价的陷阱。
![]()
再提醒一下,错过“前哨大会2025”直播的朋友,务必记得去看看回放,相信会让你不虚此行。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更多科技产业的新趋势和底层规律,欢迎加入科技特训营学习,和我一起,先人一步,领先一路!
王煜全要闻评论,我们明天见。
风险提示: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长按图片扫码报名,先人一步,领先一路
此外,明年一月初拉斯维加斯的CES展观展团正在招募中。届时,我将陪同你和各位优秀的科技企业家,在产业一线浸润式的观察和思考,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链接报名。
最后,鉴于公众号推送机制的改变,你未来刷到要闻评论的机会可能没那么多了,建议你加入粉丝群,第一时间得到我的独家前沿分析,而且我们还会每天在粉丝群里发布独家资料,快快扫码加入吧!
此外,我们还为您准备了一个思维导图,扫描加群即可领取
“前哨大会2025-要点集合1”
↓点击学习王煜全老师最新大师课,掌握马斯克的赚钱底层逻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