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京晨报)
转自:南京晨报
通讯员供图
晨报讯(通讯员 高金军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卢斌)11月的浦口大地, 稻浪翻滚满田畴,机器轰鸣收新谷,处处是丰收繁忙的景象。11月15日上午,南京浦口兰花塘高标准农田里机声隆隆,4248亩水稻正式开镰收割。金黄稻浪中,收割机往来穿梭,将饱满的稻穗尽数收入仓中。
这片由院士团队联合打造的“院士田”,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杠杆,让优质稻谷种植技术成为桥梁,助力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协同共进。
作为农创中心科技助农最佳“试验田”,兰花塘高标准农田从起步就烙上了“科技印记”。项目集成应用沈其荣、万建民、赵春江等院士团队创新科技成果,构建起“良种+良肥+良法”的全链条种植体系。
“这片田的‘科技含量’藏在每一个关键环节中。”浦口种粮大户、谷满满农业合作社负责人邵立昌指着田间介绍,水稻种子用的是江苏省农科院研发的“南粳46号”及南京农业大学万建民院士团队选育的“宁香粳9号”等优质品种,肥料用的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沈其荣团队研发的哈茨木霉菌生物有机肥,不仅有效改良土壤结构、推动增产增收,更在稻米出米率、食味值等关键指标上表现突出。
种植管理用的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智慧农业首席科学家赵春江团队的农机智能控制系统,该技术利用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实现远程虫情情报、未来气象监测、智能农机控制等数据传输和分析,生产机械利用率提升10%以上,节省人力30%—40%,实现节约水、肥、药15%以上、氮磷等农业面源污染减排30%以上。
生长关键期,南京农业大学水稻栽培团队教授李刚华领衔的“丰产专家团”驻点护航,将“高产秘籍”精准送达田间地头。让好种子配上好方法,既助力种植户提质增效、丰产增收,更让优质粮食端上千家万户餐桌。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兰花塘高标准农田从夏种到秋收,从选用良种、适期精播,到田间管理、防灾减灾,作物生长全生育期都有精准的技术服务,为粮食丰产筑牢了根基。“今天收割了600亩,亩产量预计在650公斤以上,每亩地平均节本增效约500元、增产10%。去年这儿的稻米食味值高达89,期待今年的新米品质更优、风味更绝!”身为“农二代”,邵立昌既承袭了父亲邵名文的农耕情怀,更将种粮技艺练就得熟稔于心、信心十足。
“高标准农田不是简单的‘田成方、路相通’,更要靠科技注入持久活力。今年浦口联合南京农业大学实施粮油单产提升行动,通过推动优良品种和集成新技术,推动单产水平显著提高。”浦口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浦口区将坚定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深入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断提升粮食综合产能,真正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