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团结报)
转自:团结报
□ 马思嘉
“卫生室建得好,我们现在看病可方便了!”宁夏吴忠市利通区扁担沟镇渔光湖村卫生室,村民马如梅正在接受治疗。
渔光湖村在吴忠市利通区扁担沟镇南部,距离镇卫生院30多公里。过去,村民有个头疼脑热,得去隔壁村或辗转到扁担沟镇卫生院看病,看病路途远成为村民特别是老人孩子就医的“拦路虎”。2018年,120平方米的标准卫生室盖好了,可常住人口太少,不具备配备常驻村医条件,房子一锁就是7年。
变化从2022年开始。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和民革宁夏区委会联合选派驻村工作队,带着乡村振兴的任务住进村里。两年下来,村庄面貌翻新,产业有了收益,外出的年轻人陆续搬回来,常住人口从130户增加到191户,具备了配备常驻村医的条件。
两年后,民革驻村工作队员撤离了,但配备村医这件事牢记在了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和民革帮扶“回头看”的清单中。2025年6月,民革宁夏区委会负责人带队再次进村,一边挨家挨户问需求,一边跑自治区、吴忠市两级卫生管理部门。通过不懈地坚持与协调,8月底,吴忠市卫健局给村里配来一名常驻村医,还一次性补充了常用药品。9月1日,卫生室挂牌开诊,当天就来了20多个病人,七年的“空房子”一下子有了温度。
两个多月来,村医马海燕将渔光湖村诊疗室打理得井井有条。她累计接诊295人次,给697位常住村民建起完整的健康档案,并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全部纳入随访名单;组织43名65岁以上老人到镇卫生院做了免费体检,给予了日常健康生活指导;定期为村民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开展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在民革宁夏区委会的助力下,“空房子”成为了村民们最踏实的“医”靠,渔光湖村卫生室完成了一次“蝶变升级”。
针对村卫生室缺少日常诊疗和中医理疗设备,民革宁夏区委会又积极协调争取爱心企业捐赠治疗床、雾化机、血压仪、电烤灯、火罐等设备。
“民革宁夏区委会已将其列入深化‘三大助力行动’定点联系点,今后将组织全区民革医疗专家定期到村卫生室开展专家义诊、业务指导培训,每年对捐赠的医疗设备进行巡检,切实让村医留得住、设备转得动、服务跟得上。”民革宁夏区委会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