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昨天聊了,我想顺带谈谈对创新教育的看法。
很多专家都谈到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比如说语文教育中“主题先行”,无论阅读理解和写作都要明确主题,讲究个中心思想,揣摩作者的意图。但往往作者写作时并没有明确的意图,甚至传说作家拿自己的文章做阅读理解都答不出题。再比如说数学教育中对计算和题型的反复训练,说白了就是刷题,在重复中训练机械计算的能力。还比如英语教育中对语法的过分强调,刻板的阅读理解,题型缺乏实用性,往往是为了做题而做题。
我接受这些“问题”的存在,也承认是问题。但我认为,药方未必是当下流行的创新教育。目前创新教育的大致理念为:塑造创新核心素养,培养批判性思维、发散思维和动手能力;通过项目式、体验式学习,让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尊重个性与自主,鼓励独立思考和大胆试错。
这些理念性的原则,我举双手赞成;具体的实践过程,我保持谨慎怀疑。
所谓传统教育的“弊端”,听上去觉得很有问题。但我们往往忽略了一个现实:教育,尤其是学校的制度化教育,是要通过共识和最大公约数来给大家“兜底”。这涉及到我们对教育本质的不同理解:强调创新的精英教育,往往聚焦于把那些有自主性有天分的孩子筛选出来,为孩子插上翅膀;强调基础的大众教育,往往集中力量保障大多数同学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孩子提供保障。
再继续追问,又会延伸出新的讨论:学校教育是不是激发兴趣与好奇心、塑造创新核心素养的核心环节?我以为不是。现在创新教育所提倡的理念,恰恰应该是家庭教育应该贯彻的。因为每个孩子都不同,无论再怎么创新,学校教育都有一套规则和标准,只不过创新教育的标准看上去更复杂,但终究无法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做。而且,这种“量身定做”对教师来说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们不该苛求。
能真正给孩子量身订制教育方法的,只有家庭。是以这些创新教育学校,格外强调家校共建,即把家长融入其教育计划,要求家长的深度参与。最终取得“亮眼”成绩的主要原因,到底是学校还是家长,其实很难辨析。考虑到创新教育项目对家庭的严格筛选,我更倾向于认为,核心环节还在家庭。
以一土教育为例,6位数的学费,筛选了家庭的经济条件;给孩子自主性的教育宗旨,筛选出那些奉行现代平等教育理念的家庭;要求家长深度参与教育的主张,又筛选出那些有足够学识和闲暇的家庭。
我们可以发现,选择创新教育的家庭,至少符合以上三项中的两项。就像我昨天说的,符合这些条件的家庭,孩子送到哪里都错不了。过分强调创新教育,往往忽视了家庭才应该是教育核心,一方面把创新教育推上神坛,另一方面又把传统教育妖魔化。
但传统教育真的那么不堪吗?我仍然持怀疑态度。就像我说的,教育的核心在家庭。每个吐槽传统教育的专家,都具备批判性思维,尊重个性与自主,拥有创新的核心素养,在世俗意义上和人格意义上,都算是成功的。这些人都是从传统教育中走出来的啊,也没有被传统教育“毒打”而丧失了创新、批判、自主的能力。
因为兴趣、热爱、好奇这些内驱力,有天生的成分,有家庭的熏陶,与天赋和家庭相比,学校教育发挥的作用实在有限。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学校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面对的是中位数意义上的大众,而不是正态分布之外的社会精英。所谓中位数意义上的大众,是收入水平一般,对“全人教育”的理解不足,对孩子的自主创新、审美教育、文化熏陶、人格完善、事业发展都缺乏清晰认识的家庭。这样家庭的孩子(包括我),本身就很难有足够的安全感和驱动力。或者说,我至少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人的差异很大,而拥有理想中的自主、创新、热爱天赋的孩子,少之又少。有资源和机会能呵护并培养这些能力的家庭,数量也不算多。大多数人,都是有点茫然的普通人。我们无法指望依靠创新的学校教育,能给这些孩子插上翅膀、克服重力。教育,要面对现实,而不是童话。
因此,我在面对创新教育中的项目式教育时,始终对这种方法的适用性存有疑虑。那些在项目式教育中表现出强烈兴趣,并且有能力通过沟通协作,寻找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恐怕需要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来夯实基础知识,拥有更高的视野和丰富的经历来激发兴趣和锻炼能力。这些前提,往往不是普通天赋普通家庭孩子所具备的。如果不让孩子们背诵古文观止和唐诗宋词,大部分人不会有兴趣翻故纸堆;如果不让孩子反复做题,很多孩子就无法从解题中培养逻辑能力,这反而是很多国人的短板;如果不让孩子反复学习英语语法,大部分孩子其实没有掌握自然拼读的英语环境;如果不让孩子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很多通识教育和基础知识恐怕就此缺失。
但愿我是杞人忧天。但从自己的学习经验和育儿经历出发,我不得不承认惰性才是大多数情况下的人性。适度的强制,才是让大多数孩子在义务教育阶段掌握基础知识的合适方法。而当下的创新教育,在我看来往往是筛选出那些精英家庭,把精英教育的效应放大而已。
当下的传统学校教育,同样能实现平等、自主、尊重,鼓励独立思考,我也看到很多公立学校的开明教师。归根到底,还是人的问题和家庭的问题,当过分求新求变,我往往有担忧,别把婴儿和洗澡水一起倒掉。我们往往被传媒影响,沉浸在精英教育的成功典范里,却常常忽视自己是普通人、孩子也是普通娃,接受这一点,或许能多一些清醒少一点焦虑。教育,不是追求成功,别被创新教育带到另一条赛道,陪伴孩子走过人生的原野就好,不必那么匆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