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2023喜报
© dream18560710

根据《谢义炳优秀青年科技奖章程》,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于2025年11月14日组织评审委员会对申报材料进行了评审,从80位申请者中,评选出了6位获奖者,名单如下(按姓氏拼音排序):

获奖名单


![]()

傅 豪
南京大学
准聘副教授
研究方向:地球物理流体力学
获奖理由:运用流动稳定性分析和实验室模拟,初步建立了台风生成早期阶段中小尺度过程的理论模型。
![]()

![]()

郭怡鑫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助理教授
研究方向:农业氮循环与大气生态环境
获奖理由:在农食系统活性氮减排策略与环境健康效益集成评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从活性氮管理视角揭示了我国空气质量、气候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政策目标间的协同潜力。
![]()

![]()

江洁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气候动力学
获奖理由:以青藏高原及周边为着眼点,系统揭示人为温室气体、气溶胶排放和海温信号对区域水循环年代际转变的相对贡献及作用机制。
![]()

![]()

旷 烨
暨南大学
研究员
研究方向: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
获奖理由:突破气溶胶吸湿与活化原位观测方法难题,自主研制设备,揭示多相过程物理化学新机制。
![]()

![]()

刘福凯
中国海洋大学
副教授
研究方向:大洋环流与海-气相互作用
获奖理由:揭示了大洋吸热的空间差异通过影响海洋热量再分配,进而调控经向翻转流与海温年循环的物理机制,为深入理解海洋-气候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
![]()

![]()

王羱
国防科技大学
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中尺度大气动力学
获奖理由:揭示了重力波对热带气旋能量收支和串级的多重作用,以及背景风对热带气旋重力波的影响机理。
![]()
信息来源:归国圈。
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及海洋知圈编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