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声明:根据真实历史资料,深度讲解曾国藩为官、处世之道,非虚构小说,持续更新,欢迎订阅。
咸丰皇帝登基后,他面临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把太平军消灭。
最开始时,咸丰皇帝信心很大,总认为太平军是一群乌合之众,是一群土匪,可是,在朝廷多次派兵去围剿,都未能将太平军消灭后,咸丰皇帝彻底愤怒了,开始不断向广西派兵。
在这样的情况下,朝中的大臣提建议时,往往是建议增加兵源,扩大军队数量。
可是,身为礼部侍郎的曾国藩,却提出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建议:裁减五万兵员。
曾国藩为官谨慎,他为何在朝廷与太平军的战争中,提出这个荒唐的建议?
这才是曾国藩真正善于为官的地方,他的为官方法,确实没有几个人能看懂其中的玄机。
![]()
曾国藩提出裁减兵员的建议,正是他向朝廷、向咸丰皇帝表达忠心的方式。
曾国藩提出这些建议,绝对不是盲目冲动。
一、曾国藩对清朝的军队有了充分的认识。
曾国藩提出裁减兵员的建议,是通过奏折《议汰兵疏》来进行表述的。
在曾国藩看来,裁减五万士兵,不仅未影响清朝的军事实力,相反,是为了增加军事力量。
此时的曾国藩,除了是礼部侍郎外,他还兼任兵部侍郎。
当朝廷派出的军队在广西节节败退,被太平军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后,曾国藩不得不思考:清朝的军队为何突然没有战斗力了?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曾国藩找到了答案:
一是清朝的军队在长期的和平环境下,荒于操练,纪律松弛。
二是清朝的军队为世袭制,长期以来,没有新鲜血液加入,导致腐败成风。
从数量上来看,除了八旗兵外,清朝绿营的兵力为五十六万左右。而且,有五万士兵是在乾隆四十六年才逐步增加上去的。
![]()
曾国藩提出的建议,就是把乾隆时期增加的五万余士兵裁减。
在曾国藩看来,康熙时期,清朝的军队能所向披靡,是赢在实力上,而不是在数量上。
二、曾国藩的真实意图。
曾国藩建议裁减兵员的真实意图,不仅是为了精兵简政,更是为了壮大军事实力。
一是为了给军队施加压力。
清朝的军队除了八旗兵大部分驻扎在京城外,在地方上以绿营为主。
曾国藩以广西为例,他认为地方的军队并不是因为士兵多,就能取得胜利。他在奏折中认为:
近者广西军兴,纷纷征调外兵。该省额兵二万三千,土兵一万四千,闻竟无一人足用者。粤省如此,他省可知。
在曾国藩看来,广西的总兵力达到三万七千人,却毫无作为,这不能不说明,军队的战斗力并不在数量上。
![]()
军队为世袭制,通过裁减兵员的方式,将一些慵懒、不遵守纪律的士兵淘汰,打破他们的铁饭碗,就可以给其他士兵压力,从而让军队的实力得到增强。
二是为了节约军费。
清朝的军费支出非常大,按照曾国藩的测算,如果裁减五万兵员,每年可以为朝廷节约一百二十万两银子,这是一笔非常庞大的数字。
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节约下来的军费可以大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这是曾国藩的想法。
深谙历史的曾国藩,还举了很多例子,他认为,历来并不是增加兵力就可以让军事实力增强。
比如北宋时期的兵力为一百二十五万,南宋增加到一百六十万,可战斗力反而变弱了。明朝的常备军为一百三十万,末期再增加十八万,亡国了。
![]()
因此,曾国藩建议,只有裁减冗兵,壮大军事实力,才是上策。
曾国藩所提出的建议,完全是为了大清王朝的存亡,字字忠心。
这就是曾国藩善于为官的地方,他表达忠心的方式,有几个人能看透呢?
参考资料:《曾国藩全集》(图片为配图,图源自网络或者AI生成,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