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星标”暂存文章,查找更方便!
环球零碳
碳中和领域的《新青年》
![]()
来源:Getty Images
撰文:Penn
编辑:小雨
→这是《环球零碳》的1757篇原创
10年前,全球大多数国家都签署了《巴黎协定》,其核心承诺是将全球变暖限制在2℃以内,并尽可能控制在1.5℃以内。
不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0)召开前夕发布的一份新报告称,这个目标已经无法实现,目前全球最多只能争取尽量缩短在升温1.5℃以上的时间。
在此背景下,备受关注的COP30于11月10日在巴西贝伦开幕,约5.6万人参会,使其成为历史上规模第二大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仅次于在迪拜举办的COP28。
COP30 举办地贝伦在大会期间成为了巴西的临时首都,具有明显的象征性和政治性,除了凸显巴西对全球气候问题的承诺外,还强化了亚马逊在国际环境议程中的重要性。
国际社会把这次大会视为“落实 COP”的关键一届。大会聚焦 1.5°C 限温目标、提交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NDC),以及落实气候融资承诺。联合国秘书长在开幕式上也强调,贝伦大会必须开启一个加速行动的十年。
据“碳简报”(Carbon Brief)统计,巴西和中国派出了规模最大的代表团,人数分别为3805人和789人。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踢出大污染者"联盟(KBPO)的最新分析,超过1600名化石燃料游说者获得了参会资格,这一数字几乎超过了所有国家的代表团规模,仅低于主办国巴西代表团的人数。
此外,美国联邦政府的空缺成为大会现场最引人注目的画面,这是其30年来首次未派代表参会,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在美国联邦政府淡出之际,加州州长纽森则抢尽风头。他于大会开幕第二天抵达贝伦,高调出席多场活动,并抨击特朗普政府缺席COP30是丧失责任感、义务感和领导能力的体现。
目前,为期12天的COP30峰会已过半,各国谈判代表正努力推进庞大的议程。但谈判进程因贸易措施和气候目标模糊而陷入严重分歧,COP30主席多拉戈11月15日承认,第一周密集谈判未能取得突破,并敦促各国外交官不要以拖延战术消耗时间。
![]()
图说:贝伦气候峰会
来源:Getty Images
下面《环球零碳》带你简要回顾一下COP30第一周的进展,看看各方如何努力将承诺落实为实际行动。
各国在第一周提出四大关键议题,包括气候融资、贸易、透明度与「国家自定贡献」(NDC3.0)减碳目标,随后由主席咨询各国。
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国际气候总监沃斯科指出,第一周谈判进展令人担忧,四个关键议题都没有实质突破。若这些议题持续发散,进入第二周部长级谈判时,要达成具体协议恐面临巨大挑战。
WRI“2025年气候转型联盟”资深经理斯瓦比表示,本届峰会另一重要工作是制定“全球气候适应目标”(Global Goal of Adaptation, GGA)指标,但谈判也遇挑战,许多国家坚持这些指标必须是自愿、非惩罚性,且不得作为获取气候资金的新条件;除指标外,气候适应资金如何在2030年前增加到一千两百亿,也是首周谈判的争议议题。
气候融资始终是各方关注的焦点。尽管全球已在清洁能源、韧性和公正转型方面投入了数十亿美元,但总规模仍然“既不够充足,也不够可预测”,而且分配也不公平。
联合国大会主席安娜莱娜·贝尔伯克在开幕致辞中表示,COP30 应该标志着每年高达 1.3 万亿美元的气候融资的实施的开始——这些资金的拨付“将迅速、透明和公平地惠及最需要的人”。
![]()
图说:环保人士呼吁立即支付“损失与损害基金”
来源:Getty Images
11月10日,备受期待的“损失与损害基金”(Loss and Damage Fund)启动了首轮项目提案征集,初始资金规模为2.5亿美元。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可从12月中旬起,在6个月内提交资金申请;预计从 2026年中期开始,每个项目最多可获得2000万美元赠款。
大会开幕前,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组织(UNFCCC)发布了《巴库至贝伦1.3万亿美元路线图》(Report on the Baku to Belém Roadmap to 1.3T)。
路线图提出了五大“行动领域”,以助力实现1.3万亿美元的资金目标,其中纳入了区域考量,并特意关注贫困群体及弱势群体(包括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的需求,同时明确了短期可交付成果。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西蒙·斯蒂尔呼吁各方根据《巴库至贝伦1.3万亿美元路线图》倡议,加速气候融资规模,从每年3000亿美元增加到2035年的1.3万亿美元。
目前,各方正就气候资金扩容路径进行谈判。11月13日,气候资金独立高级别专家组(IHLEG)提出了一条 “完全可行的路径”,未来资金来源将多元化,专家组表示,1.3万亿美元资金中,约半数可由私营部门承担。
![]()
图说:预计2035年全球温室气体总排放量将比2019年水平减少约12%
来源:UNFCCC
在国家自主贡献(NDC)方面,《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西蒙·斯蒂尔11月10日展示的图标显示,2015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巴黎气候协定》正在发挥作用。
斯蒂尔指出,若没有《巴黎气候协定》,到2035年,全球排放量较 2019年水平将增加 20%-48%;但在COP30召开前,113个国家提交了 86份新的国家气候计划(即“国家自主贡献”,NDC),这将使全球在未来10年内实现12%的减排。
斯蒂尔表示:“这意义重大。我们首次实现了全球升温排放曲线的下行趋势。”
同时,COP30第一周,各国代表团也探讨把《巴黎协定》第六条碳市场转化为气候适应融资的催化剂。各方强调,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制度设计必须确保资源流向最脆弱群体,应透过强制提拨、适应回馈、直接获取模式(Direct Access)确保资金来源具有可预测性,稳定且公平。
巴西卢拉在COP30上的一项标志性倡议也与全球碳市场相关,其倡议成立“碳市场合作联盟”,旨在通过统一实践标准,加强碳市场合作。上周,欧盟、中国已加入该联盟,英国、加拿大、智利、亚美尼亚、赞比亚、法国、墨西哥和德国也参与其中。
彭博社报道称:“巴西认为,整合碳市场可能成为 COP30 最重要的遗产之一,因为这将促进贸易,并最终助力减排。”
![]()
图说:COP30谈判现场
来源:Cop30
过去一周,巴西还发布了数份倡议性质的文件。其中《贝伦绿色工业化宣言》得到了超过35个国家的支持,并将清洁产业、创新和就业置于以发展为导向的新型气候联盟的核心位置。《贝伦可持续燃料承诺》也取得进展,透过成立一个实践平台,设定20项跨产业行动,涵盖航空、海运、钢铁和水泥业,承诺在2035年前将可持续燃料增加四倍。
不过,当下各国因贸易措施和气候目标模糊而陷入了一些严重分歧;争议点包括要求富国对贫穷国家适应全球变暖的财政援助提高两倍,以及巴西所提出推动化石燃料逐步淘汰的“路线图”,虽获丹麦、英国、肯尼亚等国家支持,却遭到沙特阿拉伯等主要产油国的强烈反对,料很难在COP30上通过。
COP30 再次证明,全球气候行动已从“应不应该做”的辩论,转为“怎么做才够快”的生存战。
当科学警钟响彻贝伦,世界需要的不再是华丽而苍白的承诺,而是具体、公正、大规模的资金与科技部署。这场决定人类未来的战役,所有国家,无论大小都必须行动起来,刻不容缓。
参考材料:
[1]https://www.zaobao.com/news/world/story20251116-7825911
[2]https://www.downtoearth.org.in/climate-change/this-weeks-major-highlights-from-cop30
[3]https://news.un.org/zh/story/2025/11/1141065
[4]https://earth.org/cop30-week-1-recap/
[5]https://climategen.org/blog/week-one-at-cop30-reflections-from-the-amazon/
[6]https://cop30.br/en/news-about-cop30/cop30-morning-brief-november-15
[7]https://www.downtoearth.org.in/climate-change/no-breakthrough-at-cop30-at-end-of-week-1-as-divisions-deepen-over-finance-and-trade
[8]https://udn.com/news/story/7266/9143441
[9]https://csrone.com/news/9558
热门阅读
(点击图片跳转阅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