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7-10日,2025世界大学校长论坛、2025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办。中外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围绕人工智能何如驱动高等教育变革分享经验与思考。一起来看——
![]()
宋永华
澳门大学校长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
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
教育的核心使命是促进和平与国际理解。要着力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跨学科素养与多元文化共存能力,呼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教育四大支柱理念。
![]()
钱旭红
华东师范大学校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教育需超越传统局限、界限和极限,以最大的原则性和最大的灵活性走向“超限”。未来大学将是超学科、重思维、智能化的,人才培养要融合西方“粒子性”学科知识体系与中国“波动性”整体认知体系,培养兼具批判性与创造性思维的超限思维。
![]()
滕锦光
香港理工大学校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
大学必须将AI从“是否使用”的议题转变为“如何有效使用”的实践。香港理工大学推出“Education 4.0”倡议,通过AI构建个性化、自主化、面向未来的学习环境;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聚焦AI驱动的医学研究,探索去中心化AI等前沿技术。
![]()
唐洪武
华南理工大学校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
华南理工大学作为首批试点高校,构建AI+“6体系”(专业布局、课程建设、教材更新、教学创新、治理变革和思政体系),建设统一数字空间,实施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打造智慧教育生态以及学科集群与科技创新高地。
![]()
玛格丽特·谢尔
昆士兰科技大学校长
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
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士
澳大利亚大学联盟董事会副主席
实现公平驱动的人工智能需多方努力,包括确保所有学生获得公平可负担的资源与全面培训,制定透明伦理指南并营造适应变革的文化,以及加强机构间合作共享框架与经验。
![]()
郝清新
罗兰大学副校长
匈牙利国家科学院院士
罗兰大学新近发布的《负责任使用人工智能框架》确立七大核心原则:AI作为辅助工具,不能取代独立研究;使用AI必须强制记录;未声明使用AI构成学术剽窃;学生对AI输出负全部责任;各院系自主制定细则;禁止在考试和处理敏感信息时使用AI;从2026年起实施强制性AI素养培训。
![]()
吴华强
清华大学副校长
人工智能正引发第四次大学革命。清华大学构建AI教师、助教、学生共同组成的MAIC平台,打造全AI授课课程与实验平台;推动学科知识引擎建设,将静态知识转化为动态知识图谱;研发“清小搭”学生智能助手与“自媒体广场”智能体平台,提供全方位学习支持。
![]()
米凯尔·林斯特伦
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常务副校长
数字沙盒作为安全隔离环境,为数据共享与测试提供理想空间,其核心在于推动 AI 及数字创新,助力社会可持续转型,有效衔接技术前沿与监管规范。
![]()
乔安妮·赖特
悉尼大学副校长
悉尼大学从数据、技术等四层面布局AI,强调学术诚信,评估框架的“双轨”方法科学有效评估学生学习成果,应对AI挑战与机遇,维护学术诚信。
![]()
杨宗凯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发展咨询委员会副主任
教育部教育数字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
华中师范大学资深教授
武汉理工大学原校长
智能时代教育体系将走向贯通衔接与综合集成,教育组织将更加开放融合与多元多样、教育活动将更加强调自主性与终身性。未来教育变革要重点促进人工智能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探索构建“师—生—机”三元协同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打造能力驱动、泛在智能的未来学习新空间。
![]()
凯伦·纳尔逊
南昆士兰大学校长
南昆士兰大学将AI深度融入教学与研究,推出AI机构行动计划,从治理架构、师生能力提升到创新工具开发三个维度系统推进AI转型。未来计划建立专项AI研究中心,制定与政府行业需求对接的研究战略,并投资数字与量子基础设施。
![]()
约翰 ·奎尔奇
昆山杜克大学美方校长
常务副校长
人工智能技术如同印刷术,是一场自下而上的革命。教育要将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动共创者;培养以批判思维与伦理判断为内核的“AI原生”思维;建立包含学生在内的敏捷治理模式;打造全球AI共治的“活实验室”;重新将教育锚定于人性智慧与同理心,培养能提出深刻问题的未来领导者。
![]()
塔塔奇普塔·迪尔甘塔拉
万隆理工学院校长
数字转型在提升高等教育效率与可达性的同时,也可能加剧不平等。推进公平的数字化教育,必须从接入、能力、内容与治理四个维度协同发力。
![]()
赫里·赫尔曼夏
印度尼西亚大学校长
印度尼西亚大学重点围绕公平与公正、透明与可解释性、主体性与自主性、隐私与安全、善行与不伤害等五大伦理原则,从治理、教学和运营入手,制定AI政策、改革评估方法、提升师生数字素养,引导社会负责任地拥抱智能技术。
![]()
马诺吉·洛哈特帕农
朱拉隆功大学副校长
教育技术从黑板到聊天机器人演进,AI能实现个性化学习并提升教师生产力。朱拉隆功大学采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AI能力框架,将AI素养融入所有课程;为师生提供生成式AI平台,确保教育公平与版权保护;已有DeepGI胃肠道检测软件等成功AI研究案例,致力于构建以人为本的AI校园。
![]()
萨利姆·阿尔-诺阿米
多哈科技大学校长
人工智能是催化教学科研变革的关键力量,有四大应用方向:实现个性化学习,通过游戏化场景提升课堂互动性与学生参与度;关注学生心理健康,运用AI进行压力疏导;面临版权、数据隐私、算法偏见等伦理挑战;必须弥合全球及国家内部的数字鸿沟,并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政治建会 学术立会 开放兴会 贡献强会
微信号 : zggdjyxhwx
网址:https://www.cahe.edu.cn/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