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江西频道
聚焦地方产业,探索县域青少年科普新路径
——万载县以“花炮、百合、有机”三大产业赋能青少年科普创新实践
万载县作为“中国花炮之乡”“中国百合故里”“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始终将青少年科普工作与地方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产业赋能科普,科普启蒙少年”的特色路径。
花炮产业的科技课堂:从传统技艺到现代创新的跨越
近年来,万载县科学技术协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联合万载县花炮产业发展中心、县教育体育局、县文化馆及县花炮总商会等多部门,构建起“花炮文化+科学普及”的协同育人机制,开展了一系列特色科普活动。
万载县科学技术协会与县文化馆深度合作,邀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炮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走进校园,通过“工匠讲堂+虚拟演示”的形式,为学生解析传统花炮制作中蕴含的科学智慧——从硝石、硫磺、木炭的配比化学到装药紧实度对燃放效果的物理影响,让非遗技艺成为鲜活的科学教材;联合县花炮产业发展中心、县花炮总商会开展“花炮科技探秘”工业研学活动,组织学生走进现代化花炮企业,通过虚拟演示观察大型烟花燃放的力学原理与安全控制技术,深刻感受“科技赋能传统产业”的内涵;协同县教育体育局推进校本课程开发,将花炮制作生产中的物理力学、化学燃烧原理转化为课堂实践项目,让传统产业真正成为承载科学教育的生动载体。
通过多部门联动,万载县正探索出一条“非遗传承+科技创新+教育实践”的特色科普路径,让花炮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焕发新的活力。
龙牙百合的生物课堂:劳动实践中的科学探究
百合是万载县白水乡的传统产业,迄今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
万载县科学技术协会立足本土百合产业优势,积极探索青少年科普教育与特色农业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打造“百合文化+劳动实践”特色课程,组织学生从百合育种、选种、栽植到采收全程参与百合种植。学生们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精准施肥计算,例如通过测量株高、叶面积等数据优化施肥方案;运用生物知识观察记录植株生长周期……在本地龙头企业设立“小小工匠”实践站,让学生参与百合干片分级、百合粉提取等精深加工流程。
2021年,经中国农技协核准,“江西万载龙牙百合科技小院”获批复成立。这是全国第一家百合产业科技小院,依托万载县后稷百合食品有限公司,由省科协、江西农业大学、宜春市科协、万载县科协共建。针对百合在种植过程中存在的产量低、病害重、良种繁育严重不足等种植难题,江西农业大学教授、育种学博士胡颂平带领祝锦敏等9名研究生,进驻万载龙牙百合科技小院进行技术攻关。
为推动百合知识科普,万载县科学技术协会以此为契机,深度链接龙牙百合科技小院的技术资源与青少年科普教育需求,创新构建“科技小院+科普基地+校园课堂”三位一体的融合机制,通过“走出去学、请进来教”的方式,让百合科学知识真正走进青少年生活。一方面,定期安排学生到小院参与“百合成长全周期观察计划”,科技小院的9名研究生则化身“科普导师”,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设计“趣味实验包”,让学生在真实科研场景中培养科学思维。另一方面,邀请科学小院技术骨干走进校园,开设“百合科学小讲堂”,推动科普教育与学科课程深度融合。
有机农业的“绿色课堂”:从田间到餐桌的科学启蒙
万载县作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有机农业是其特色产业名片之一。位于国家现代农业(有机)示范区核心区三兴的江西恒大农业,在大力发展富晒、有机农业种植的同时,花重金打造青少年研学实践基地,以芦笋、毛豆、稻渔综合种养等有机产业为载体,构建起“有机理念+实践体验”的青少年科普场景,让学生在“看有机、种有机、懂有机”中树立绿色环保意识,理解“生态与产业”的科学逻辑。
近年来,万载县以“花炮科技课”“百合生物课”“有机绿色课”三大特色课程为抓手,打造出青少年科普的产业名片,推动全县青少年科普事业全面开花。三年累计举办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吸引超万人次参与,开展志愿服务600余场次、培训5000人次,新建2家国家级科技小院,指导万载县花炮技术学会升级为市级学会。(曾楚、刘胜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