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记者 佟怡)受冷空气影响,11月16日,西安地区迎来今冬首场降雪,城区雪花刚落即融,但秦岭的山坳里却积存着一层薄雪,国网西安市鄠邑区供电公司电网保供工作也迎来了今冬首考。
17日一早,国网西安市鄠邑区供电公司线路运维人员吴飞、王卫鹏裹紧工作服、拎上工具包奔赴现场,目标直指秦岭北麓的10千伏煤场线。此次保供工作,国网西安市鄠邑区供电公司聚焦“线路安全”与“民生采暖”两大核心环节:线路侧采用“人工步巡+无人机航拍”立体式巡检模式,地面运维人员逐基检查杆塔基础是否沉降、线路通道是否有树障遮挡,无人机则对跨山线路的导线弧垂、绝缘子状态开展高空观测,确保隐患“早发现、早处理”;民生侧则将重心放在电采暖相关供电设备上,同步安排专人对供暖台区负荷、配变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全力防范降雪天气对电网安全运行带来的风险。
早9时的秦岭北麓,薄雪裹着山风掠过山涧的10千伏线路,带着寒意的气流扑在脸上,运维人员吴飞、王卫鹏顾不上搓手,来回穿梭在10千伏煤场线廊道间。两人的眼睛像扫描仪一般,紧紧对准线路的每一基杆塔、每一档导线——“杆塔基础没沉降,导线没有挂雪”,吴飞边查边在巡视记录本上标注;行至18号杆的跨山段,王卫鹏迅速取出无人机,随着一声清脆的嗡名声,无人机腾空掠过山涧,屏幕里清晰显现出绝缘子的轮廓,“高空无覆冰,绝缘子状态正常”。
随后,两人又赶至家佛堂村配变旁,将钳形电流表夹在配变出线端,屏幕上的数字稳定跳动,“当前负载率43%,充分预留了供暖高峰的冗余空间。”一旁路过的村民张大爷凑过来笑着说:“这两天就靠电暖器取暖,你们查过了,我们心里就更踏实了!”
上午11时,该公司运维人员完成首轮特巡,无人机航拍覆盖了2.4公里跨山线路,人工步巡核查了18基杆塔,未发现线路覆冰超限、设备异常等情况。从线路廊道的“人机协同”排查,到供暖台区的负荷监测,国网西安市鄠邑区供电公司用精细的保供举措,筑牢了雪天电网安全与民生供暖的“双防线”,让暖流顺着电线,稳稳流进辖区群众的暖冬里。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