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入冬后,扇贝大量上市,好吃却不好卖?摊贩:4个原因,很无奈

0
分享至

导读:入冬后,扇贝大量上市,好吃却不好卖?摊贩:4个原因,很无奈

2025年入冬后的北方海滨城市,码头堆满灰扑扑的港湾扇贝,养殖户老郑蹲在成筐的贝堆前抽着闷烟——三千斤活贝仅换来七百五十元收购款,折合每斤两毛五的售价让他含泪倒海。这个曾与鲍鱼齐名的海珍品,如今沦为“十块钱三斤”的地摊货,背后折射出中国贝类产业转型期的深层矛盾。



一、品种退化:速生贝冲击市场根基

当前市场上九成流通的港湾扇贝,是养殖周期仅18个月的速生品种。这种近海笼养的贝类虽成本低廉,但壳薄肉少,出肉率不足15%,煮熟后缩水率高达50%。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虾夷扇贝,需三年养殖周期,肉质厚实鲜甜,但年产量不足港湾贝的十分之一。

某加工厂负责人算过一笔账:十名熟练工围坐一小时仅能剥出二十斤净肉,人工成本高达五元/斤。若使用机械剥壳,夹碎率超过30%,损失难以承受。这种“量多质劣”的恶性循环,直接导致深加工企业拒收港湾贝,鲜食市场又因处理繁琐遭消费者冷遇。



二、气候异变:暖冬加剧产业风险

2025年秋季反常的“暖秋”天气,成为压垮养殖户的最后一根稻草。北方沿海地区入冬后日均气温仍维持在10℃以上,导致扇贝保鲜期缩短30%。辽宁大连某电商平台的统计显示,活贝运输途中的开壳率从常规的5%飙升至40%,退货率同步激增,迫使商家暂停跨省销售。

更致命的是气候引发的次生灾害。此前赤潮事件中,某养殖场一夜之间损失二十万斤扇贝,直接经济损失超百万元。由于水产养殖保险覆盖率不足30%,多数养殖户只能独自承担天灾损失,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



三、消费迭代:懒人经济改写市场规则

某超市的消费调研揭示惊人数据:76%的年轻消费者因“处理繁琐”放弃购买鲜活扇贝,转而选择冷冻虾仁或预制菜。火锅场景的变革更具代表性——某连锁品牌推出“贝柱串”后,带壳扇贝的点单量骤降65%,消费者宁愿多花三倍价格享受即食体验。

某食品厂的转型案例印证了市场趋势。该厂将贝柱制成泡椒零食,通过直播带货创下单日清空八个冷库的纪录,单价20元/袋的产品利润是鲜贝的十倍。这种“把海鲜变成辣条”的商业模式,本质是重构消费场景:当都市人群的烹饪时间被压缩至日均27分钟,传统水产必须完成从食材到零食的形态跃迁。



四、产业链断层:加工短板制约价值提升

我国贝类加工率长期徘徊在30%-35%,远低于发达国家70%的平均水平。现有加工企业多停留在粗加工阶段,精深加工技术储备不足。例如,扇贝内脏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但国内仅有3家企业具备提取技术,导致大量高附加值成分被废弃。

产业布局失衡加剧结构性矛盾。山东、福建两省贡献全国70%的贝类产量,但加工企业集中在原料产地,缺乏面向消费端的品牌运营。某头部企业尝试推出“即食蒜蓉粉丝扇贝”,却因冷链物流成本过高,终端售价是同类预制菜的两倍,市场推广受阻。



破局之路:重构产业价值链

破解困局需从三端发力:养殖端应建立“优种优价”机制,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品质溯源;加工端需突破酶解技术、超低温冷冻等关键工艺,开发功能性食品;销售端要构建“鲜食+零食+预制菜”的产品矩阵,利用社区团购、直播电商等新渠道触达消费者。

站在2025年的码头眺望,那些堆积如山的扇贝既是产业转型的阵痛,也是新周期的起点。当养殖户开始尝试养殖五年生的刺身级扇贝,当加工厂引进日本全自动剥壳生产线,这场关于品质、效率与消费体验的变革,正在重塑中国贝类产业的未来图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赴日旅行警告发布之后,不少游客因无法退票选择继续旅行

赴日旅行警告发布之后,不少游客因无法退票选择继续旅行

映射生活的身影
2025-11-16 01:55:20
大玻璃窗“正退出”中国家庭?过来人说出了大实话,太真实了

大玻璃窗“正退出”中国家庭?过来人说出了大实话,太真实了

装修秀
2025-11-08 11:38:22
甲流来袭,医生提醒:少吃牛奶鸡蛋,多吃5样,免疫力拉满不中招

甲流来袭,医生提醒:少吃牛奶鸡蛋,多吃5样,免疫力拉满不中招

爱生活的陶哥
2025-11-17 10:52:41
中国古墓里出土2000多年前“房中术”,因男女之事太羞涩不敢公开

中国古墓里出土2000多年前“房中术”,因男女之事太羞涩不敢公开

芊芊之言
2025-11-14 21:21:23
医生发现:天冷坚持戴帽子的人,过不了半年,身体或会出现4大变化

医生发现:天冷坚持戴帽子的人,过不了半年,身体或会出现4大变化

感觉会火
2025-11-17 12:13:41
徐波生了300个孩子?揭露了人类社会的本质问题

徐波生了300个孩子?揭露了人类社会的本质问题

历史总在押韵
2025-11-17 00:05:07
G20峰会遇冷,“上三常”元首同时缺席,全球格局将如何演变?

G20峰会遇冷,“上三常”元首同时缺席,全球格局将如何演变?

优趣纪史记
2025-11-17 10:10:00
全运会第19金!男子400米混合泳:汪顺递补晋级实现全运四连冠

全运会第19金!男子400米混合泳:汪顺递补晋级实现全运四连冠

全景体育V
2025-11-17 20:11:23
中国能迅速崛起的原因,离不开三大国家的帮助,其中一个令人意外

中国能迅速崛起的原因,离不开三大国家的帮助,其中一个令人意外

墨兰史书
2025-11-17 17:05:03
假球?非洲雄鹰离谱4-5落败:半场撤下头号巨星 已8年无缘世界杯

假球?非洲雄鹰离谱4-5落败:半场撤下头号巨星 已8年无缘世界杯

风过乡
2025-11-17 07:33:21
一女子将另一女子砍杀30多刀致死,两人性关系内幕曝光

一女子将另一女子砍杀30多刀致死,两人性关系内幕曝光

娱乐的硬糖吖
2025-11-17 01:56:34
为什么“战略忽悠局局长”张召忠,突然消失了,去哪里了?

为什么“战略忽悠局局长”张召忠,突然消失了,去哪里了?

阿斚田侃故事
2025-11-03 22:56:11
渔村逆袭?“电诈恶魔”陈志老婆是四川人,150亿比特币沾满血泪

渔村逆袭?“电诈恶魔”陈志老婆是四川人,150亿比特币沾满血泪

豆腐脑观察局
2025-11-17 06:50:03
“东宁忠诚伯冯锡范”这个称呼,问题有多严重?

“东宁忠诚伯冯锡范”这个称呼,问题有多严重?

名人苟或
2025-11-17 06:02:33
那个叫蔡洋的青年早已消逝在人海,只有U型锁还在时时翻飞......

那个叫蔡洋的青年早已消逝在人海,只有U型锁还在时时翻飞......

细雨中的呼喊
2025-11-17 22:59:35
全运游泳收官!诞生5大赢家,2人失意,2人成未来希望,一项没落

全运游泳收官!诞生5大赢家,2人失意,2人成未来希望,一项没落

篮球圈里的那些事
2025-11-17 21:01:57
对华加征97%的关税!越南下令连接中国铁路不到3天,就想变脸

对华加征97%的关税!越南下令连接中国铁路不到3天,就想变脸

南宫一二
2025-11-17 07:32:39
西班牙国王亲自出马,拿着中国合作协议,拒绝了特朗普威胁

西班牙国王亲自出马,拿着中国合作协议,拒绝了特朗普威胁

天气观察站
2025-11-18 01:54:04
H3N2毒株严重可致呼吸衰竭!专家提醒:流感需在48小时内吃奥司他韦

H3N2毒株严重可致呼吸衰竭!专家提醒:流感需在48小时内吃奥司他韦

说说你的看法
2025-11-17 13:04:59
孚日股份8连涨停,回应:与公司名字无关,那是网友们自己想的

孚日股份8连涨停,回应:与公司名字无关,那是网友们自己想的

鲁中晨报
2025-11-17 15:41:04
2025-11-18 03:04:49
邹小蘑菇 incentive-icons
邹小蘑菇
专注美食内容创作
6356文章数 507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该聊聊琉球问题了 日本国内集体破大防

头条要闻

该聊聊琉球问题了 日本国内集体破大防

体育要闻

当家球星受伤后,球迷乐翻了天?

娱乐要闻

金鸡奖是“照妖镜”,揭露人情冷暖?

财经要闻

高市早苗的算计,将让日本割肉5000亿

科技要闻

京东外卖要“独立” 刘强东还宣战“点评”

汽车要闻

新增CDC后变化大吗? 试驾特斯拉model Y L

态度原创

亲子
教育
艺术
数码
公开课

亲子要闻

外公今天买了学步车教小满学走步了

教育要闻

课后延时服务引发诸多矛盾,该考虑取消了!

艺术要闻

惊艳!全球百大美女变身顶级辣妈,居然在中国!

数码要闻

铭瑄AMD B850 / X870主板新品确认对未来处理器支持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