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大琉球学研究三十年:揭穿高市早苗的历史误判
![]()
福建师范大学
学术深耕遇上政治冒进,一所中国大学的研究所为何能戳穿日本首相的危险言论。
2025年11月,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答辩中将“台湾有事”定义为“存亡危机事态”,这番言论迅速引发地区紧张。然而,在距离琉球群岛仅数百公里的福建师范大学,一群学者早已通过数十年的学术研究,为这一争议提供了历史镜鉴。
就在高市发表争议言论的同一天,福建师范大学中琉关系研究所成立30周年暨“琉球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如期召开。这一巧合背后,是中国学术研究对地区政治现实的深刻回应。
![]()
01 学术根基:三十年深耕琉球学的研究重镇
福建师范大学对琉球学的研究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该校自上世纪60年代便开始围绕中琉历史关系开展遗址调查、文物保护、文献整理和学术研究工作。1995年12月,学校正式成立中琉关系研究所,这一机构成为国内唯一以中琉关系为研究对象的专门科研平台。
三十年来,该研究所系统性地展开了中琉关系研究的学术工程。他们先后获得《中琉关系通史》、《琉球王国历史与“琉球问题”研究》等国家社科重大项目5项,国家社科一般及青年项目14项。这些研究不仅填补了学术空白,更为理解东亚国际关系提供了历史框架。
研究所编纂出版的《清代中琉关系档案选编》7部、《琉球文献史料汇编》2卷、中琉关系研究著作20余部,成为了该领域的权威参考文献。这些扎实的学术工作,使得福建师范大学在琉球学研究领域确立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2025年9月,福建师范大学琉球学学科成功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绝学”学科扶持计划,成为全国入选的6项绝学学科之一,也是该计划设立以来福建省唯一入选的项目。这标志着该校在琉球学领域的研究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认可与支持。
02 研究亮点:从历史中走来的琉球与中国关系
福建师范大学琉球学研究最显著的特点是其历史纵深与现实关怀相结合。研究表明,从明朝初年开始,琉球就主动归附中国,成为藩属国,这一关系延续了五百多年。那些年里,琉球使者定期出使中国,官方文书全用汉字书写,礼仪服饰、宫殿建筑全照搬中原样式。
赖正维教授在《康熙时期的中琉关系》等著作中,详细梳理了中琉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互动。她的研究指出,琉球群岛上至今还能看到保存完好的中式古建,老人们还会哼唱带着闽南腔调的民谣,这些文化印记是历史纽带的有力证明。
“闽人三十六姓”研究是福建师大琉球学研究的另一大特色。闽人三十六姓不仅向琉球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还带去了中国文化与习俗,对琉球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些研究为中国与琉球的历史联系提供了坚实的学术支撑。
03 现实关切:学术研究回应地区政治挑战
高市早苗的言论引发中日关系紧张之际,福建师范大学琉球学的研究价值更加凸显。高市在国会宣称“台湾有事”若伴随武力行使可能构成“存亡危机事态”,变相暗示日本可动用集体自卫权介入台海。这一表态打破了历届日本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谨慎立场。
福建师范大学的学者们从历史研究中清楚地知道,琉球地位本身存在争议。历史上,琉球是被日本用武力强占的“烫手山芋”,而非所谓“固有领土”。1879年,日本明治政府撕毁所有约定,用军舰和大炮强行吞并琉球,把这一主权独立王国改为“冲绳县”。
更关键的是,二战后《波茨坦公告》明确规定日本必须放弃二战中侵占的所有土地,琉球作为被日本武力吞并的领土,自然不在其合法疆域之内。之后美国接管了琉球,在岛上修建大量军事基地,直到1972年才把“行政管理权”交给日本,但主权归属问题始终没有正式解决。
04 国际视野:琉球学研究的全球对话
福建师范大学琉球学研究从未闭门造车,而是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研究所与日本琉球大学、冲绳国际大学南岛文化研究所以及一般财团法人冲绳美之岛首里城管理中心等冲绳地区的大学和研究机构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自1994年起,福建师范大学已成功主办五届“中琉历史关系国际学术会议”。2025年11月的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更是吸引了来自琉球大学、早稻田大学、冲绳国际大学南岛文化研究所、冲绳县立艺术大学等日本学术机构,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北京语言大学等国内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参与。
这种国际交流不仅促进了学术发展,也为增进中日民间相互理解提供了平台。2025年8月,研究所所长谢必震教授一行还专门拜会了日本冲绳县副知事大城肇,双方就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达成了共识。
05 未来展望:琉球学在当下的重要意义
随着地区局势变化,福建师范大学琉球学研究正在开拓新的方向。谢必震教授表示,研究所未来五年将重点推进琉球史料数据库建设,中国与琉球历史数字博物馆建设(日文版、英文版),编写“中琉关系研究丛书”20部等工作。这些项目将进一步扩大琉球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
当下,琉球民众的身份认同正在发生明显变化。冲绳大学最新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年轻人认为自己是“琉球人”而非“日本人”,41%的居民自认“琉球人”优先于“日本人”,这一比例较十年前飙升15个百分点。
同时,中国在联合国等国际场合也开始更加关注琉球问题。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孙磊在2025年11月的联大会议上,首次将琉球人民定义为原住民,敦促日本停止歧视。这一外交动作与学术研究形成了呼应。
福建师范大学琉球学研究三十年的积累,正为地区和平稳定提供重要的历史参考与学理支撑。
福建师范大学中琉关系研究所的学术成果不仅具有学术价值,更对当前东亚地区局势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当高市早苗的言论引发紧张之际,琉球大学副校长木暮一启在福建师大的研讨会上表示,希望中日两国学者通过交流互鉴,推动中日友好事业行稳致远。
历史不会辜负认真的研究者。随着琉球学“绝学”学科建设的推进,福建师范大学将继续为地区和平稳定提供重要的历史参考与学理支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