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菲律宾主流报纸上的一篇评论文章公开承认,黄岩岛从法律和历史上看不属于菲律宾。
这在菲律宾国内是少见的表态,尤其是在南海争议持续升温、政府对华立场趋于强硬的大环境下,这种声音格外引人关注。
文章引来了不少讨论,而另一边,中国刚刚在菲律宾遭遇台风灾害后提供了紧急援助,行动迅速、物资充足,还不附带任何政治前提。
一边是实打实的帮助,一边是罕见的认主权“松口”,这之间的时间点,巧得让人很难不多想,菲律宾媒体这次是否真心“回礼”?
![]()
邻居有难,中国先伸手
11月初,强台风“凤凰”登陆菲律宾,重创中部多地,造成大量房屋倒塌、交通中断,也让原本就脆弱的基础设施几乎瘫痪。
面对如此灾情,中国政府第一时间通过外交渠道表达慰问,紧接着,中国驻菲使馆协调落实紧急人道主义援助。
很快,救灾物资和资金陆续送达菲律宾,包括应急帐篷、医疗物资,还有用于灾后重建的资金支持。
![]()
这不是中国第一次对菲律宾出手相助,但这一次的背景更复杂。
南海局势持续紧张,中菲关系正处于一个敏感期,马科斯政府上台以来,不断加强与美日的海上合作,甚至频繁派船试图登上有争议的岛礁。
放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仍然毫不犹豫地提供援助,显得很有分量。
![]()
而且这笔援助没有附带任何条件,没有拿灾难做筹码,也不要求什么“交换”,中国说得很清楚,这是一场对生命的尊重,是邻国之间最基本的情义。
从行动节奏和援助内容来看,中国这次明显是全链条响应,层层落实,目的只有一个,救人。
而这种“雪中送炭”的做法,恰恰和西方国家习惯的“讲条件”“看立场”形成鲜明对比。
![]()
美国至今仍然是菲律宾的主要军事盟友,却在灾后响应上动作迟缓,更多停留在表态阶段,相比之下,中国的援助更踏实、更直接,实实在在地送到了最需要的地方。
从菲律宾普通民众的角度来看,这种对比是清晰的,谁是真朋友,谁只是口头支持,大家心里都有杆秤。
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菲律宾媒体终于有声音开始“松口”,这并不意外。
![]()
媒体喊话背后
就在中国援助落地之际,菲律宾媒体明确指出黄岩岛主权应属于中国,这不是简单的地理争议问题,而是南海博弈中的核心议题。
这种表态在过去几年里几乎从未出现在主流媒体上,尤其是在马科斯政府日益靠拢美国的背景下,这种声音显得特别突兀。
![]()
但这篇文章并非空穴来风,早在十年前,菲律宾国内就有部分学者和前官员提出过类似观点,认为黄岩岛主权争议并不完全站在菲律宾一边。
但当时的政治氛围不允许这种声音发酵,很快被边缘化。
如今,借着中国的善意援助,这种理性的声音再次浮出水面,说明菲律宾国内,仍有一部分人希望能跳出情绪和意识形态,重新审视与中国的关系。
![]()
而这种表态的出现,更多像是一次试探,也是一次姿态的释放。
在菲律宾政治环境中,媒体并非都能完全独立发声,尤其是在涉及国家主权的问题上,一言一行都容易被放大。
所以,这种公开承认黄岩岛主权不属于菲律宾的说法,未必是政府授意,但至少代表了部分知识阶层、媒体和舆论界的真实想法。
![]()
从动因上来看,这种态度转变与中国的援助密切相关,在灾难面前,中国展现了邻国该有的担当。
而菲律宾长期依赖的西方盟友却表现冷淡,这种落差让更多人开始反思。
虽然这篇媒体评论无法直接影响政府政策,但它起到了一个“撕裂点”的作用,让原本统一的舆论场出现了裂缝,让普通民众有机会听到不同的声音。
![]()
菲律宾政府的算盘
虽然菲律宾媒体释放了少见的理性信号,但这并不意味着马科斯政府突然转向,现实是政府层面并未对此表态,更没有在政策上做出任何调整。
反而中国援助之后,菲律宾军方仍在继续推进与美日的联合军演,特别是在南海方向的频繁动作,显示出其战略选择依旧明确。
2025年里,菲律宾与美国、日本的海上联合行动已经多次进行,演习内容集中在夺岛、海上控制等敏感议题。
这些军演本质上是向中国释放战略信号,菲律宾不会在南海问题上退让,更不会放弃对西方阵营的依赖,而中国的援助,难以改变这种国家层面的地缘定位。
更关键的是,马科斯政府在南海岛礁的具体操作上也没有丝毫收敛,仁爱礁方向的补给船行动仍在持续,甚至有升级的迹象。
黄岩岛方向的巡航活动也在进行,显然不是临时行为,而是有计划、有节奏的“蚕食式”推进。
![]()
所以,这次菲律宾媒体的“回礼”虽然值得肯定,但不能误判为政策转变的信号,更多时候,它只是菲律宾政府在复杂国内舆论和国际压力之间进行的一种“平衡术”。
一边继续跟美国走得更近,一边又不想彻底得罪中国,希望在两边都讨到利益。
这不是中国第一次应对这样的“两面派”操作,中国的态度很清楚,对菲律宾人民,中国愿意提供帮助;但对涉及主权和核心利益的问题,中国也绝不让步。
![]()
这种“软中带硬”的策略,既是出于现实判断,也是出于国家战略的成熟。
中国不指望一篇文章就能让菲律宾政府回头,也不会被一时的善意就放松警惕,相反,我们更要警惕的是善意被当成软弱,援助被当成筹码。
结语
中国这次对菲律宾的援助,确实没有白费,它在菲律宾社会种下了一颗理性的种子,也让部分民众重新思考中菲关系的真实面貌。
![]()
但要让这颗种子真正开花结果,还需要时间,更需要实力。
南海问题不会因为一次援助、一篇评论就发生根本改变,马科斯政府的亲美路线短期内不会调整,中美在亚太的博弈也不会降温。
中国能做的,就是继续坚持“两条腿走路”,一边拉近民间距离,一边守住战略底线。
参考资料
中方就菲律宾遭受台风灾害向菲人民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 光明网 2025-11-11
菲媒为何罕见承认黄岩岛属于中国 历史与法理的胜利 2025-11-15 中华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