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17日讯公安部在今天上午举行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为加强执法源头管控,公安机关持续深化受立案制度改革,确保人民群众报案“应接必接、该受必受、当立则立”。
公安部法制局局长郝云宏从三个方面介绍了规范接报案与立案工作的主要做法。一是规范接报案程序。各地公安机关严格执行“三个当场”制度、首接责任制度,对于群众上门报案的,当场进行接报案登记,当场接收证据材料,当场出具接报案回执并告知查询案件进展情况的方式和途径,在网上实现对全量案件类警情的登记管理,受立案工作更加便民、公开、规范、高效。二是方便群众上门报案。公安机关加强接报案场所建设,很多地方打造了接报案中心,集中接收群众上门报案,对所有案件进行归口管理。比如,广西全区120个县级公安机关全部设立接报案中心,规范管理使用,取得明显成效,2024年刑事案件超期立案问题同比下降20.4%。一些地方还注重运用信息化手段赋能接报案工作,辽宁、吉林、浙江等多地公安机关探索推行“码上报案”,优化群众上门报警体验,群众通过手机扫描专属二维码,整个报案流程就能快速完成,告别手写登记的烦琐,更加便利群众办事。三是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各地公安机关加强案管机制和案管队伍建设,充分运用智能化监督手段,落实案件类警情动态清零机制,实现对疑似应立未立和未落实“三个当场”案件的智慧筛查、智能评查、预警推送、实时整改,确保案件及时办理。
在介绍“执法全流程记录机制全面落实”的有关情况时,公安部法制局副局长陈敏表示,按照“执法留痕、闭环管理”的思路,公安机关综合运用多种记录方式,实现网上与网下记录相结合、文字与视音频记录相补充,对从接报案到案件办结的执法办案各领域、各环节进行记录,形成对执法活动的全过程留痕、可回溯管理。第一,当民警在开展接处警、当场处罚、现场勘验等现场执法活动时,规范佩戴执法记录仪,全程录音录像。常亮的执法镜头,不仅成为准确记录、还原执法现场活动的“黑匣子”,更将每一个执法环节、每一起警情案件的处理都置于规范执法要求的“聚光灯”下。第二,进入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后,视频监控设备24小时无死角记录办案区内民警执法行为和人员活动轨迹,有效规范执法办案行为。第三,民警讯问时,严格执行讯问犯罪嫌疑人同步录音录像制度,以制度约束民警依法讯问取证,保障犯罪嫌疑人合法权利。执法全流程记录机制的建立,为规范执法活动、提升办案效率、保障民警依法履职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闪电新闻记者 王志芹 北京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