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岁的张大爷一直是街坊邻里的健康模范,生活规律,饮食也算讲究。可没想到,这次社区体检单一出来,他就有点懵了—尿酸550μmol/L。心里揣着事,他特意跑了一趟医院。
医生看了报告却没有立刻开药,而是轻声说:“别着急,还得分情况对待。”这句话让张大爷顿时迷惑了:“尿酸高成这样,难道不要马上用药降吗?”或许你也遇到过同样的困惑。那么,体检尿酸550,到底严重么?用不用吃药?
![]()
其实,“尿酸高=必须吃药”的说法,恰恰是个常见误区。尿酸虽高,却未必人人都需要药物干预。到底哪些情况下要吃药,哪些只需调整生活方式?尿酸持续居高不下真的很可怕吗?尤其“你忽视的1个细节”,关键就在这里!
许多人一听“高尿酸”,脑子里就蹦出“痛风”、“肾衰竭”、“心梗”等字眼。其实,“高尿酸血症”目前在中国成人中的流行率达到了13.3%,但绝大多数人平时没啥症状(来源: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
本质上,尿酸是人体嘌呤代谢的产物,90%通过肾脏排出。正因为肾小管有一定“负荷能力”,只有当尿酸长期超标并沉积时,才可能引发痛风、肾损和心血管风险。
![]()
那“尿酸550”到底居于什么水平?据权威标准,男性正常上限为420μmol/L,女性为360μmol/L。一般说来,550μmol/L距离痛风发作的“危险阈值”还有一定距离。研究显示,尿酸每升高60μmol/L,痛风发作风险增加约20%。
但并不是每个尿酸偏高的人,都会有明显症状或损伤。更何况,一时偏高,也可能受饮食、运动等短时因素影响。
有没有出现痛风性关节炎、肾结石等“症状性高尿酸”;有没有合并肾功能受损(如肌酐升高、尿蛋白);尿酸长期>540μmol/L(尤其反复检测,每次都偏高)。
如果以上三点全无,仅一次高尿酸,却无其他异常,大多数专家更建议以调整饮食结构、减重、降低酒精摄入、适量运动等生活方式为主。只有在反复异常且合并症状时,才考虑启动降尿酸药物。
![]()
绝大多数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数年内不会出现明显并发症。但长期放任不管,可能有如下风险:
痛风发作风险升高:数据表明,尿酸水平>540μmol/L,3年内发生痛风的比例是23%,低于此值的仅为7%(参考: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肾脏负担加重:多项随访研究显示,尿酸持续高于500μmol/L,患慢性肾脏病的风险增长了29%。
心血管事件概率增加:尿酸与高血压、冠心病存在一定相关性(如日本一项纳入1.9万人的研究发现,尿酸>500μmol/L者心梗风险比正常组高出12.6%)。
![]()
但也有研究指出,无症状、未合并风险因素者,短期内不一定有明显器质性损害,因此不主张“一刀切”用药。这就是为什么像张大爷这样,仅仅体检发现尿酸550,还要根据症状和风险评估决定用药。
切忌以为“吃药才是正道”。多数无症状高尿酸人群,做好日常管理同样重要:
饮食有度,少高嘌呤食物。啤酒、海鲜、动物内脏、浓肉汤等要节制,日常可增加牛奶、鸡蛋等低嘌呤蛋白来源。豆制品虽然含有嘌呤,但总体影响较小,适量即可。
多喝水,每日推荐1500-2000ml以上。帮助尿酸代谢排出。
![]()
适度运动,控制体重。肥胖与高尿酸密切相关,体重每减少1kg,尿酸平均下降8-12μmol/L。
限制酒精。尤其是啤酒和烈性酒,酒精代谢会抑制尿酸排出。
定期复查、关注肾功能。如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更需重视联合管理。
如出现关节疼痛红肿(疑似痛风),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规范药物治疗。有肾结石或肾功能损害者,更应听取专科医生建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