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经常听到大街上救护车的声音,尤其是最近气温骤变的,后这个声音也越来越多了。
其实这个温差大的季节大部分的恶性并发症发生都是心血管疾病,例如中风,猝死,心梗,脑梗等恶性的突发心血管疾病。
而近年来,关于猝死的新闻屡见不鲜。无论是身边的普通人,还是媒体报道的案例,似乎都在提醒我们,猝死这个看似遥远的名词,正悄然逼近更多人的生活。
猝死通常指平时看似健康的人,在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
这个疾病来得急促,但并非完全无迹可循。而事实上在悲剧发生前,我们的身体往往会反复发出“警报”。
![]()
所以我们及早识别这些信号,或许能挽救宝贵的生命。
1 不明原因的胸痛、胸闷或压迫感
胸痛是心脏求救的最典型信号。如果经常感到胸口闷痛、压榨性疼痛,或者像有块大石头压在胸前,甚至疼痛辐射到肩膀、后背或手臂,一定要高度警惕。
这种疼痛可能在活动、情绪激动时加重,休息后缓解。
很多人误以为是胃病或劳累所致,但尤其是频繁发作、持续不缓解的胸痛,很可能与心肌缺血有关,是猝死的重要前兆。
2 心悸、心慌与心跳异常
正常情况下,我们不会感觉到自己的心跳。但如果突然感觉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律地“咯噔”一下,也就是心悸、心慌,就需要引起注意。
尤其是伴随头晕、眼前发黑甚至短暂晕厥的情况,这可能意味着心脏的电信号系统出现了问题,存在严重心律失常的风险,而某些类型的心律失常正是猝死的直接诱因。
3 异常、难以缓解的疲劳感
每个人都会累,但这里说的是一种非同寻常的疲劳。比如经过一夜充足睡眠后,第二天依然感觉极度疲惫,浑身无力;或者进行以往能轻松胜任的活动(如爬三层楼)时,却感到气喘吁吁、体力不支。
这种无法通过休息缓解的持续性疲劳,可能是心脏功能下降的表现,心脏这个“泵”没有足够的力气将血液有效地输送到全身。
4 不明原因的短促眩晕或晕厥
突然性的头晕、站不稳,感觉周围东西在转,或者眼前一黑、瞬间失去意识(即晕厥),是非常危险的信号。
这通常表明大脑出现了短暂的供血不足。而导致大脑供血不足的常见原因之一,就是心脏的泵血功能出现了急剧的、一过性的障碍。
这种情况绝不能简单归咎于“低血糖”或“没休息好”,必须彻查原因。
![]()
5 呼吸急促、困难,尤其在静息时
在没有进行剧烈运动、处于安静状态下,却感到气不够用、呼吸费力,或者夜间睡觉时突然因憋气而惊醒,需要坐起来才能缓解,这是心力衰竭的典型表现之一。
它意味着心脏无法有效回收肺部的血液,导致液体渗入肺组织,影响了气体交换。这是心脏发出的一个非常紧急的求救信号。
6 莫名的肩背部、下颌或牙齿疼痛
这是一个极易被忽略的“非典型”信号。心脏缺血时,疼痛感可能会“放射”到身体其他部位。
有些人会表现为左肩臂酸痛、后背疼,甚至是下颌疼痛或说不清具体位置的牙痛。
如果这些部位反复出现不适,但又找不到明确的局部病因(如牙齿本身没问题),务必考虑心脏源性的可能。
![]()
那么发生这类突发事件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应对?
如果当上述任何一个或多个警报出现时,尤其是频繁发作或症状加重时,最正确的做法是:立即停止所有活动,保持休息,并尽快就医检查,切勿拖延或自行诊断。
日常生活中,预防远胜于治疗,保护心脏健康就要做好全面的健康管理,做好定期体检,尤其要关注血压、血脂、血糖和心电图等指标。日常注意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均衡饮食、戒烟限酒、控制体重、避免长期熬夜,学会释放压力,避免持续性的过度紧张和焦虑。
平常的时候大家要坚持规律进行有氧运动,增强心肺功能,但避免突然进行超出身体负荷的剧烈运动。
总之,我们的身体是一台精密的仪器,它会在危机时刻向我们发出警告。
了解并重视这些猝死前的“警报”,不是制造恐慌,而是赋予我们一种自救和救人的能力。请多关爱自己一点,留意身体的细微变化,因为健康才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快点下面链接
看更多健康科普知识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