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高血压新指南下又更新了什么?
用药小妙招
整理:Key
近年来,多个国际与地区性学术组织不断更新高血压管理指南,以推动临床实践的规范与优化。然而,不同指南在诊断切点、治疗目标和药物策略等关键环节仍存在一定差异,引发广泛关注与讨论。
2023年欧洲高血压学会(ESH)和2024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发布的高血压指南在高血压的定义、分类以及一些管理原则上较为接近,然而,2025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联合发布的高血压指南则带来了一些新的观点和变化。
在西班牙马德里举办的ESC 2025年会中,来自波兰格但斯克医科大学的Dagmara Hering教授重点解读了2025年ACC/AHA指南的最新更新内容。
![]()
图1 ESC会议现场
2025高血压指南更新:诊断标准下调,确诊金标准确立
首先是2025 AHA/ACC指南对血压分类进行了调整,这种分类的调整有助于更早地识别出需要干预的人群:
在办公室测量血压时,正常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20mmHg且舒张压<80mmHg;血压升高定义为收缩压120-129mmHg且舒张压<80mmHg;1期高血压为收缩压130-139mmHg或舒张压80-89mmHg;2期高血压为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
![]()
图2 血压分类标准
同时推荐动态血压监测(ABPM)或家庭血压监测(HBPM)是确诊高血压的金标准,可排除白大衣高血压并识别隐蔽性高血压。
变革性四步法:详解2025新指南如何重塑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风险评估
2025 AHA/ACC指南引入了基于高血压分级和阶段的心血管风险评估体系。该体系综合考虑了高血压的分级、其他危险因素(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糖尿病等)以及合并症(如慢性肾脏病)。通过这种综合评估,能够更准确地判断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对于1期高血压患者,若不存在其他危险因素,其心血管风险较低;但若存在1-2个危险因素,则风险升级为中等;若存在≥3个危险因素,风险进一步增加;对于2期高血压患者,无论是否存在其他危险因素,其心血管风险都相对较高。
![]()
图3 根据高血压的等级和阶段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
并提出了针对血压升高类别的心血管风险评估四步法:
1. 评估已确立的心血管疾病(CVD)情况:首先确定患者是否已有CVD,这是评估风险的重要基础;
2. 预测10年CVD风险:使用相关工具预测患者在未来10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3. 评估共享和性别特异性风险修饰因子:考虑一些共享的风险因素(如年龄、家族史等)以及性别特异性的风险因素(如女性绝经、男性早发CVD家族史等);
4. 考虑特定风险工具:结合一些特定的风险评估工具,进一步细化风险评估。
新指南引入了PREVENT风险计算器,用于基于心血管、肾脏和代谢健康因素预测CVD事件的风险。该计算器考虑了年龄、性别、收缩压、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体重指数、估算肾小球滤过率、糖尿病、当前吸烟、抗高血压药物使用、降脂药物使用等因素,其可以预测30-79岁人群10年和30年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CVD和心力衰竭的复合事件)的风险,有助于更精准地评估患者的长期风险。
![]()
图4 PREVENT风险计算器
对于何时开始药物治疗,新指南建议,对于无临床CVD且基于PREVENT模型估计10年CVD风险<7.5%的成年高血压患者,如果在3-6个月的生活方式干预试验后平均血压仍持续≥130/80mmHg,则建议开始药物治疗,以防止靶器官损害和进一步血压升高。
别忽视“不一样的高血压”:这些高危人群亟需筛查继发性病因
1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筛查
所有确诊为高血压的成年患者,都应考虑进行PA筛查。筛查指标主要包括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ARR),当ARR>30ng/dL且直接肾素浓度>2ng/dL时,提示可能存在PA。对于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无论是否存在低钾血症,都推荐进行PA筛查。
![]()
图5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筛查
2
继发性高血压筛查
对于以下情况,都应考虑进行继发性高血压的筛查:
年龄小于40岁的2级或3级高血压患者、儿童期任何级别的高血压患者、既往血压正常但突然出现高血压者、已控制的高血压患者血压突然恶化、难治性高血压、高血压急症、3级或恶性高血压、广泛存在高血压介导的器官损害(HMOD)者、具有内分泌性高血压相关临床或生化特征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或纤维肌性发育不良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以及存在嗜铬细胞瘤相关症状或家族史者。特别是在年轻成年人(<40岁)中,建议进行全面系统的继发性高血压病因筛查
如何为高血压患者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1
单药与联合治疗选择
低风险高血压(血压<150/95mmHg)、高正常血压但心血管风险极高、体弱或高龄患者,可优先考虑单药治疗。不过,多数患者需联合治疗。常用双药联合方案为ACEI/ARB联合CCB或噻嗪类利尿剂,耐受良好时全剂量用药,控制率约60%;三药联合方案是ACEI/ARB联合CCB和噻嗪类利尿剂,耐受良好控制率约90%。
2
β受体阻滞剂(BB)应用
BB可用于单药或联合治疗的任何阶段。年轻患者交感神经兴奋、有冠心病等特定情况时,BB可作一线治疗;多种药物联合血压仍未达标者,BB可作三线添加药物。
3
不同患者血压目标
对于低CVD风险患者,血压治疗阈值为140/90mmHg,治疗目标为血压<140/90mmHg;
对于高CVD风险但年龄≥85岁、存在症状性体位性低血压、中度至重度虚弱或预期寿命有限的患者,需考虑将血压目标值设定为140/90mmHg;
对于80岁以下患者,目标收缩压为130-139mmHg或遵循“ALARA(尽可能低)”原则,除非患者年龄≥85岁,此时目标血压<140/90mmHg应予以考虑或遵循“ALARA”原则;
对于65-79岁患者,若为孤立性收缩期高血压,血压目标为收缩压140-150mmHg且舒张压<80mmHg;若年龄≥80岁,血压目标为收缩压140-150mmHg且舒张压<80mmHg;
对于所有患者,若条件允许,应尽量使血压<120/80mmHg。
4
肾去神经支配(RDN)治疗
AHA/ACC指南建议将RDN作为难治性或未控制高血压的辅助治疗选择,适用于以下两类患者:一是尽管已使用≥4种抗高血压药物但血压仍未达标的2期高血压患者;二是因耐受性问题无法以最佳剂量或额外药物进行抗高血压治疗的2期高血压患者。
小结
最后,Dagmara Hering教授总结到,成功控制高血压依赖于系统化的综合管理。准确的诊断与心血管风险评估、靶器官损害及合并症评价共同构成治疗基石,以此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应积极干预生活方式和相关危险因素,遵循简化治疗路径,提升患者对疾病风险的认知,鼓励其参与自我监测,尤其重视家庭血压监测的价值。同时,保障用药依从性,排除继发性或假性难治性高血压,必要时及时转诊。通过多维度、多环节的协同干预,方可实现血压有效控制,最终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改善长期预后。
参考文献:
[1]Jones D W, Ferdinand K C, Taler S J, et al. 2025 AHA/ACC/AANP/AAPA/ABC/ACCP/ACPM/AGS/AMA/ASPC/NMA/PCNA/SGIM Guideline for the Prevention,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 in Adults[J]. JACC.
医学界心血管领域交流群正式开放!
加入我们吧!
责任编辑:银子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