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
作者 李旭光
苏轼回复刘孝叔的《寄刘孝叔》,是一首古诗,计22韵,308字,作于王安石变法引起朝野震动的熙宁八年四月十一日,是一首带有私人信件性质的政治诗,熙宁四年九月,为“乌台诗案”中定罪依据之四。
![]()
李旭光书法作品
全诗如下:
君王有意诛骄虏,椎破铜山铸铜虎
联翩三十七将军,走马西来各开府
南山伐木作车轴,东海取鼉漫战鼓
汗流奔走谁敢后,恐乏军兴污资斧
保甲连村团未遍,方田讼牒纷如雨
尔来手实降新书,抉剔根株穷脉缕
诏书恻怛信深厚,吏能浅薄空劳苦
平生学问只流俗,众里笙竽谁比数
忽令独奏凤凰雏,仓促欲吹哪得谱
况复连年苦饥馑,剥齧草木啖泥土
今年雨雪颇应时,又报蝗虫生翅股
忧来洗盏欲强醉,寂寞虚斋卧空甒
公厨十日不生烟,更望红裙踏筵舞
故人屡寄山中信,只有当归别无语
方将雀鼠偷太仓,未肯衣冠挂神武
吴兴丈人真得道,平日立朝非小补
自从四方冠盖闹,归作二浙湖山主
高踨已自杂渔钓,大隐何曾弃簪组
去年相从殊未足,问道已许谈其粗
逝将弃官往卒业,俗缘未尽哪得睹
公家只在霅溪上,上有白云如白羽
应憐进退苦皇皇,更把安心教初组
![]()
李旭光书法作品
刘述,字孝叔,曾历任温州、耀州、真州知州,提点江西刑狱,改荆、湖南、北、京西路转运史。神宗朝由皇帝亲任侍御史知杂事(御史台副长官,六品),授吏部郎中,兼判刑部,是神宗信任的近臣。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率御史刘琦、钱上书弹劾其“专肆胸臆,轻易宪度,无忌禅之心…惊骇物职,动摇人心”,要求罢免王安石,并因此被贬知江州,逾岁,提举崇禧观。
![]()
李旭光书法作品
苏轼的这首诗,就是写于刘孝叔在崇禧观隐居之际。
该诗可分为三个部分:前十四句,讥讽时政;“平生”以下十二句为自嘲;“故人”以下,回答刘孝叔。
![]()
李旭光书法作品
通观全诗,主旨在于表达自己政治见解,对王安石变法中放弃和平发展政策,好大喜功,首开边隙,主动对西夏用兵,耗费发展资源,增加百姓负担;巡察官员苛责生事,减少地方官员福利,搖动社稷江山的一些作法,进行了尖锐批评,表达出对变法中保甲、方田、手实等政策强烈不满。用情之切,涉猎之广,体现出深沉的人民情怀…。
![]()
李旭光书法作品
![]()
李旭光书法作品
关于神宗好战喜兵,《避暑漫杪》,《铁围山丛谈》,《宋史》中都有记载。诗中所写的三十七将军之设及开府,“四方冠盖闹”中所指的监察官员苛责生事,南山伐木作车轴,保甲制度将军备支出转嫁于民,致人截指断脘以避兵丁,“手实”(百姓申报资财)制度对老百姓财产检括无遗等,都有史实依据,也反映出苏轼站在地方立场对变法政策垢病的深恶痛绝,以及诗人重视民生,独立的人格。因此,《寄刘孝叔》,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历来受到研究者高度评价重视。
![]()
李旭光书法作品
但是,也正是由于该诗的社会批判价值,使诗人蒙受“乌台诗案”残酷打击,必欲置之死地。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北宋后期官场斗争的尖锐、复杂,封建制度的局限…。
![]()
李旭光读书笔记
![]()
李旭光读书笔记
(旭光,2025,10,31)
![]()
作者李旭光
![]()
作者简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