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浙江杭州的马女士事先递交了求职简历,获邀去某公司面试,结果因“没有相关经验”被拒。对此,马女士据理力争,希望要一个说法:“简历都没看吗?不合适干吗叫我来面试?这么远的路,这么热的天,早干吗去了?”马女士的愤怒质问,如同一面镜子,照见了当下招聘市场中的乱象,求职者的时间成本与人格尊严,在部分用人单位粗放乃至傲慢的流程面前,被轻易地忽视了。
这背后反映出招聘流程的专业性缺失与责任缺位。从岗位描述模糊不清,到HR未严格筛选便广发面试邀约,再到部门间信息壁垒导致的标准不一,每一个环节的疏漏,最终都由求职者买单。更深层次的原因,或许指向了某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扭曲的形式主义考核。当HR的绩效与到面率等量化指标强行挂钩时,邀请不符合条件的求职者前来“陪跑”成了心照不宣的策略。这已不仅是效率低下,更是一种对求职者不尊重的招聘内卷。
要摆脱这一困境,需要用人单位与外部监管部门双重发力。于企业而言,必须建立更科学、严谨的招聘流程。在发出面试邀请前,增设简单的电话或线上预沟通环节,核实关键信息,是有效且成本极低的筛选方式。更重要的是,必须改革不合理的HR考核机制,将评估重心从到面率转向匹配度与录用质量,从源头上杜绝虚假面试的动力。于外部而言,监管部门与招聘平台应积极介入,通过建立信用档案、设置投诉渠道等方式,对严重浪费社会资源的企业形成约束力。
一个社会的就业生态健康与否,不仅体现在宏观的就业率数字上,更体现在每一次求职互动中的公平与公正。将心比心,善待每一位风尘仆仆赶来的面试者,珍惜他们的时间与付出,别让求职者的期待,一次次消散在无效“陪跑”的路上。(《中国工人》记者 白原远)
来源:《中国工人》杂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