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出门,找车位难已经够让人头疼,停车收费的“糊涂账”更能让人窝火:路边车位没价目表,管理员随口喊价;商场停车前不说明规则,离场时费用翻番;智慧停车多停10分钟按1小时计费,甚至离场后还被“幽灵扣费”……这些困扰车主多年的乱象,2025年终于要被彻底整治了!
![]()
国家多部门联合出台停车收费新规,从定价、公示、计费三个核心环节划定硬标准,不管是路边临时泊位、商场停车场,还是小区配套车位,都得按规矩来。这次新规不是“纸上谈兵”,有明确的执行要求和监管措施,目的就是让停车收费明明白白,车主再也不用花冤枉钱。今天就用大白话跟大家把新规掰扯透彻,每一条都关系到日常出行,一定要记牢!
一、定价分三类,超规收费直接违法
以前停车费混乱,核心问题就是定价没章法——公共资源车位想涨就涨,小区车位物业说了算,商业停车场漫天要价。2025年新规明确,所有停车场收费分三类管理,每类都有硬规矩,超一分钱都算违法。
第一类是政府定价/指导价停车场,主要是城市道路临时泊位、机场、火车站、公立医院、学校、公共图书馆、体育场馆等公共服务场所配套的停车场。这类停车场关系到民生刚需,收费不能随便定,必须由当地发改委制定基准价,停车场只能在基准价范围内上下浮动,而且浮动幅度要提前公示,不能私下涨价。比如公立医院的停车场,很多地方会设置免费时段,就算收费,也得低于商业停车场,保障患者及家属的权益。
第二类是市场调节价停车场,像商场、超市、酒店、写字楼等商业配套的停车场,还有民营资本建设的专业停车场。这类停车场可以自主定价,但不是“想定多少就定多少”,必须符合当地的行业规范,而且涨价要提前公示,不能临时突击涨价。比如节假日商场人流量大,停车场可以适当提高收费,但必须提前7天通过公示栏、公众号等方式告知消费者,让大家有心理准备。
第三类是小区配套停车场,这是最贴近居民生活的。新规明确,小区停车场收费要分两种情况:业主自有车位的管理费,由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按当地政府指导价执行;对外出租的车位,租金和管理费都要公示,不能变相涨价,而且要优先满足小区业主的停车需求,不能把大量车位对外出租而忽略业主需求。
这里要特别提醒大家,不管是哪类停车场,都不能搞“模糊定价”“捆绑收费”,比如不能把停车费和购物消费强制绑定,也不能以“加急离场”“提前预约”等名义额外收费,所有收费项目都得明码标价。
二、收费公示要“显眼”,少一项都不行
很多车主被坑,都是因为停车前没看到收费标准,等离场时才发现费用不合理,维权都没依据。2025年新规对收费公示提出了“硬要求”,必须做到“看得懂、找得到”,少一项都算违规。
首先,公示的位置要显眼。停车场入口处、缴费处必须设置清晰的公示牌,智慧停车场还要在小程序、APP首页显著位置展示收费标准,不能藏在角落里让车主找不到。其次,公示的内容要全面,不能遗漏关键信息:包括收费单位名称、联系电话、收费时段、计费方式、收费标准(比如首小时多少钱、之后每小时多少钱、封顶价多少)、免费时段、优惠政策(比如新能源汽车优惠、残疾人车辆优惠),还有投诉举报电话。
举个简单的例子,路边临时泊位的公示牌,要写清楚“7:00-21:00收费,首小时5元,之后每30分钟2元,封顶20元;21:00-次日7:00免费”,让车主一眼就能算明白自己要花多少钱。如果停车场没按要求公示,车主可以拒绝缴费,还能向相关部门投诉。
新规还强调,公示的收费标准要和实际收费一致,不能公示一套、收费一套。比如公示的首小时5元,实际收费时却收6元,或者公示有免费时段,却照样收费,这些都属于违规行为,车主可以依法维权。
三、计费有精度,“多计费”“乱计费”被堵死
智慧停车普及后,“多计费”“幽灵扣费”成了新问题:明明停了1小时10分钟,却按2小时计费;已经离场了,系统还显示在停车,继续扣费;甚至有些停车场的计费设备不准,明明没停够时间,却按更长时间收费。2025年新规对计费方式划定了“精度标准”,从技术上堵死这些漏洞。
首先,计费单位要细化。新规要求,除了首小时可以按小时计费外,之后的计费单位要精确到15分钟或30分钟,不能再按“整小时”计费。比如首小时5元,之后每15分钟1元,停1小时10分钟,只需要付5+1=6元,而不是按2小时付10元,大大减少了“多计费”的情况。
其次,计费设备要达标。停车场的计时设备必须经过法定计量机构检定合格,而且要定期维护校准,确保计时准确。如果设备故障导致计时错误,多收的费用必须退还车主,还得向车主道歉。智慧停车场的系统要优化,实现“入场自动识别、离场自动结算”,而且要向车主推送详细的停车记录,包括入场时间、离场时间、计费时长、费用明细,让车主清楚每一笔钱花在哪里。
另外,新规还明确了“免费时段”的设置要求。城市道路临时泊位、公立医院、学校等停车场,要设置合理的免费时段,一般不少于15分钟,方便车主临时上下客、办事。新能源汽车停车场还要设置更长的免费时段,或者实行更低的收费标准,鼓励大家使用新能源汽车。
四、监管+维权,让违规收费无处可逃
光有标准还不够,新规还强化了监管和维权渠道,让违规收费的停车场付出代价,车主维权也更方便。
从监管层面来说,相关部门会定期对停车场收费情况进行检查,重点查处不按规定定价、不公示收费标准、多计费、乱计费等行为。一旦发现违规,会责令停车场限期整改,退还多收的费用,还会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会列入“失信名单”,限制其经营活动。同时,监管部门还会建立“黑名单”制度,对多次违规的停车场进行曝光,让大家避坑。
从维权层面来说,车主遇到违规收费时,不用再忍气吞声。首先要保留好证据,包括停车记录、缴费凭证、公示牌照片、和工作人员的沟通记录等;然后可以拨打12315投诉举报电话,或者通过当地政府的政务服务平台、监管部门的官方公众号进行投诉。新规要求,投诉举报要在7个工作日内给出处理结果,让车主的维权有回应、有着落。
这里要提醒大家,维权时要注意区分“违规收费”和“合理收费”。如果停车场按公示的标准收费,而且计时准确,就算费用高一些,只要符合定价规则,就属于合理收费;但如果是没公示、计时不准、超标准收费,就可以依法维权。
五、新规背后的民生考量,不止是“不被坑”
可能有人会问,国家为啥要花这么大力度规范停车收费?其实这背后不只是为了让车主不花冤枉钱,更关乎城市治理和民生保障。
一方面,停车收费混乱不仅损害车主利益,还会影响城市形象,甚至引发矛盾冲突。规范停车收费,能让停车服务更有序,减少车主和停车场的纠纷,让城市治理更精细化。另一方面,合理的停车收费能引导大家规范停车,提高车位利用率,缓解“停车难”的问题。比如通过差异化定价,鼓励大家短时间停车,避免长时间占用车位,让更多人能找到车位。
同时,新规也兼顾了不同群体的利益。对车主来说,收费透明了,不用再担心被坑;对停车场经营者来说,明确的规则能让经营更规范,避免恶性竞争;对城市来说,有序的停车秩序能提升交通运行效率,让城市更宜居。
总结:2025停车收费,明明白白消费
2025年停车费新规的落地,对广大车主来说是实实在在的福音。三大硬标准从定价、公示、计费三个关键环节入手,堵住了以前的漏洞,让停车收费从“糊涂账”变成“明白账”。
最后再跟大家划重点:以后停车,先看公示牌,没公示或公示不全的可以拒绝缴费;遇到多计费、乱收费,保留证据大胆投诉;不同类型的停车场定价规则不一样,别被“一口价”忽悠。
随着新规的执行,相信停车乱收费的现象会越来越少,车主出行也会更省心、更舒心。当然,新规的落地需要时间,也需要大家的监督和配合。如果遇到违规收费,积极维权就是对新规最好的支持。让我们一起期待,2025年停车不再被“坑钱”,出行更顺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