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救救产科!上海某产科医生称:从一晚上8个剖腹产到现在1个没有

0
分享至

编辑|小乔

10年前,医院的产科是“一床难求”,走廊加床位更是常态。



可现在呢,有时候一整晚都没一个产妇来住院,让不少产科医生都叫苦连天。

就连街头采访的90后,都直言生孩子堪比“无底洞”,还不如买个几万的包,来的实在。

虽然话听着不好听,但却着实说出了现在年轻人的心声。

从10年前的“一床难求”,到现在产房空荡荡,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想生孩子了呢?



不是不想生,是生不起

10年前,产科楼道里都加满了临时病床,家属凌晨3点就来排队占床位。

一晚上连做8台剖腹产是常态,产房里的婴儿哭声更是此起彼伏。

可到了2024年,景象完全变了。



产房里空了一半,有时候新生儿监护室就3个宝宝,护士们都能轮着休息了。

某医院一个月新生儿出生数从曾经的400多个跌到不足80个,降幅高达75%,不少产科医生都被借调到了其他科室。



另一家上海医院的产科医生也印证了这一点:“2012年龙年的时候,每天分娩量能有10多个,一天10台剖宫产都不稀奇。现在顺产收费才640元,剖宫产1060元,价格没涨多少,产妇却越来越少了。”

这种变化,让不少老产科医生既感慨又失落。



可能有人会问,上海作为一线城市,经济条件好,为什么年轻人不愿生孩子?

首当其冲的是“不敢生”的经济压力。

老一辈总说“添双碗筷而已”,可现在养娃的成本,早就超出了“多双碗筷”的认知。



上海市卫健委2024年的数据显示,上海户籍人口平均初育年龄已经达到31.81岁,平均生育年龄32.58岁。

越来越多年轻人把生育计划一推再推,核心原因就是“钱袋子扛不住”。

规范产检下来得1万多,顺产住院一周要8000左右,要是剖腹产更贵。



孩子出生后,进口奶粉一罐300多,一个月4罐就是1200,尿不湿一天7、8片,一个月也得500多。

这还没算早教、辅食、疫苗的钱,真不敢想往后的教育支出。

说到教育,更是让不少年轻人“压力山大”。



为了能让孩子进好学校,不少家庭掏空“六个钱包”付首付买学区房,从此背上几十年的房贷。

就算不买学区房,课外培训、兴趣班也是笔不小的开支。

兴趣班,加上教辅资料、线上课程,一年教育支出就得2-3万左右。

更让年轻人纠结的是,养娃是“单向不可逆”的投入。



自己可以省吃俭用,少买衣服、取消旅行,但孩子的奶粉、教育、医疗,根本没法省。

很多年轻人坦言:“不是不想生,是生不起、养不起,不想让孩子跟着我们吃苦”。

但“生不起”只是最考验现实条件的原因之一,没时间才是更致命的。



没时间生、没人带也是大难题

尤其是对女性来说。藏着女性生育的职场痛点。

中国社科院的数据显示,女性生育后3年内,就业比例平均下降15个百分点,就算回归职场,职业断层带来的薪资差距、晋升瓶颈也很难弥补。

这也就意味着,怀孕、生孩子会打乱缘由的工作以及晋升机会。



就算生完孩子顺利回到原有岗位,也根本没法兼顾工作和带娃。

但这种困境并非只在女性身上体现,男性也逃不过职场与育儿的两难。

不加班项目完不成影响晋升,加班的话,回到家已经是深夜了,孩子的功课、娱乐时间都没法全程参与陪伴。



上海的青年婚育调研也显示,52.76%的青年不认为婚姻是人生的必然选择,35.62%的未婚青年有结婚意愿,而想生两个及以上孩子的仅占19.52%。

很多年轻人觉得,职场竞争这么激烈,35岁危机如影随形,与其匆匆生孩子影响职业发展,不如先攒够实力、稳定下来再说。



再者是“没人带”的育儿焦虑。现在上海的年轻家庭大多是“核心家庭”,和父母异地分居的不在少数,就算住得近,育儿观念的冲突也让很多长辈不敢轻易插手。

还有一个深层原因,是年轻人育儿观念的转变。

和老一辈“传宗接代”的想法不同,现在的年轻人更看重“优生优育”。



他们觉得,生孩子不只是“生下来”,更要“养得好”,不仅要提供物质条件,还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性格培养。

而且现在的年轻人,有了更多元的人生选择。

他们不再把“结婚生子”当成人生的唯一剧本,单身、丁克、晚婚晚育都被广泛接受。



很多人想趁年轻去旅行、去学习、去追求事业梦想,觉得人生的价值不只是通过养育孩子实现,把自己的人生过精彩,同样是一种成功。

或许有人会问,难道要眼睁睁看着生育率持续下降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生育路上的坑谁来填?

上海早已积极行动,从经济补贴到托育服务,从职场保障到教育减负,出台了一系列 “硬核” 政策,一步步填平年轻人生育路上的阻碍。

首先是最实在的经济补贴,符合条件的家庭,每个孩子每年可领取一定的补贴,且这笔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



除了育儿补贴,上海还推出“产假社保补贴”,专门为企业和女性减轻负担。

在托育服务方面,上海的行动更是“快准狠”。

2023年、2024年,上海连续两年将新增宝宝屋托额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

截至2024年底,全市已建成342个宝宝屋,覆盖92%的街镇,中心城区更是实现100%覆盖。



这些宝宝屋均开设在社区内,主要提供婴幼儿的临时托育服务,家长若下班较晚或需外出办事,都可将孩子送至此处,且价格十分亲民,每月仅需1200-1800元,比商业托育机构便宜一半以上。

在职场保障方面,上海也在持续发力。



明确要求,用人单位需落实产假、哺乳假、陪产假等法定权益,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或与其解除劳动合同。

此外,政策还鼓励用人单位设置“生育友好岗”,采取弹性上下班、居家办公、灵活休假等方式,帮助职工平衡工作与家庭。



说到底,年轻人并非“不想生”,而是“不敢生”。

担心生了孩子后生活质量大幅下降,担心生了孩子后职场生涯戛然而止,担心生了孩子后没人帮忙照顾,自己沦为全职保姆。



但如今,上海正通过一项项切实可行的政策向大家传递信号。

生育从来不是某一个人的事,而是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年轻人并非独自面对这些挑战,有许多力量在为他们“托底”。



结语:

当大家无需再为金钱发愁,无需再为工作焦虑,无需再为没人带娃而崩溃。

当育儿成本逐步降低,当职场环境愈发包容,当托育服务日益便捷,当教育回归理性,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敞开怀抱,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信息来源: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美国行动了,事出反常必有妖!“堤丰”中导发射装置撤离驻日基地

美国行动了,事出反常必有妖!“堤丰”中导发射装置撤离驻日基地

荷兰豆爱健康
2025-11-19 01:02:29
女子为10件毛衣从法国飞回国维权:不是钱的事,就为一口气!

女子为10件毛衣从法国飞回国维权:不是钱的事,就为一口气!

潇湘晨报
2025-11-17 15:07:31
虽然毛主席享年83岁,保健医生却说:其实毛主席不具备长寿条件

虽然毛主席享年83岁,保健医生却说:其实毛主席不具备长寿条件

刘哥谈体育
2025-11-12 09:18:23
全运会后,张籽萱范泊宁李涵宇或升一队!江苏女排继续刮青春风暴

全运会后,张籽萱范泊宁李涵宇或升一队!江苏女排继续刮青春风暴

金毛爱女排
2025-11-19 00:00:03
蔡正元露出真面目后,大陆官媒一句话给他定性,郑丽文再得强援

蔡正元露出真面目后,大陆官媒一句话给他定性,郑丽文再得强援

历史求知所
2025-11-17 11:25:09
2026款汉兰达大变样,五座+373马力!

2026款汉兰达大变样,五座+373马力!

唯不争媒介
2025-11-17 22:36:49
中方不见日本首相,不到24小时,高市报复来了,自卫队电磁炮亮相

中方不见日本首相,不到24小时,高市报复来了,自卫队电磁炮亮相

音乐时光的娱乐
2025-11-19 04:26:54
华为余承东、何刚集体换新机 华为Mate80 Pro Max亮相

华为余承东、何刚集体换新机 华为Mate80 Pro Max亮相

手机中国
2025-11-17 09:38:52
“你儿子以后多半是个力工”,母亲晒学习环境,地面已经说明问题

“你儿子以后多半是个力工”,母亲晒学习环境,地面已经说明问题

熙熙说教
2025-11-16 18:59:41
惊心!我家发生的一宗悬案:人活在世,真得要做个好人,否则谁也逃不过...

惊心!我家发生的一宗悬案:人活在世,真得要做个好人,否则谁也逃不过...

神奇故事
2025-11-15 23:51:50
央视3分钟点名,中国有权在日驻军,敢打台海主意,8分钟导弹直达

央视3分钟点名,中国有权在日驻军,敢打台海主意,8分钟导弹直达

近史谈
2025-11-15 19:08:31
86年立功被提拔,师长介绍他女儿给我,谁知刚见面就扇了我一巴掌

86年立功被提拔,师长介绍他女儿给我,谁知刚见面就扇了我一巴掌

卡西莫多的故事
2025-10-29 10:39:30
中美俄每月养老金对比:美国一个月1.3万,俄罗斯1692元,中国呢

中美俄每月养老金对比:美国一个月1.3万,俄罗斯1692元,中国呢

阿伧说事
2025-11-11 10:40:35
云南省委原常委,19年间受贿超1亿!贪图享乐、道德败坏

云南省委原常委,19年间受贿超1亿!贪图享乐、道德败坏

上观新闻
2025-11-18 17:58:04
什么事是你交了男朋友才知道的?网友:鼻子大的真的大还厉害

什么事是你交了男朋友才知道的?网友:鼻子大的真的大还厉害

带你感受人间冷暖
2025-11-12 00:05:08
北京五棵松体育馆!中国男篮vs韩国首战票价:最高2280最低380

北京五棵松体育馆!中国男篮vs韩国首战票价:最高2280最低380

狼叔评论
2025-11-18 16:50:10
封杀四年,49岁赵薇突传消息,因胃癌去世传闻5个月前就真相大白

封杀四年,49岁赵薇突传消息,因胃癌去世传闻5个月前就真相大白

书雁飞史oh
2025-11-08 21:11:50
又暴雷!48小时卷走129亿,200万会员血本无归,“传销巨头”凉了

又暴雷!48小时卷走129亿,200万会员血本无归,“传销巨头”凉了

阿器谈史
2025-11-12 17:24:46
被抵毁的“东南互保”:实质是不抵抗的爱国

被抵毁的“东南互保”:实质是不抵抗的爱国

深度报
2025-11-17 23:00:01
浙江施工方深陷芜湖招商引资项目骗局 十二年数千万元损失追讨难

浙江施工方深陷芜湖招商引资项目骗局 十二年数千万元损失追讨难

声浪计划022
2025-11-18 12:07:26
2025-11-19 05:55:00
梦录的西方史话 incentive-icons
梦录的西方史话
盛夏光年
559文章数 10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亲子要闻

冬季克服寒冷锻炼孩子意志力

头条要闻

27岁女孩家门口遇害 妈妈痛哭:墙上还有女儿血迹

头条要闻

27岁女孩家门口遇害 妈妈痛哭:墙上还有女儿血迹

体育要闻

结束最后一次对决,陈梦和朱雨玲笑着相拥

娱乐要闻

宋佳夺影后动了谁的奶酪

财经要闻

中美机器人爆发了一场论战

科技要闻

谷歌CEO警告:若AI泡沫破裂,没公司能幸免

汽车要闻

硬核配置旗舰气场 岚图泰山售37.99万起

态度原创

房产
时尚
亲子
本地
军事航空

房产要闻

29.4亿!海南“地王”片区,要卖超级宅地!

秋天穿衣暂时没灵感?赶紧看看这27套穿搭,舒适自然又大方

亲子要闻

程晓玥展示大肚子,二胎4个多月就显怀,孕中期胃口大开才92斤

本地新闻

这档古早综艺,怎么就成了年轻人的哆啦A梦?

军事要闻

日媒扬言要"击沉福建舰" 专家:玩火自焚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