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彭博社一份报告显示,罗素3000指数覆盖的企业里,74位被直接解雇的CEO中,印度裔占比高达65%,扎堆在科技、零售、航空三大行业。
曾经在硅谷呼风唤雨,占了近三成高管席位的印度裔群体,如今怎么就成了企业“清理名单”上的头号目标?
![]()
印度裔成被裁主力
2024年至今,美国企业对印度裔员工的调整力度,说“史无前例”都不为过。
数据不会说谎,截至2025年上半年,仅罗素3000指数企业就有48位印度裔CEO被解雇。
而2024年一整年,已经有190名印度裔高管从各大企业打包走人,其中不乏谷歌、微软这样的行业巨头。
![]()
科技公司的动作最显眼,微软、亚马逊的裁员名单里,印度裔员工占比都超过30%,比其他族裔高出不少。
星巴克的换帅事件更是闹得沸沸扬扬,印度裔CEO拉什曼・纳拉辛汉上任才17个月,就被董事会火速解雇。
他在位期间,星巴克同店销售额从之前的增长12%,直接跌到负增长4%,股价累计跌了58%,还关了150家北美门店。
![]()
有意思的是,他离职当天星巴克股价反而涨了3%,市场用脚投票的态度再明显不过。
马斯克的操作更干脆,收购推特后第一件事,就是解雇印度裔CEO帕拉格・阿格拉瓦尔和他的核心团队。
哪怕花了3.7亿元和解费也不手软,之后还把推特印度分公司从200人裁到只剩12人,后续特斯拉的全球裁员中,不少印度裔工程师也没能幸免。
![]()
导火索
印度裔群体被集中优化,说到底还是自己手里的“成绩单”太难看,还捅出了不少大篓子。
星巴克在纳拉辛汉手里不仅没翻身,反而越陷越深,核心的北美市场客源流失,还爆发了员工工会和管理层的冲突。
他推出的所谓“复兴计划”没见到半点效果,股东们实在耗不起,只能换帅止损。
![]()
波音的情况更严重,前CEO丹尼斯・米伦伯格掌权时,把大量飞控软件开发业务外包给了印度团队。
印度团队为了压低成本,简化了代码流程,结果导致737MAX系列的MCAS系统出现致命漏洞。
2018年和2019年接连发生两起空难,346人无辜遇难,波音不仅赔了超200亿美元,品牌信誉也一落千丈。
![]()
新CEO上任后启动全球裁员1.7万人,印度班加罗尔的研发中心首当其冲被削减岗位。
除了这些致命事故,技术隐患也没断过。微软Windows系统爆发全球蓝屏事件,全球多地银行、航班都陷入瘫痪。
![]()
作为掌舵人的印度裔CEO萨提亚・纳德拉,被外界质疑对核心系统把控不足,技术决策太滞后。
这些事儿凑到一起,企业自然对印度裔管理层的能力打了问号。既带不来业绩,还可能埋雷,被优化也就在情理之中。
![]()
管理藏雷
业绩和安全问题只是表面,真正让印度裔群体被放弃的,是骨子里的管理文化和业务模式缺陷。
2025年7月斯坦福商学院的研究就很能说明问题,他们追踪了127家美国上市公司,发现印度裔高管占比超25%的企业,决策周期比族裔多元化的公司平均长14天,关键项目失败率也比行业均值高出21%。
![]()
问题就出在“信息过滤”和“群体思维”上,简单说就是圈子太封闭,听不到不同声音。
硅谷早就有“印度理工学院校友会”的说法,印度裔高管一旦掌权,就爱招同乡或者校友。
慢慢形成封闭小圈子,其他族裔的员工想晋升比登天还难,迪士尼、南加州爱迪生等公司都曾因为这事引发集体诉讼。
![]()
这种裙带关系让企业错失了不少优质人才,创新活力也被慢慢耗尽。
外包模式的弊端也在这一轮调整中彻底暴露,早年美国企业把业务外包到印度,图的就是人力成本低。
可随着签证费、合规成本一路飙升,印度团队的成本优势越来越小,质量控制差的问题却越来越突出。
![]()
戴尔之前就因为印度客服中心技术能力不行,直接关了相关业务;房利美更惨,因为印度裔员工植入逻辑炸弹,最后只能申请破产保护。
更关键的是,印度裔管理层擅长在现有流程里抠细节优化,却没什么应对市场突变的战略眼光。
现在AI技术更新换代这么快,市场竞争又激烈,这种“只会执行、不会创新”的风格,根本帮企业突破困境,被淘汰也是必然。
![]()
华裔趁势崛起
印度裔的退潮,正好给了华裔群体崭露头角的机会,越来越多企业开始把目光投向华裔人才。
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美国四大芯片巨头英特尔、英伟达、AMD、博通的CEO,清一色都是华裔。
![]()
英特尔ceo陈立武
新任英特尔CEO陈立武,本身就是半导体领域的专家,还懂投资,上任后没多久,英特尔股价盘后就飙涨12%,市场对他的期待值拉满。
这些华裔高管有个共同特点:几乎都有顶尖理工科背景,92%都持有MIT、斯坦福等名校的工程学位,搞技术攻坚个个是好手。
![]()
硅谷的人才结构也能看出端倪,华裔技术人才占比已经达到38%,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更是美国顶尖人才的最大贡献国。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成功,就是华人能力的最好证明。
这个由华裔管理团队主导的生产基地,产能和效率都是全球第一,响应速度比美国工厂快3倍,帮特斯拉稳稳占据了中国市场。
![]()
华裔能脱颖而出,不光是技术扎实,还因为懂东西方市场和供应链,在全球科技竞争中能起到桥梁作用。
这种“技术硬+执行力强”的风格,正好契合了现在企业对核心能力的需求,自然成了印度裔退潮后的重要替代力量。
![]()
企业不看“标签”,只看“价值”
这场大规模的管理层调整,可不是简单的“换族裔”,而是美国企业在经济压力和技术变革下的必然选择。
2024年以来,美国科技企业已经累计裁员超20万人,经济下行带来的生存压力,让企业再也没心思搞“多元化标签”,眼里只剩下“能不能出结果”。
![]()
投资者早就对印度裔管理层没了耐心,数据显示,印度裔CEO被解雇的公司,平均市值跌幅达到22%,比15%的行业均值高出一大截。
企业裁员只看三个硬指标:成本占比、产出效率、战略可替代性,而印度裔集中的岗位,恰好在这三点上没优势。
早年印度裔员工靠低薪资抢岗位,可现在人力成本涨了,加上AI技术替代了大量常规工作,他们的不可替代性越来越低。
![]()
管理理念也在变,马斯克就公开吐槽过,有些印度裔高管“PPT做得好,实际执行力差”,呼吁企业回归“工程师文化”。
说白了,企业不再为“表面功夫”买单,不管是什么族裔,能给企业带来核心竞争力才管用,不然迟早被市场淘汰。
![]()
结语
印度裔高管从“香饽饽”变成“被清理对象”,根本不是种族问题,而是市场在重新算“价值账”。
曾经的学历优势、语言优势,在业绩滑坡、安全事故和AI替代面前,根本站不住脚。
![]()
博通CEO陈福阳
未来,美国企业管理层的竞争只会更激烈,而最终能留下来的,一定是那些能跟上技术变革节奏,能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增长的人。
所有标签都是暂时的,唯有实力才是永远的底气。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