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权代理”类债务优化,迎来新一轮高压震慑。
日前,上海区级法院释出一份判例,将“维权代理”中介通过集中恶意投诉、虚构平台违规证据等等软暴力手段,逼迫金融机构为平息监管压力减免息费的行为,提格定性为敲诈勒索,打破了此前同类案件多以诈骗罪定性的局限性。
而针对“只收钱不办事”的虚假“维权代理”,多部门合作联合打击仍在进行中。2025年9月至12月,司法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在全国开展规范法律咨询服务机构专项行动,依法打击各类诈骗、虚假宣传、虚假承诺等违法犯罪问题。
在代理维权被围剿的大背景下,叠加银行消费贷、经营贷利率接力“击穿地板”,“代理维权”之外的另一类债务优化——“债务置换”,逐渐升温,社交媒体及短视频平台开始频繁出现此类广告。
债务置换是否是债务优化困局的新“解药”?在合法合规的框架下,普通负债人的化债空间究竟有多大?
01债务置换的双赢样本
王超(化名)这些年一直在一个三线城市经营建材生意,生意不大不小,房子是十几年前全款买的,没有房贷压力,虽然上有老下有小,但日子过得还算宽裕。但近年来,随着地产持续下行,建材生意愈发惨淡,又加上去年家中出现变故,花了一大笔钱,王超家的经济状况迅速恶化。
“信用卡之前着急用钱的时候,我通过朋友的POS机搞过套现,总共5张卡,前前后后大概套出来了30万,还有之前从银行借的经营类的贷款大概40万,总共快80万了,信用卡可以只还最低还款额,相对压力小些,但是银行贷款办的都是等额本息还款,从今年5月份开始,还款压力真的越来越大了,感觉快要撑不住了,也想过借新还旧,但因为负债太多,问了几个银行的客户经理,都说比较难批额度,网上有些平台倒是可以借,可利息又很高。”
就在这时,经朋友介绍,王超认识了贷款中介张扬(化名)。“听朋友说他之前在银行做客户经理,在本地银行圈颇有人脉,这两年开始出来自己做中介。第一次见面是在我家里,他详细了解了我的情况,打印了征信报告,问了我们家的收入情况,甚至还看了我建材生意的流水,最后他说,‘整体来看,虽然负债不少,但你的资质还是不错的,没有逾期,也没有乱七八糟的网贷,我们可以给你设计一套债务置换’。
王超事后回忆说,张扬当时还讲了很多,讲怎么操作,说是由他们提供资金先把信用卡的钱还了,因为信用卡虽然只用还最低还款额,但是利息比较高,把信用卡的先结清,然后再去银行申请利率更低的消费贷或者经营贷,如果申请下来的比较多,还可以用来还经营贷的欠款。
“我当时也听不太懂,只是跟他再三确认怎么收费,贷款置换后会不会增加还款负担,他说垫资会有费用,新贷款批下来后他们要提成,但保证不会增加还款负担,而且事先不收费,新贷款到账后一次性收费。我当时想,大家都是本地人,又有朋友从中介绍,而且也不用事先付钱,做不成对我也没啥损失,那就试试看吧。”
后来,王超和他们签了服务合同,里面详细规定了垫资金额、每一期的垫资费用,还有最后的提成比例,王超还根据他们的要求,把自己的几张银行卡、身份证交给了他们。然后他们花了3个月时间,分3期将王超名下的5张信用卡结清,然后从第四个月开始陆续在多家银行申请消费贷。
“最后总下款额有60多万,年利率都在3%-7%之间,把他们的垫资和费用扣除,还剩大概十几万,然后我就把之前的部分经营贷结清了。我后来算了一下,这样腾挪后,虽然新贷款的利率的确低了不少,但我未来需要还的本金加利息,其实基本没有变少,只不过每个月需要还的钱少了快一半,还款时间变长了。”
虽然综合本息并未减少,而只是拉长了还款时间,但这种“以时间换空间”的解决方案,还是成功解决了王超的燃眉之急,“他赚了服务费,我还款压力变小了,这样的结果还是不错的,终于可以松口气了”。
![]()
02少数人的“福利”
不过,据柒财经调查,类似王超这样最终实现“双赢”的债务优化,在现实中并不多见。
“这种情况,在10个寻求债务优化的借款人中,可能只有1个,甚至比例更低”,有资深中介人士分析称,通过债务重组实现负债优化的操作,本质上属于一种套利,而要顺利实现这种套利,不仅要求借款人本身的资质较好,而且还非常考验贷款中介的判断力,中间存在较大风险。
首先,一个借款人能够通过结清高利率、短期限的借款“养”好征信,从而得以申请到低利率、长期限的贷款,一个必备的前提条件,是这个借款人此前没有逾期记录,不存在征信瑕疵,而且本身的资质很好,银行认为其还款能力强、贷款风险小。
仅仅这一条,就已经将很多借款人排除在外。可以看到,在大多数寻求债务优化的案例中,借款人往往已经有较为严重的逾期记录,或者由于资信不够好,在陷入债务困局之前就很难从银行借到钱,而只能从高利率的互联网平台下款。
而在现实中能够达到债务置换条件的,通常是一开始没有好好利用自身条件的人。比如王超事后分析道,“看了他们后来给我申请银行的低息贷款,我才明白,我之前其实不应该用信用卡套现,如果一开始就去申请银行的消费贷,可能就不会有后续这些事情了,可惜我当时不懂这些,又加上着急用钱。”
然后,能否为符合条件的借款人办理债务置换,非常考验中介的判断力。“因为债务置换通常需要中介来垫资,所以中介接单的时候是非常谨慎的,一方面,中介需要对银行的风控标准非常熟悉,这样他才有把握在垫资结清欠款后顺利申请到新借款。”
“另一方面,实际操作时通常是分几个月结清旧借款,这中间必然会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万一各大银行的政策突然调整了呢?所以,中介还要事先考虑这种情况,万一没法顺利批下来新贷款,这就相当于中介接盘了债务,那么中介就需要考量借款人本身的还款能力,以及还款意愿。此外,还要考虑一些突发情况,比如借款人中途毁约怎么办?自己垫付的资金如何收回?”
为了尽可能压降这些潜在风险,涉及垫资的债务优化业务的获客模式,与其他类型的债务优化存在显著差异。垫资类债务优化,基本都是本地中介团队面向本地人,在线下提供,一方面可以更加细致地了解借款人的真实状况,另一方面局限在本地人范围内,“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更容易建立起双方互信。
作为对比,带有欺诈属性的其他类型的债务优化,通常是通过互联网平台异地获客,其主要目的是增加受害人后续维权难度。
此外,与其他类型债务优化的“广撒网”式的来者不拒不同,垫资类债务优化对于借款人的职业也有着严格要求。这一点,从部分中介在社交平台发布的广告便可见一斑,垫资类相关帖文通常会明确限定,需要借款人是国企或事业单位员工,如果是个体商户,则需要查看月度流水。
有中介人士表示,“之所以将范围限制在国企、事业单位员工,是为了尽可能降低毁约风险,以及万一没能按计划获得新贷款,后续所要面临的还款风险,因为这两类借款人一般有着较为稳定的收入,而且通常不希望因为债务问题影响他们的‘铁饭碗’,所以垫资风险更小。要求个体商户的月流水达到一定标准,也是相似的考虑。”
03出路在哪里?
仔细剖析这种真正能够实现双赢的债务置换运作模式,不难看出,其服务对象和范围是有限的,并不适用于大部分借款人。
而看似门槛更低、更适合大部分人的债务协商模式,经过不断演变,截至目前,则或者套路满满,或者存在明确的法律风险。
据柒财经此前调查,为数众多的借款人曾陷入债务协商骗局,一些法律咨询公司打着律所旗号,声称通过专业律所专员和银行/平台进行协商,可以取消罚息、屏蔽电话、规避起诉等等。
他们利用债务人急于解债的心理,引诱后者签订委托合同、缴纳定金,然后通过伪造证明材料、代接催收电话等制造帮客户维权的假象,但实际上并未解决任何问题。最后的结果是,在承诺期限到期后,曾经信誓旦旦要帮债务人维权、化债的“专业人士”最终失联,而缴纳了定金的债务人却难以追责。
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确实会与债权方交涉的所谓“维权代理”,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一直以来,不断突破法律红线,不仅自身难保,而且极可能会连累到债务人。
日前,上海市长宁区法院的一则判例流出,首次“刷新”了非法维权代理的行为定性。判决书显示,维权代理通过集中恶意投诉、虚构平台违规证据等软暴力手段,逼迫金融机构为平息监管压力减免息费的行为,被法院定性为敲诈勒索。
这是国内首例将非法代理维权定性为敲诈勒索罪的司法实践,突破了以往同类案件以诈骗罪定性的局限性,为同类案件提供了可复制的定罪模板。而敲诈勒索罪最高可判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论在刑期上还是罚金上,均较诈骗罪大幅抬高。
整体而言,从今年以来的动态来看,无论是对于金融黑灰产的持续打击、高压震慑,还是对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显著提升,网贷行业的规范化进程在加速推进。顺应这样的大趋势,普通负债人或许只有彻底放弃凭空减免债务的幻想,才能少走弯路、错路,而只有与金融机构坦诚沟通如实反映情况,通过合法渠道表达诉求,用好国家及金融机构的纾困帮扶政策,或许才是通向财务健康的唯一正道和明智之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