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林艳君从煤基合成油公司转岗来到煤基清洁能源公司报到。入职最初两年,钳工、检修工等基础性工种,他逐一历练。“这些一线岗位的磨砺,不仅锤炼了意志,更让我摸准了油品加工厂设备运行的‘脉搏’。”回望这段日子,林艳君的语气里透着实干的笃定。与工友们并肩作业的日夜里,目睹生产现场的辛劳,他心底悄然埋下种子:用技术革新为一线减负、改善作业环境。
![]()
在一次设备巡检中,他发现中间罐区P102磁力泵运行时轴承存在间歇性异响,为了保障系统稳定运行,决定对磁力泵进行拆检,在检修过程中隔离套拆出困难,导致检修时间延长,检修效率低下,这一困扰一线许久的生产痛点,早已成为制约效率的“拦路虎”。
“问题藏在细节里。”林艳君带着技术骨干反复比对设备停机检修与满负荷运行的参数差异,很快锁定症结。但由于隔离套镶嵌于轴承箱内部且无撬装和拉力点,传统拆装方式不仅耗时冗长,更在高温高压的恶劣工况下增加了检修安全风险,最终拖累整机效率。找准病灶后,他牵头组建攻坚小组,多次推演改造方案、反复调试原型装置,最终敲定磁力泵优化方案。改造后的装置实现双重突破,该工装将磁力泵隔离套传统4小时的检修作业缩短至20分钟,彻底破解了关键设备运维瓶颈,为公司等核心生产线的“长周期、满负荷、优运行”筑牢技术屏障。
这项“接地气”的创新成果,让该工装不仅实现了不同型号磁力泵隔离套的快速拆卸与精准回装,更将检修过程中的安全风险降至最低,完美适配公司煤制油生产中对设备运维的严苛要求。看着图纸上的构想化作运转自如的设备,林艳君深有体悟:“技术创新找对方向,就能实实在在转化为生产力,为企业发展注入硬核动能。”
“干生产、搞创新,就得敢想敢干、善作善成。”这是林艳君常挂在嘴边的话。六年来,他始终扎根生产一线,在创新赛道上,他累计获得潞安化工集团“工会积极分子”、集团及长治市“五小”竞赛多项奖项,成长为名副其实的“技术大拿”。
![]()
林艳君的成长轨迹,正是煤基清洁能源公司完善产业工人技能创新创造体系结出的硕果。近年来,该将基层一线打造成人才成长的“练兵场”,以精细化考核树起实干导向。如今,“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做职业化工人”已在一线蔚然成风,一批像林艳君这样的“80后”“90后”青年骨干接连涌现,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文 / 李东臻 通讯员 崔凯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