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便问题,是很多脾胃不好的人经常遇到的困扰。虽然不算大病,但长期下去既影响身体,也干扰生活。
常见的排便问题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胃口不错、吃得不少,但好几天没有便意;另一种是刚吃完饭不久就想跑厕所,容易腹泻。
这两种情况虽然表现相反,但都与脾胃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今天,邀请到唐永祥主任,给大家分享如何调理这类问题。
![]()
第一种情况:吃得下,排不出
这种情况往往是胃里有热,也就是“胃热”。胃热时,胃的功能会变得亢进,容易感到饥饿、想吃东西。
但热会消耗体内的津液,肠道失去润滑,大便变得干结,即使食物摄入足够,也难顺利排出。
胃热的人常常伴有口干、口臭,舌苔偏黄,腹部有灼热感。因为肠道蠕动变慢,大便在体内停留时间变长,水分被反复吸收,导致便秘加重。
针对胃热,中医调理的思路是清胃火、润肠燥。日常可以适当吃一些清凉滋润的食物,比如梨、冬瓜、绿豆等,避免辛辣油炸。
必要时,可以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一些具有清胃热、润肠通便作用的中药方剂,帮助恢复肠胃的润降功能。
![]()
第二种情况:一吃就拉,停不下来
和胃热相反,有些人稍微吃点东西就想排便,这多半是“胃寒”引起的。胃寒是指脾胃阳气不足,就像炉火不旺,食物难以被消化吸收。
这时肠胃的运化能力弱,稍微受一点刺激,比如进食生冷,就容易腹泻。
胃寒的人通常怕冷,手脚凉,腹部喜欢温热,舌苔偏白。由于脾胃功能低下,食物不能有效转化,反而成为负担,导致一进食就产生便意,甚至腹泻。
对于胃寒,调理的关键是温中散寒、健脾益气。平时应注意饮食温热,避免生冷,可适当食用姜、红枣、山药等温补食材。
在医生指导下,也可选用一些温中健脾的中药方,帮助增强脾胃功能,改善一吃就拉的情况。
![]()
胃热和胃寒,本质上是身体内部寒热失衡的表现,也反映了脾胃功能的紊乱。
如果你有上述排便问题,可以先从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入手,分清自己是偏热还是偏寒。
如果症状持续或情况复杂,一定要咨询专业中医师,不要随意用药。调理脾胃急不得,对症才能见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