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句实在话,拿到诊断书那一刻,我真觉得天塌了。”70岁的郭爱莲奶奶坐在自家客厅里,一边择菜一边平静地回忆。眼前的她面色红润,手脚利落,正准备着午饭。谁也想不到,这位每天自己买菜做饭、散步串门的老人,四年前曾因宫颈癌放化疗后严重副作用,一度卧床不起,连喝口水都吐。
时间回到2020年。郭奶奶偶然发现自己有阴道出血,“量不多,我以为是年纪大了的正常现象,没好意思跟孩子们说”。这份难为情,让出血症状断断续续持续了近一年。
直到2021年10月,出血量突然增大,家人察觉异常,立刻带她到当地医院检查。初步结果令人担忧——疑似宫颈癌。随后他们赶往河南省肿瘤医院,最终确诊为“宫颈鳞癌,分期偏晚”。
![]()
“听到‘癌’这个字,我整个人都懵了。”郭奶奶坦言,“七十岁的人了,心想这下完了。”
在医生建议下,她开始了抗癌治疗——25次放疗配合化疗。前两次化疗还算勉强撑得住,但第三次化疗时,身体彻底垮了。严重的骨髓抑制让白细胞值跌至临界点,一天腹泻十几次,虚弱得下床都要人搀扶。吃什么吐什么,连喝水都成了负担。医生无奈告诉家属:“老人身体受不了,化疗得暂停,先把身体养好再说。”
看着躺在床上奄奄一息的母亲,子女们心急如焚,四处打听办法。一位相熟的护士悄悄提醒:“要不试试中医?有些患者情况类似,后来都挺过来了。”
2021年12月13日,家人带着郭奶奶来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求诊于袁希福老中医。
![]()
当时的郭奶奶状况很糟:双腿无力、腰酸得直不起身,咳嗽不止、心慌气短,口干得每晚要喝掉一暖壶水,虚汗更是把枕头都浸透。
袁希福老中医仔细询问了她的症状和放化疗反应,认真把脉看舌苔后,用“三联平衡疗法”为她分析病情:“放化疗就像一场攻坚战,虽然能消灭癌细胞,但也会损伤身体的根本,特别是脾胃和气血。你现在脾胃虚弱、气血亏虚,得先把底子补起来,才能扛住后续治疗。”
老中医开出的方子围绕“健脾益气、养血生津、止泻固元”来制定,既要缓解眼前的腹泻、口干、虚汗,又要为身体补充气血,为后续治疗打好基础。
“药拿回家喝了不到半个月,变化就来了。”郭奶奶回忆,“晚上不出虚汗了,口不干了,腹泻次数少了,慢慢能喝下半碗粥了。”
![]()
2022年1月18日,身体有所好转的郭奶奶回到河南省肿瘤医院,顺利完成了第三次化疗。这次,她仅感到轻微乏力、食欲不振,没有再出现严重的骨髓抑制。连医生都惊讶地说:“这次状态好多了,中药调理确实帮上忙了。”
完成所有化疗后,郭奶奶继续服用中药。不仅身体状态越来越好,放化疗留下的色素沉着慢慢消退,连之前解大便费劲的问题也改善了,整个人气色一天比一天好。
从2022年开始,根据袁希福老中医的建议,郭奶奶将服药调整为“春秋两季巩固用药”——通过中药持续调理身体,又不会因常年服药增加负担。“袁大夫说,年纪大了,调理要适度,要让身体有自我恢复的空间。”郭奶奶的家人说,每次复诊,老中医都会仔细询问她的饮食、睡眠,根据季节变化调整药方。
![]()
如今四年过去,郭奶奶的生活完全自理:每天早上煮粥、炒菜,吃完去小区散步,和邻居聊天;自己洗衣服,家里简单的打扫也能应付。家人想帮忙,她总笑着拒绝:“我身体好着呢,这点活不算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