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下行趋势明显,“城挤乡弱村空”的结构性矛盾凸显,小班化教学改革在乡村学校成为应对困境的策略,在城市学校却仍是难以企及的愿景。
![]()
“我们在校小学生167人、12个教学班,小班化教学是应对乡村教育困境的策略,更是改革破局的起点。”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塔哈镇中心学校校长陶相国指着教室里不足20人的班级说。
而在另一边,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教育局在回应政协提案时却直言:“我区现有中小学在校生约4.6万人次,暂时无法满足学生数量控制在30人以下的小班化教学需求。”
这样的对比揭示了当前中国教育面临的一个现实:在适龄学生减少的背景下,小班制教学并未如愿普及,城乡分化成为制约其实现的关键因素。
01 人口变化:小班化的历史机遇
我国出生人口在2016年达到1786万人的阶段性高峰后便一路下降,至2023年仅为902万。这一变化直接反映在小学入学人数上。
从2024年开始,山东小学入学人数已经开始下降,“六七年之后,这一数据大概只有2023年高峰年的1/3”。
明年的小学一年级学生比2016年、2017年要少500多万。这逻辑上会导致教师需求量的等比例减少。
人口下行趋势明显,给教育体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总量减、结构优、质量升”的转型机遇。
02 城市困境:财政压力与资源紧张
表面上看,城市学校应当具备推行小班化的条件。然而现实是,城市教育资源依然紧张,财政压力成为首要障碍。
三明市沙县区教育局坦承,“地方财政拨款经费有限”是小班化难以推进的主要原因。2023年,该区中小学共招收代课教师489人,工资支出超过1650万元;2024年,代课教师增至508人,工资支出超过1867万元,“学校经费缺口较大”。
与此同时,城市学校仍面临师资配置不足的困境。沙县区义务教育阶段缺体育、艺术(美术、音乐)教师共15人,“教师配备严重不足”。
硬件设施建设供给也不足。“实施小班化教学,直接带来的是教学空间需求量的成倍增长,财政上存在较大缺口。”
03 乡村探索:小班化的先行试验区
与城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乡村学校因生源自然减少,已不得不走上小班化探索之路。
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2023年底就确定松岭区等3个实验区、16所试点校启动小班化教学改革。该地区“中小学32所,教学班级421个,平均班额32人,25人及以下班级142个”。
黑龙江省自2023年出台小班化教学专项实施方案,明确“省级定标、市县推动、学校落地、教研支撑”四级协同的创新机制。
乡村学校的小班化改革不仅是班级规模缩小,更是教学模式的彻底变革。
在漠河市图强中心学校,学校构建了“根系课程+树干课程+枝叶课程+花果课程”课程体系,“‘基础+拓展+探究+实践’四位一体推进课程改革”。
04 城乡分化:资源分配的现实困境
城乡分化的本质在于教育资源投入的差异。这种差异使得两者在面对小班化机遇时处在完全不同起点。
在城市,学校仍然在努力控制班额。云南省牟定县规定,“根据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班额要求,小学最大班额不得超过45人”,“初级中学最大班额不得超过50人”。
安徽省青阳县也明确,“公办、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起始年级按标准班额编班,小学不得超过45人、初中不得超过50人”。
而在乡村,小班额已成为现实。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华小学新一年级平均班额24人,“师生比优化至1:8”。
这种分化使得小班化教学在城市和乡村面临着截然不同的挑战和机遇。
05 财政责任:教育投入的政府角色
“小班制表面上是教育问题,实质上是财政问题。”这一观点道出了小班化推进困难的核心。
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从2012年起到2024年,一直维持在4%以上。但“4%这一投入水平并不高,发达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平均比例超过5%”。
“十四五”时期,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预计突破25万亿元,较“十三五”时期增长38%左右。
然而,这些投入在区域间分布不均衡。中央财政教育转移支付80%以上投向中西部地区,推动中西部学校教学条件、师资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
这种转移支付机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区间的不平衡,但尚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城乡教育分化的难题。
06 路径探索:化解分化的可能方案
面对城乡分化问题,各地正在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案。
一种思路是资源整合。山东省河东区教体局“研究制定河东教体高质量发展三年规划”,在未来三年内“对区域内办学基础差、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质量低、学生人数较少的农村学校幼儿园进行关停并转,集中优质教育资源充实镇街中心小学”。
另一种思路是创新教学模式。上海市崇明区的小规模学校正尝试“抱团之力”,组建教育集团,集团内的教师常常聚在一起开展教研活动,形成跨校教研机制。
还有地区通过“学习驿站”推动教与学变革,成为“知识转化站”、“能力提升站”和“情感加油站”。
走进今天的黑龙江省塔哈镇中心学校,教室敞亮亮,课堂热闹闹,学生活泼泼。19名学生,5个小组式座位,打破了传统课堂的秧田式布局。小组内同学面对面交流,师生之间互动频繁——小班化让“满堂灌”彻底退出舞台。
而在更多城市学校,教师们仍在为超过45名学生的班级奔波忙碌。他们知道,只有打破城乡分化的困局,小班化教学才能真正落地生根,让每个孩子都被充分关注,让教育从“广种薄收”转向“精耕细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