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把自然科学研究成果当成计量对象的新榜单在本年引发不少议论,它所考察的时间段从2024年2月1日延续到2025年1月31日这段时间的情况,编制者拿自然指数来评价高校在自然科学领域的产出状况,这个排名同我们平时看到的综合大学排名并不太像,着重于科研论文以及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所以排列顺序有着明显的差异,瞧着名单就会发觉一些老牌名校的位置出现变动,有的新进院校也冲到了前面。
![]()
榜单显示,中国科学院大学在这一类主要依据科研产出的排名中表现不错,不过在国内却排到了第四位。占据首位的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国内位居第一的同时在全球也排到第二位,紧随其后的就是浙江大学,处于国内第二的位置上,并且全球排行第三,北京大学在这个名单里面排到第三名,而它所处的全球位置则是第四,清华大学在此项排名中的下滑幅度较大,国内排名第6,世界第7,这样的调整令不少人感到惊讶。
中国科学院大学得单说,不是早期的985、211高校,它建校时间在七十年代末,研究生教育占大头儿,到二零一四年才招本科生,师资和研究平台都在北京,近年被国家纳入双一流建设名单,在以产出为导向的自然指数榜单上超过很多传统名校,这显示特殊体制与科研资源集中的效果。
![]()
榜单中还有个黑马学校,南方科技大学在国内排名第16、全球第20。它是2012年成立的深圳高校,发展速度快,在2022年入选了国家“双一流”,一所年轻的学校在自然科学研究上取得了成绩,在榜单上能体现出强劲上升趋势,与它相似的是深圳大学在榜单中的排名也是不错的,国内第27名、全球第53名,是众多非985、非211院校里面表现最好的一个。
从地域分布来看,华东地区的高校整体还是占有一席之地的。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在榜单中都是排前十的存在,合称“华东五校”的这些学校,在科研产出型评价方面有着稳定的竞争实力。南京大学排名第五位,世界第六;上海交通大学国内第七,全球第八;复旦大学国内第八,全球第九。华东高校长时间对于科研和人才培养都比较重视,在以科研计量为主的列表中保持了优势地位。
![]()
榜单前十的其他成员还有中山大学和四川大学。中山大学排名国内第九、全球第十,位于广东广州,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四川大学排在国内第十、全球第十一,学校的成立时间可以追溯到1896年,在西南地区的学科实力比较强。前十五名也可以看出一个特点,除了中国科学院大学以外其余都是国家985工程高校建设单位,这也说明在科研产出上985体制内还是有很强的基础的。
把目光往前二十名,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大学分别排在国内第11到第15位,全球位次从第14到第19不等。第17是苏州大学,国内第17、全球第24;厦门大学列第18、全球第25。西安交通大学处在第19位、全球第30。同济大学第20、全球第35。这样的排列既有区域性的学术中心分布,也有某些地方重点大学在特定学科上集中产出的情况体现出来。
![]()
21到30位上,可以看见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以及湖南大学这些传统理工和综合型强校,它们的全球排名大多处在三四十名左右,郑州大学是河南省唯一的进入榜单前30的211高校,排第26,全球第46,兰州大学,大连理工,北京理工也在前面30之内。如此分布显示,在顶尖科研型院校之外,不少地方重点高校在自然科学方面也都有一定的研究产出。
港澳高校也出现在了此次的榜单中,香港城市大学在国内排名第33位、全球第66名;香港大学国内排名第三十七位、全球第七十八位;香港科技大学国内第四十一位、全球第八十九位;香港中文大学国内第四十四位、全球第一百零四位。香港地区高校在国际期刊上的发表和被引情况,依旧为它们在自然科学计量工具下取得较好的位置。
![]()
这次榜单所反映出来更广泛的问题是,不同的评价体系会给予高校不一样的社会认知。用自然指数来衡量的时候,它侧重于高质量的自然科学论文及其影响程度,学校的科研投入情况、学科偏向性以及团队规模大小还有国际交流合作的程度都会直接影响到排名高低,比如中科大和浙大的科研产出量处于领先地位,特殊体制下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因为其研究资源较为集中所以能获得相对靠前的位置,还有一些虽然在教学、综合服务或者社会声誉等方面很强但是科研产出短期内出现波动现象的学校,在排行榜上的名次就会有较大起伏。
榜单也引发了有关高校发展方向的议论,科研导向的评判促使学校重视研究产出和高质量论文,不过教学质量、学生培育、社会服务这些方面同样重要,公众在解读这种排名的时候,要分辨衡量标准,并且比较不同评价体系的重点,对于学校管理者而言,明确目标和资源分配是关键;而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在选择院校时要看重科研实力与教学条件的共同影响。
![]()
这份自然指数排名把中科大和浙大的科研产出摆在了前面,让中国科学院大学、南方科技大学这些新起或者体制特殊的高校得到了更多的目光关注。北大清华在这类主要看产出的榜单上有所下降,提醒我们不同的指标会产生不一样的结果,在学界和社会对待这类数据时要保持理智的态度,把它当作了解高校科研情况的一个工具而非评判一所学校全部价值的标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