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纸不语
2025年11月10日,印度首都新德里红堡周边发生汽车爆炸,造成13人遇难、20人受伤,这是2011年后新德里首次出现疑似恐怖袭击事件。印度部分媒体猜测嫌疑人与巴基斯坦有关联,而次日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法院外也发生爆炸,致12人死亡、27人受伤。
两起爆炸间隔一天,虽无直接关联证据,但让本就因5月“朱砂行动”严重对立的印巴局势雪上加霜,印度军队已迅速进入高度戒备状态。回顾“朱砂行动”期间的军事冲突,无人机与反无人机系统已成为战场核心装备,当时印军无人机遭巴方反无人机系统全数击落。
当前紧张态势下,未来双方大概率会大规模投入无人机与反无人机系统,这类装备的技术来源与攻防制衡关系,不仅将成为影响南亚战场格局的关键,更可能左右南亚局势的整体走向。
![]()
11月11日,印度首都新德里,调查人员在爆炸现场进行检查。图源:视觉中国
盘点印巴无人机“多国械”阵容
在2025年5月的冲突中,印巴两国就已大规模投入无人机作战,后续又加快了装备扩充与技术储备,下一轮对抗中,双方或将有多款性能明确的无人机投入战场,且这些装备的技术多依赖海外引进与部分联合研发。
印度的无人机阵容呈现明显的“多国引进为主、本土组装为辅”特征。其核心装备多来自以色列,其中“苍鹭”系列是主力侦察机型,包括中型侦察监视无人机和“苍鹭TP”大型无人侦察机,前者续航约50小时,主要用于边境侦察,后者有效载荷达1吨,飞行高度12000米,此前在突袭巴基斯坦时被击落过。还有“搜索者”系列轻型战术无人机,“搜索者-1”供陆军执行战术侦察任务,“搜索者-2”因设备升级列装空军。
自杀式无人机方面,以色列“哈洛普”是冲突中被击落的主力,可侦察并自爆攻击,单价不超200万美元,印度已批量列装。此外,印度耗资40亿美元从美国订购31架MQ-9B“天空卫士”无人机,该机巡航时间40小时,具备察打一体、海上反潜等多种功能,将强化其高空长航时作战能力。
同时印度也尝试本土研发,如“创意工场”公司的侦察用混合型迷你无人机,但有媒体指出其所谓国产无人机多为海外零部件组装,且此前展示的无人机蜂群还被曝出演示造假,实际作战能力存疑。
![]()
印军已引进以色列研制的“苍鹭”无人机。图源:环球时报
巴基斯坦的无人机队伍则以中国装备为核心,搭配部分他国机型与本土授权生产型号。中巴合作的翼龙-2是其核心战力,2018年两国签约联合生产48架,该机最大起飞重量4.2吨,续航20小时,可挂载鹰击-9E反舰导弹等多种武器,在5月冲突中展现了精准的打击效能。
更早之前,巴基斯坦获中国授权生产彩虹-3无人机,并命名为“飞马”投入使用。升级后的彩虹-5也实现技术转让,载荷达1吨,电子对抗性能突出,多用于边境巡逻与反恐。
除中国装备外,巴基斯坦也会使用土耳其Bayraktar Akinzi等军用无人机,且曾展示“火焰”“Xpear MX-150”等多款自研巡飞弹,在打击恐怖组织时广泛应用,形成了“进口核心装备与本土衍生研发”的互补格局。此外,巴基斯坦还将商用无人机改装为军用,用于小型袭击任务,这类低成本装备虽战力有限,但可形成蜂群优势,弥补高端装备数量不足。
印巴反无人机体系背后的多国技术博弈
面对对方不断扩充的无人机力量,印巴双方均构建了针对性的反无人机体系,这些系统的技术来源与无人机类似,分别依托不同军事大国的技术支持,同时结合自身需求进行整合部署。
巴基斯坦的反无人机系统几乎以中国装备为核心,构建了立体防御网络。据凤凰网军事报道,5月冲突中,巴方依靠中国“寂静狩猎者”激光防空系统与LY-80中程防空导弹,击落25架突袭的印度无人机。
“寂静狩猎者”作为全球首款实战部署的激光防空设备,6秒即可锁定目标,发射功率30-100千瓦,800米外可穿透5层钢板,单次发射成本不足1美元,夜间作战时仅需一道蓝光就能让无人机失控坠落。LY-80N野战防空系统采用相控阵雷达与垂直发射技术,对低慢小目标探测距离达120公里,可同时引导12枚导弹拦截6个目标。
此外,巴基斯坦还装备了中国YLC-8E反隐身雷达,能将隐身目标雷达反射截面积放大,实现450公里外稳定追踪,搭配ZDK-03预警机,为反无人机作战提供精准情报支持。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数据显示,巴基斯坦81%的进口装备源自中国,这使其反无人机系统形成了“探测-拦截”的完整技术闭环。同时,巴方也搭配少量他国辅助装备,如瑞士“天空卫士”雷达与厄利孔35毫米高炮,提升近程拦截能力。
![]()
驻查谟的印军防空部队5月9日拦截巴基斯坦无人机。图源:视觉中国
印度方面的反无人机体系则是“多国拼凑”的混合配置,核心装备来自俄罗斯、以色列等国,同时紧急补充本土简易装备。其远程防空依赖俄制S-400系统,该系统配备的雷达号称可追踪400-600千米外目标,原本计划用于拦截高端无人机,但其在5月冲突中未发挥重大作用。观察者网指出,一方面因该系统在俄乌战场表现平平,另一方面巴方可能通过第三方获取了其相关情报。
中近程防御方面,以色列“巴拉克-8”防空系统的EL/M-2084雷达,最大探测距离470千米,可同时探测1100个目标,搭配印度仿制的“阿布拉MRSAM”系统构建中层防御。冲突后印度紧急采购了本土电子公司制造的集成无人机探测与拦截系统和低空轻型雷达,用于探测小反射截面目标,总金额198.2亿卢比(约2.316亿美元)。
据观察者网报道,印度还依赖200门经过升级的博福斯L/70型40mm高炮和ZU-23-2型高炮,宣称可在10千米内干扰无人机,但外界对其实际拦截效果普遍存疑。印度还计划将反无人机系统纳入2035年建成的“苏达山查克拉”防空系统,该系统常被拿来与以色列“铁穹”对比,不过目前仍处于规划阶段。
巴方反制系统形成单向克制
印巴两国的各类无人机与反无人机装备在实战中形成了明确的克制与反制关系,部分装备的技术特性使其能精准针对对方短板,而一些装备则因自身缺陷难以应对特定威胁,这种制衡态势或直接影响战场走向。
巴基斯坦的中国产反无人机系统对印度主流无人机形成了显著克制。5月冲突中,“寂静狩猎者”激光系统与LY-80中程防空导弹的组合,成功击落包括“苍鹭TP”改进型在内的25架印度无人机。
“苍鹭TP”单价超2000万美元,却难以抵御激光攻击,其高空飞行特性在相控阵雷达探测下无所遁形,且印度无人机多采用传统飞行模式,易被中国“天网”系统的量子雷达和人工智能识别锁定。对于印度计划列装的MQ-9B,LY-80N的120公里探测距离和多目标拦截能力,也能对其形成有效威慑,且激光拦截的低成本特性,能应对印度无人机的批量突袭,避免陷入高成本拦截的困境。
![]()
“苍鹭”TP大型无人机。图源:北回归线攻略
此外,巴方YLC-8E反隐身雷达可提前捕捉印度无人机集群动向,为拦截系统争取充足反应时间,此前就曾通过雷达捕捉15个印度空中目标并打击其中5个。
印度的反无人机系统则存在明显短板,难以有效克制巴基斯坦的无人机。其S-400系统虽号称性能强大,但针对低空小型无人机时存在探测盲区,且48N6导弹单价约100万美元,用其拦截巴基斯坦低成本的彩虹系列无人机或改装商用无人机,费效比极低,难以支撑批量拦截。以色列“巴拉克-8”系统更适配拦截战机和导弹,对灵活机动的多旋翼无人机拦截效率有限。
而印度本土升级的高炮系统,宣称能在10千米内干扰无人机,但实战效果未经充分验证,且面对巴基斯坦翼龙-2的超视距打击,高炮的射程根本无法企及。同时,巴基斯坦无人机多与中国“北斗”系统互联,数据传输抗干扰能力强,印度简易电子干扰设备难以奏效,这也使其反无人机体系进一步陷入被动。
不过,巴基斯坦方面也存在防御漏洞,其老旧的37毫米、57毫米高炮难以应对印度“哈洛普”这类自杀式无人机的蜂群攻击,仅有的248门厄利孔35毫米高炮覆盖范围有限。而印度若大规模动用“哈洛普”配合“苍鹭”进行侦察引导,也可能突破巴方局部防御。
结合现有资料来看,巴基斯坦凭借反无人机系统的技术代差,对印度无人机形成了整体克制,而印度的反无人机体系因装备适配性差、成本失衡等问题,难以有效应对巴基斯坦的无人机攻势,这种格局或将成为下一轮印巴攻防的核心态势。
[引用]
① 印军已保持高度戒备,巴方称“处于战争状态”,首都爆炸案加剧印巴紧张.环球时报.2025-11-12.
② 巴铁亮出中国反无人机王牌武器“寂静狩猎者”激光系统 25:0完胜战绩.凤凰网军事.2025-05-09.
③ 为强化国家防空能力,印度将于10月举行“史上规模最大”无人机演习.环球时报.2025-09-25.
④ 印巴冲突折射未来战争特征.环球时报.2025-05-12.
⑤ 白孟宸:几日空战,暴露了印巴的一个共同困境.观察者网.2025-05-14.
⑥ 巴空军:将与成飞联合生产48架翼龙2无人机.观察者网.2018-10-07.
⑦ 印巴空战促印加紧采购防空武器.参考消息.2025-07-04.
⑧ 印无人机蜂群演示被指作秀.中国军号.2021-01-24.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