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7日,南亚夜空上演了一场震撼全球的空战。巴基斯坦空军驾驶中国制造的歼-10CE战机,在克什米尔边境一举击落印度空军的3架“阵风”战斗机,自身却毫发无伤。这场被称为“5.7空战”的对决,不仅是歼-10CE的实战首秀,更让法国王牌战机“阵风”的不败神话彻底破灭。
![]()
歼-10CE制胜的关键,藏在它的机鼻与导弹舱里。这款战机搭载的氮化镓材料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超过200公里,比“阵风”的RBE-2雷达多出近40公里优势。更让印度飞行员措手不及的是霹雳-15E空空导弹的真实射程——印度情报部门原以为这款导弹射程仅150公里,实战中却被巴方从200公里外精准狙杀。
“阵风”的“流星”导弹本以冲压发动机技术著称,但霹雳-15E采用的双脉冲发动机+双向数据链技术,能在飞行中途接收预警机指令实时修正弹道,实现“A射B导”的协同猎杀。一位参战的巴军军官直言:“我们设伏了他们,印度人根本没料到会被超视距打击”。
“阵风”素以多用途能力自豪,却被歼-10CE背后的作战体系牢牢压制。巴基斯坦空军将中国制造的ZDK-03预警机、红旗-9防空雷达与歼-10CE的数据链深度融合,形成了一张无缝联动的信息网。空战中,歼-10CE甚至关闭机载雷达,凭借预警机提供的目标信息低空突防,在印度飞行员毫无察觉时发动致命一击。
![]()
反观印度空军,尽管拥有俄、法、以等多国装备,却因系统兼容性问题难以实现信息共享。其“阵风”战机孤军深入,既无法及时获得预警支持,又暴露在巴方体系化火力网中。军事专家指出:“现代空战早已不是战斗机的单挑,而是体系对抗的博弈。”
印度为36架“阵风”支付了78亿欧元(约合单价2.47亿美元),而歼-10CE的出口价仅5000万美元,不足“阵风”的三分之一。但低价不低质——歼-10CE采用DSI蚌式进气道和复合材料机身,雷达反射面积比“阵风”降低一个量级;国产“太行”发动机推力达14吨,与“阵风”双发总推力持平。
这场空战彻底改写了国际军贸市场的认知。意大利防务专家里瑙多评价:“中国武器曾被视为廉价替代品,但现在它们用实战证明了自己不逊于西方装备。”哥伦比亚等国已明确表示考虑采购歼-10CE,替代老旧的欧美战机。
![]()
歼-10CE的胜利,既是技术参数的胜利,更是作战理念的超越。当印度仍沉迷于“堆砌高端装备”时,巴基斯坦用中国打造的“体系利刃”证明:现代战争的精髓,在于如何让每一件武器在协同中释放最大效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