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堵南京城墙炸开的时间,咸丰十一年四月二十七日,1864年7月19日。火药轰然炸响,城砖飞上天。曾国荃统领的湘军冲进了天京。太平天国最后一个大巢穴被捅破了,里面的人被困了很久,粮食吃得精光。
![]()
打仗收尾的阶段来了。城里还有太平天国的老兵和新兵,还有一些普通老百姓。仗打到这个份上,谁分得清?湘军士兵憋着火,打了整整两年多,死伤无数兄弟。破城的时候,那口气要发泄出来。清廷的旨意是“除暴安良”,实际执行起来,士兵们红了眼。抵抗的人,放下武器的人,甚至街上跑的人,都可能被杀。刀枪没长眼,巷子狭窄。
![]()
杀人的数字说法很乱。曾国荃在给上头报告功劳的奏折里,讲“毙贼十数万人”。他兄弟曾国藩也向皇帝报告,说攻进天京当天,“毙贼凡三万余”。另外还有报告提到在龙广山那里,“追杀二千余人”等等具体行动。这些报告都是当时为了表功写的。他们说的“贼”,并不全是正规士兵。被困在城里几个月,很多老百姓瘦得皮包骨,走路都晃悠。
![]()
老百姓的死伤跑不掉。城里一片混乱,湘军士兵抢东西见人就砍的例子不少。亲身经历的人,或者当时在附近的外国人记下事情,讲得更惨。有个叫曾国藩幕僚赵烈文的人,他在破城不久后进了南京城。他写的《能静居日记》里看到情况:秦淮河里尸体塞住了,河水变成黑红色,血水在街上漫过脚背。他的日记写了“沿街死尸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满二三岁者亦斫戮以为戏,匍匐道上。妇女四十岁以下者一人俱无,老者无不负伤,或十余刀,数十刀”。这个景象太吓人了。赵烈文自己也是湘军阵营的人。
那么“二三十万”的数字哪里来的?这个说法主要在民间流传,后来一些野史笔记喜欢用。比如《湘军志》这类私家写的书,也有记载说传闻死了几十万。大家觉得杀得血成河。但是,得看看当时南京城里到底有多少活人。
![]()
南京城在被围之前,人口很多。打仗打了十几年,死走逃亡逃难进城的都有。太平天国后期情况特别混乱,城里真实人数是个糊涂账。湘军攻破南京时,城里面的人口,历史研究者根据各种资料,比如粮草记录、当时人笔记、战后清理报告等等,估算大概在十万到二十多万之间浮动。城破之前几个月,里面饿死的人已经堆成山了。洪秀全的儿子被抓到时,报告里说“城中不过万数”。这个未必完全准,但说明死得剩下不多了。城里面活人没传说中那么吓人的多。
曾国荃是带兵的指挥官。破城的军功记在他头上。城里头发生的屠杀和抢掠,作为主帅,他当然有管束下属不严的责任。军纪差,他推不掉,所以那些血债,后世记在他名下很自然。他自己后来给朝廷写的奏报里,只提杀敌数,不回避破城当天杀了好多人。但他没说自己亲自下令杀光所有人。清军当时对投降的太平军将领处置也很残酷,像抓了李秀成,审完了就杀掉。
![]()
说到底,那段历史是一锅乱炖的糊涂账。清政府为了表明自己厉害,湘军为了表功,把对手死人多报点很正常。老百姓看到当时惨状,互相传说越传越吓人,觉得满城杀光光,“二三十万”就这么传开了。加上后来的野史渲染,曾国荃就成了那个“一日斩首几十万”的杀神。现代的史学研究,翻看清宫档案、当事人笔记多方对照,倾向于认为破城时被杀的抵抗者和平民总数,大约在几万人左右(普遍认为三万上下)。这依然非常非常多,同样是一次惨痛的流血事件。
历史的事实需要摆正。曾国荃要承担失职放纵之过。那场大祸,不能简单归为某一个人“一口气”杀了多少人。是战争最后的疯狂释放。清政府、湘军集团、士兵个人,当时的仇恨氛围,所有这些捆在一起,造成了那个1864年夏天南京城里的地狱。记住这件事,记住战争的残酷,就够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