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中国今天的强大,这次列强恐怕就不只是嘴上说说了
一百多年前,北方的风吹过城墙和胡同,义和团在民间点起火苗,反洋教的口号在街头巷尾传开,列强拿着保护侨民的说法组队进来,八国的旗帜在军舰上晃,从天津大沽口上岸,兵力从几千到几万,沿线炮台一个个沉默,车队和步队往北京方向推,城门口的石狮子看着人来人往。
清军和义和团拉起阵线,城里城外都在扛,枪炮的声音压住了喊声,新式武器在城墙上留出缺口,北京城被占,宫殿里箱柜打开,宅门里一阵忙乱,街市里的铺子关门,慈禧和光绪往西安走,留下一摊事要人处理,李鸿章在这时留在前线后方之间来回。
李鸿章,合肥人,1823年出生,太平天国时期拉出淮军,办洋务,北洋水师从无到有,江南制造局炉火昼夜,甲午之后名声大落,赔款割地的笔墨一页一页写下,台湾和辽东在谈判桌上被摆过去,1900年人已年迈又被召去议和,文件上印着辛丑条约的字样,赔4.5亿两白银分年给,39年摊下来,利息4厘,沿线炮台从大沽到北京拆掉,支持义和团的官员交出来问责,使馆区常驻兵,清廷在各国眼前失去主动,财政压力往民间传递,李鸿章身体一天比一天弱,11月7日吐血,那天的折扇没有再打开,地图上势力范围画线,东北俄罗斯,长江英国,西南法国,山东和福建日本,中国在半殖民地的格局里过渡,城里城外有人开始传书谈变局。
时间又走了几代人,新中国从1949年起把厂房一片片立起来,机床和传送带带动工人和原料,改革开放以后码头更忙,电灯亮到更晚,到了2025年经济排在世界前列,制造业的占比把很多订单留在国内,军力的组织和技术往上走。
外面的态度也变了,2021年G7在康沃尔开会,公报里一页页提到中国,新疆的议题写进来,香港的安排放进去,南海的图和坐标拿出来,还有新冠起源的调查呼声,写在纸上,没有具体动作落地,2025年在新加坡香格里拉的会场里,各国代表坐成一圈,美国法国德国英国日本都有人发言,中国代表把话放在和平和对话上,语气稳,观点清楚。
支撑这些的底子也在那儿,海军的舰队吨位上去了,导弹技术的测试数据摆在台面,核力量的设备和流程做了更新,经济这边数字更大,2025年的总量往18万亿美元靠,贸易伙伴分布在各大洲,地图上画着线,很多国家在这条线上往来,“一带一路”项目清单延伸到一百四十多个点位,地缘影响力体现在处理事件的方式,俄乌冲突期间中国保持中立立场,推动沟通的渠道不间断,外压的成本被各方算账。
翻回那张旧照片,1900年的城门被炮打穿,军队进城占地盘,今时今天的做法更多停在话上,面对面提要求背后看利益,实力足够就有人收敛,往后再走一步,合作的比例更高,历史的车轮继续转,中国这次站稳脚跟,路从脚下延伸出去。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