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更狠毒?慈禧手握后宫权柄,曾国藩手握私人重兵,两人大暗斗,谁更胜一筹?马新贻成了那个牺牲品,却是谁的棋子?今天就来聊聊这段宫廷与军营里的争锋。
有一场对决,从太平天国灭亡那天就开始了。太平军首都天京的圣库,是个装满钱粮的金库。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接令,湘军攻破城后,非要把圣库掏个底朝天。为犒劳士兵,曾国荃下令:“想抢就抢吧,没人在乎!”结果,找着圣库,却发现里面早就所剩无几。曾家兄弟慌了。民间传言顿起:曾国藩兄弟贪污了圣库钱粮,还想仗着这笔“巨款”黄袍加身。
![]()
这个传闻传到慈禧耳朵里,她没立刻翻脸。因为她清楚,曾国藩功勋赫赫,朝野敬服;更重要的是,他手里的湘军,私人军队,不听中央调度,要揍清军都够呛。要是得罪了曾国藩,大清政府军肯定吃瘪。于是,圣库的事就这么揭过了。曾国藩顺势升了两江总督。这个职务是肥差,不但辖江南四川,还掌漕运盐政,一年白银科科进账。
![]()
曾国藩这人深谙政治,表面上高调谢恩,下马威也有余。他先裁军,把湘军里的老弱病残送走,再让功高将领另谋去路,只留下能打仗的精锐部队。“裁一批,爽一把。”表面上节省了开支,朝廷措手不及;背地里,湘军更利落、更精悍。与此同时,曾国藩还主动请辞,说自己年事已高,“力不从心”,该让新人上阵了。慈禧听了直夸:“这曾国藩,真是太识趣了。”
![]()
于是,一个叫马新贻的小人物被提拔为新的两江总督。马新贻最初也是跟着镇压太平军打过仗的,官职虽不高,但人缘颇好。可一到京城,他才发现自己上的是圣旨赌球——两条艰巨任务摆在面前:一,要削弱湘军,让他们丧失威慑力;二,要挖出那笔圣库宝藏,看究竟落到谁手里了。这架势,分明是把他往虎口里碰:动了曾家兄弟的军权,就等于开罪了一帮杀人如麻的铁血精锐;惹了圣库的旧账,更是引火上身。
![]()
马新贻走出慈禧宫,脸色都白了。有传闻说,他一路走一路喘,像挨了场寒气袭人的鬼屋巡游。回老家交代后事、办后事的故事就不必细说,反正他心里清楚,自己这条路不好走。可皇命不可违,马新贻还是上任了。
![]()
曾国藩对马新贻也算是费了心思。等马新贻入城,他才披着长衫、深踏云履,慢条斯理告辞:“马新贻啊,我走了,你多保护这些江湖兄弟,别让他们闲得没事儿闹事。”南京城里,一大票曾家部下夹道相送,那气派,直教马新贻心里一凉:我,不是他们一伙的。
![]()
南京的百姓、地方官员,很快就给马新贻贴上了“难搞”的标签。马新贻一面推行新政,一面整顿湘军老部下,那些将领们睁着眼睛不搭理他,还敢在野外演练中公然违抗命令。马新贻也不是吃素的,他循环公告、割饷断粮,但效果寥寥。地方官谈笑风生地背后议论:“这位两江总督,任性倒是够狠,可咱们湘军断然不怕。”
![]()
僵持了几个月,马新贻的名声倒传得够远:昏官、软骨、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可更可怕的是,那笔圣库钱粮的秘密,依旧没人说得清。马新贻有心探听,却找不着门路;李鸿章拉也拉不到人,袁世凯帮也帮不了忙。就这样,酒店的茶馆里,到处是他“把太湖捏成一滴水”的笑话。
![]()
再怎么尴尬,马新贻还是要坚持。直到有一天,他去营区巡视。一街之隔,一名字叫张某的小兵走上前来,一刀直捅肚子。刀上带剧毒,不到半日,马新贻就身亡了。南京城惊魂。慈禧震怒:“此案务必严查!”京里两位大臣轮番搬案板、翻奏折,都说这事不过是一桩私人仇杀,马新贻与张某旧怨未了,凭这理由就草草了案。
![]()
只是明眼人都看得出端倪:刺客自称太平军旧部,可太平军早散了几十年;刺客出手干净利落,显然受过训练。要说幕后黑手,湘军摆在那里。曾国藩从未出面否认,而慈禧也不敢逼他交代。毕竟擅杀朝官,一旦追根溯源,镣铐可就要套到湘军头上。谁能保证私军不会反戈一击?慈禧最后只得噤声:“此事到此为止。”
![]()
那之后,曾国藩更沉稳了。马新贻案成了最好的警告,告知朝廷:别把我当儿戏。就这样,曾家私军掌控的力量,继续在江南稳步生长,而慈禧再也不敢把私人军阀当小角色看。
那究竟谁更狠毒?慈禧擅权,手腕毒辣;曾国藩深藏不露,私兵在手。但比起慈禧的大刀阔斧,曾国藩的暗器致命更胜一筹。谁胜谁负,一眼便知。信息来源:参考资料:[《晚清风云》刘步尘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