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图 / Endmion1
点击欣赏更多美图,关注“美好画片碎碎念“
配乐 / Take the Time - Robin Spielberg
音频制作 / 林蔚
这是一个回忆中的场景,具有虚构性,但它清晰得仿佛全然为真。
我认为这个回忆是掺杂了今日的目光的,“新来的代课老师”在记忆中是一个青年女性的形象,对于曾经的“我”而言尽管不乏亲近,但仍有代际和身份上的距离,但在今日之“我”的眼里,她变成一个被观看的对象,显示出的形象尽管清新明媚,却有着弱小的一面,诗歌中的物象——气泡和雨丝——都是既优美但又易逝的事物,应和着这个青年女教师带来的印象:她陌生的清新感让人想要亲近并且探索,但却内在着一种不确定性制造出来的疏远,从而保留了她的陌生感。
第一节对这种易逝之美表现得十分生动,两句之间的开头部分都是重复的用词,但结构上十分不同,制造了参差的节奏感,其中不仅引入了“家”这个概念,并且用“独自回家”这个表述暗示了“她”与“我”的关系——“她”的家距离学校不远,步行可达,因此我们可能见过(尽管未必认识)。
第二节进入了内心世界,具有想象的成分,表达了可能。“镜子”,形成了与第一节中的“气泡”和“粉笔灰”的呼应,氛围朦胧而迷离,但意境却是清澈而温柔的,并且生动得无以伦比。在这个画面中,一些名词——微弱的物象——被轻盈的动词牵引着铺展出人世的风景:“镜子”“小桥”“问号”,在一系列动作中串联到一起,构建着从室内之家到乡村外景再到教室内景的关系,宛如创造了一个自立自足的部落。
第三节的视角贴近了,是学生在教室里安坐后看着老师的画面,与前两节的视角相比,显示出“她”与“我”真正成为师生关系后的画面,从而呈现出视野不断收拢的结构。
这一节具有主观性,它汇合了记忆以及对记忆的评判,既有过去之“我”所见的重述,如第一句——“而她的背影走动,就像一块移动的黑板擦”;也有今日之“我”对此重述的看法和想象,如接下来的两句:“一生的事情就在瞬间决定下来,问号/变成蹲在发丛中的小鸟”。
“问号”一词来自第二节,“她”在雨中暂时停下来的动作被诗人解读为陷入思索,尽管被思索的疑问究竟为何作者没有明示,但如果联系她是一位“新来的代课老师”,这是她第一次被自己的学生看到,我会认为她思索的不是一个教学问题,而是一个关于自身职业选择的问题,是自己是否适合并且能否把握这份工作的疑虑,因而这个问号是朝向她自己内心的。
如此,第三节中的“问号”便只是构成了与第二节在形式上的重复,实际上的内涵却被转移到具体的教学问题上来,并且在方位上由“她”转向了“我”,一方面建构了“我们”这对关系,另一方面显示原属于她的选择问题已被解决,所以才有“一生的事情就在瞬间决定下来”之说。
如此,这首诗便在很短的篇幅内向我们展示了世界之美中内在的矛盾,以及这个矛盾被解决后的画面。这个矛盾是选择的疑难,因而对它的解决其实是种决策,是智慧与意志的介入,也因此,“雨中”“水洼中的气泡”“粉笔灰”的飞舞等风景之美最终被转换成了伦理之美。
荐诗 / 楼河
江西人,1979年出生
大学时开始写诗
曾获“《诗建设》新锐诗人奖”
现居昆明
赛 诗 会 · 幸 福 备 忘 录
本次比赛,以“幸福备忘录”为题
五行为限
邀请学者、译者唐小兵为评委
11月22日截止,我们将选出10位优胜者
送出由上海文艺出版社提供的
邓恩诗集《怎样做一个幸福的人》
加郑艳琼姐姐,带你入读睡群搜诗 / 聊天 / 扩列
第4634夜
守夜人 / 流马
诗作及本平台作品均受著作权法保护
投稿请发表在诗歌维基poemwiki
广告&商务 微信:zhengyq(注明商务合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