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娄山中学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团队的师生们,将课堂搬进了上海自然博物馆“中国恐龙大展”的展厅。这并非一次简单的博物馆参观,而是该校积极响应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的意见》,以学科融合为基础,基于真实情境问题解决,将前沿科技成果转化为课程教学资源的一次深度实践。娄山中学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团队,在负责人王荣老师的带领下,生动演绎了“科学家+教师”联合授课的“双师课堂”新模式。
打破学科壁垒:在真实情境中构建知识网络
本次研学活动以“从语文到科学——多维度解读中国恐龙”为主题,深度融合语文、生物、地理、科学、信息等多个学科。行前,学生们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重读徐星院士的《飞向蓝天的恐龙》和阿西莫夫的《恐龙无处不有》、《被压扁的沙子》等经典篇目,梳理科学观点,并提出自己的“研究课题”。他们带着问题走进博物馆,手中的学习单化身为“古生物侦探”的探案指南。而这份学习单巧妙地将语文学科的阅读理解、生物学的物种特征、地理学的大陆漂移学说等知识点串联起来,引导学生带着“研究课题”走进博物馆。在这份学习单的背后,是语文、生物、地理、科学、人工智能等多学科教师的专业知识支持。
在展厅中,语文课文中“鸟类是由恐龙演化而来”的假说,变成了眼前赫氏近鸟龙、顾氏小盗龙等带羽毛恐龙化石的确凿证据;“大陆漂移学说”通过中国各地恐龙化石的分布差异得到了直观验证;而关于白垩纪末期的恐龙大灭绝,学生们则围绕“英良贝贝”恐龙胚胎等展品,展开了基于证据的科学思辨。知识不再是书本上孤立的文字,而是在真实化石与科学理论相互印证下构建起的立体网络。
![]()
“双师”引领:科学家与教师协同赋能
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是引入了“科学家+教师”的联合授课模式。项目负责人王荣老师精心设计了跨学科学习框架,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王烁博士则作为特邀指导专家,以其深厚的古生物学研究背景,为学生们带来了最前沿的科学视角。
![]()
在现场,王烁博士作为“科学家导师”,负责将最前沿的古生物学知识与化石发现故事娓娓道来;而学校的学科教师则作为“教学设计师”,帮助学生将现场观察与课内所学精准链接。从“中国第一龙”许氏禄丰龙背后的爱国科学家故事,到五彩冠龙与北美亲戚的跨洋联系,再到“英良贝贝”胚胎化石引发的对生命与环境的思考。这种“双师”协作,实现了教育方法与科学深度的完美结合,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更感受到了科学精神的传承与力量。
![]()
正如七(1)班周一澄同学所说:“这趟旅程,让我在文理知识的交融中,收获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与启迪。这趟跨学科活动,不仅让我直观了解了古生物知识,更让我体会到语文的文字魅力与科学的探索精神如何相互呼应。那些化石背后的故事,既是科学研究的结晶,也是值得用文字永久记录的传奇。”
成果导向:从知识接收到能力创造的升华
研学之旅的终点并非学习的结束。活动设置了多元化的成果输出环节,学生可选择以“科学小记者”身份撰写展品介绍,以“时空对话者”身份致信阿西莫夫,或以“化石狂想曲”进行文学创作。最终的“跨学科终极挑战”——小组合作绘制基于科学证据的“白垩纪中国生态复原图”,则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构建包含食物链、植被群落和地理环境的完整生态系统,将探究成果推向创造性的高峰。这幅图不仅仅是美术创作,更是一份融合了生物学(食物链)、植物学(植被群落)和地理学(古环境)知识的“科学报告”。这正是《意见》中所倡导的,以学科融合重塑课程教学生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核心体现。
![]()
“我们小组围绕任务单分工协作,每一份发现都充满成就感,让我深深沉醉于自然科学的魅力之中。” 六(2)班的高钰清同学分享道。
六(7)班仲彦希同学感慨:“我们触摸到的,不仅仅是岩石般的化石,更是地球46亿年波澜壮阔的生命史诗。”
这种项目化的学习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批判性地思考,创造性地表达。
践行《意见》精神:构建开放融合的科技教育新生态
“这场‘恐龙界全明星盛会’对我们来说,是一次思想的启蒙,” 六(2)班的裴景弘同学在感想中写道,“它在我们心中埋下了一颗科学的种子,一颗好奇的种子。”
从课本文字到博物馆化石,从教师讲授到专家引领,从单一学科到跨界融合,娄山中学的这次活动,成功地将国家加强科技教育的宏观政策,转化为一次可触摸、可感知、可深度参与的育人实践,让学生眼中的“恐龙”不再是冰冷的知识点,而成为承载地球记忆、激发科学精神的生命符号。
当课堂的边界被打破,当科学家走进学生的探究现场,教育便展现出其最为生动的形态。娄山中学的这次探索证明,以学生为中心,以真实问题为牵引,融合多学科视角与专业资源的科技教育,正为培养未来科技创新人才夯实着最坚实的基础。
“当课堂延伸到博物馆,当兴趣转化为探索欲,学习便不再是枯燥的背诵,而是一场永不停歇的‘发现之旅’。”正如活动负责人王荣老师所言,这样的探索正在娄山中学持续发生。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今天在化石前驻足思考的少年,未来将在更广阔的知识宇宙中,书写出属于他们自己的“发现故事”。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