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张乃清,闵行区文史专家。长年研究乡土历史文化,著有《上海闵行文史丛书(第一辑10卷,第二辑11卷,第三辑3卷)》和闵行地情风物专集20多卷。史海钩沉,“今日闵行”与张乃清老师携手推出“乃清叙史”,让我们在一段段闵行史话中,感受江南人文的魅力——
自2025年起,上海市闵行区华漕镇正式启动诸翟村“城中村”改造项目。诸翟村,兴于唐宋年代,初称“白鹤村”,元代称“蟠龙里”,俗称“龙江市”;盛于明代,时人称“紫隄村”。当地出土文物和地方文献,可充分佐证这里曾是吴淞江南岸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千年古村落。
溯源寻踪
距紫隄村西三五里,在石皮弄村发现有唐代墓葬。出土的两块墓志石是已发现的上海地区有县建置后最早的碑刻,今存上海博物馆。由此可见,这一带在唐代时已经得以开发。
1978年8月,当地社员在河滩取土制砖时发现古代墓葬,上海博物馆考古部闻讯即前去查看,共发现6座古墓葬。其中一号墓墓主为唐代陈琳与夫人施氏,墓的结构为券顶砖室,用长方形砖叠砌,东西向,平面呈长方形,一墓二穴,中间隔一砖墙。左为男穴,右为女穴。墓底铺砖三层,人字形平铺。从墓中出土两块墓志石和褐釉瓷执壶、青釉折沿高颈瓷瓶等实物。在此出土的“青釉折沿高颈瓷瓶”,瓶口沿平折,有盖,长颈,弧腹,平底,施青绿色釉,下部露胎。器高29.7厘米。另一件“褐釉瓷执壶”,直口粗颈,弧腹,平底,壶流低于壶口,在器身一侧,与把手对称,釉色酱黄。器高17厘米。有专家称,此类唐代执壶是“陶瓷史上的里程碑”。
根据出土文物可确认,唐代时这里为“苏州华亭县北平乡”,陈氏由颍川地区(今河南省许州市)迁来,“志性清高,不窥名利,遁迹丘园(隐居在田园)”,“夫人雍雍和睦,四德无亏”,家用器物不俗,墓葬制式讲究,非普通农家。大和四年(830),陈琳夫妇去世,安葬在此。
据地方志记载:元明时这里的大户人家建有小楼房,人称“楼里宅”。清初,大户人家用青石铺就宅院门外路面,形成一条长长的弄堂,以致人称“石皮弄”,名扬四方。
![]()
![]()
垦荒开发
公元1126年,金灭北宋。翌年,南宋政权建立,不久南迁,定都临安(今杭州),大批中原地区人家随之迁徙到江南。吴淞江南岸,时属垦荒开发期,自然成为他们的主要聚集地之一。
紫隄侯氏家族原籍河北上谷(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南宋初,迁徙到临安,后转徙乌泥泾。元代时,隐居到紫隄村,投身垦荒开发,建立家业。
泰定二年(1325),元廷批准上海县“以豆麦易米”,可以豆麦代替米粮缴纳田赋。这优惠政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移民,农业生产迅猛发展,土地日趋熟化,成为吴淞江南岸一块“风水宝地”。随着人口增加,紫隄村聚落日益壮大。
相邻方亭
在紫隄村西北方向,元代以前就有个村落叫“方亭里”,附近有“萧王庙”。
这里有座方亭,由来已久,相传“秦时亭长方昕所建”。秦代时,十里为一亭(亭有亭长),十亭为一乡。
方亭依方亭浦而建。方亭浦,系蟠龙港支流,北上再东折,通双鹤浦。
元代前后,人们纷纷迁到方亭浦两岸建宅定居,建造“万安桥”,以致形成“方亭里”聚落。沈祖辉在至正年间被荐授江西龙泉县令,见元政不纲,有人抢先,他深感愤慨未去赴任。为避开是非,他索性率家族从大场迁来,仿大场祖宅模式建乡塾和宗祠,筑精舍逍遥自乐。又借漕运经商,逐渐发家,日趋兴旺。生有9个儿子,子孙分居永嘉里、新嘉里、西场沈家宅,至明代初成为“紫隄近村第一著姓”,这对紫隄村乡人产生重大影响。
![]()
寺庙出众
在元代,这一带就建有颇具规模的佛道寺庙,成为地标性建筑,说明人口汇聚已达相当规模。
元延祐年间,在单家浦(今洪泾港)畔始建玄寿观,初建时就有九殿,规模出众,正殿供奉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真武大帝。元至正年初(1341),钱鹤皋翻建正殿,层高达八丈有余,观基达300余亩。在紫隄村东首,始建“永福庵”,俗称“大涞庙”,后称永福禅院,规模虽然并不大,但地势轩敞,颇占形胜。
金梧引凤
由此可见,紫隄村一带初兴于唐宋时期。这里一马平川,江河纵横,土质松软,时有乡人垦荒耕作,熟化土地,获得收成,养家糊口。又有外来户到此避难隐居或经商谋生,随之繁衍子孙,建宅定居。尤其是南宋时期,大批北方人口南下,不少落难的大户人家选中在这里发挥所长,重新站住阵脚。随着人口的逐渐增加,一个又一个聚落由西向东持续拓展,形成多个村落。
明嘉靖年间,“倭患”肆虐,方亭里、玄寿观等遭受浩劫,元代盛况全毁。动乱平息后,紫隄村因人杰而崛起,开启历史新篇章。
这一切,足以说明紫隄村一带拥有近1000年开发历史。
![]()
![]()
《 紫隄史话 》即将出版
作者:张乃清
编辑:方佳璐
初审:岳顺顺
复审:石思嘉
终审:刘垦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上观号作者:今日闵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