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莜面村,曾经是“西北烟火气”的代名词,如今却成了“闭店潮”的典型样本。从排队两小时也要吃一碗羊肉臊子面,到门店悄然撤牌、公告错字连篇,贾国龙的餐饮帝国,正在经历一场信任崩塌式的溃败。
![]()
他输掉的,不是几千万营收,也不是几十家门店,而是消费者最后一点真诚的信任。
事情的导火索,是一场和罗永浩的口水战。今年9月,罗永浩发帖吐槽西贝高价卖预制菜,“千元一顿难以下咽”。
![]()
本可一句“感谢反馈,我们会优化”就化解的小事,贾国龙却选择硬刚到底,拍视频放狠话:“宁可生意不做,也要打官司打到底!”甚至公开甩出账单,请全国人民来“免费试吃”。
表面看是捍卫品牌尊严,实则暴露了傲慢与恐慌交织的失控。
![]()
他忘了,今天的消费者早已不是十年前,那个愿意为“真材实料”溢价买单的群体。他们可以接受预制菜,但绝不容忍欺骗;可以理解成本上涨,但反感“割韭菜式”的定价策略。
更致命的是,这场公关灾难撞上了“活虫事件”。
10月底,郑州顾客在莜面碗里发现蠕动虫卵,视频疯传。对一家主打“家庭聚餐”“儿童套餐”的餐厅来说,这无异于死刑判决。家长谁还敢带孩子去?
![]()
而西贝的回应,依旧是老套路:冷处理、删评论、等风头过去,殊不知,互联网的记忆,早已被一次次伤害拉长。
于是,信任地基开始崩塌。曾经门庭若市的门店,客流断崖下跌。
为了回血,西贝开启“自杀式促销”:招牌菜降价40%,消费即送百元无门槛券,甚至出现“4块钱馒头换百元券”的套利狂欢。黄牛在二手平台倒卖代金券,食客排队只为薅羊毛,看似热闹,实则空心。
这种“赔本赚吆喝”,不仅没挽回人心,反而坐实了公众猜测:原来你们利润这么高?以前真是割我们韭菜。连忠实顾客都感到被背叛,凭什么新客能享低价,老客却当冤大头?
而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竟是一张闭店公告上的错别字。南京某店将“弘阳广场”,写成“弘扬广场”,一个在当地经营七年的老板,连商场名字都写错?这哪里是疏忽,分明是仓皇撤退时的手忙脚乱。
![]()
消息一出,多米诺骨牌轰然倒塌,上海、苏州、杭州门店接连关闭,闭店潮席卷全国。
贾国龙输在哪?不是输在预制菜,也不是输在价格,而是输在把消费者当傻子,把品牌当神坛。
他以为,靠“让世界爱上中国菜”的口号就能永远站在道德高地;他以为只要砸钱营销、请明星代言,就能掩盖产品力的下滑;他更以为,只要态度强硬,就能压制所有质疑。
可时代变了。今天的消费者,既要好吃,也要透明;既要体验,也要尊重。他们不再迷信“大品牌”,更反感“店大欺客”。当你一边喊着“真材实料”,一边用冷冻预制包糊弄人;一边标榜“高端餐饮”,一边在后厨卫生上栽跟头,再响亮的口号,也挡不住口碑雪崩。
![]()
更讽刺的是,贾国龙曾以“敢说真话”“硬汉老板”人设走红,如今却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面对问题不反思,只想着封口、硬刚、甩锅。这种“自杀式公关”,不是勇敢,是愚蠢。
西贝的危机,也是整个中高端餐饮的警钟。当流量红利退去,当消费者越来越精明,靠情怀和营销撑起的泡沫终会破裂。真正的护城河,从来不是明星代言或网红打卡,而是日复一日对食材的敬畏、对服务的坚持、对顾客的真诚。
![]()
贾国龙或许还能靠资本续命,关几家店、换个品牌再战。但那个曾经让人愿意排队两小时、心甘情愿花300块吃顿饭的西贝,已经死了。
它死于一次虫卵,死于一张错字公告,更死于创始人对市场的傲慢与对用户的轻慢。
餐饮业没有神话,只有良心。丢了这个,再贵的羊肉,也炖不出人情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