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文1912字 阅读5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说到肠息肉,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这东西离我还远吧?但真相可能让你有点意外。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我国每年新增结直肠癌病例超过55万例,位列所有癌种第三。而令人揪心的是,大约80%的结直肠癌,都是从肠息肉一步步发展而来的。
![]()
肠息肉并不罕见,尤其是45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接近30%。但它通常没有明显症状,不查体就根本察觉不到。但其实,上厕所这件小事,早就偷偷“暴露”了它的存在。
一、肠道长了息肉,身体会“偷偷报警”
肠息肉是怎么回事?简单来说,它是肠道黏膜表面多出来的一块“肉疙瘩”,多数是腺瘤性息肉,有一定几率“变坏”。
虽然它悄无声息地长,但身体其实早就给出了一些小信号,尤其是在如厕时,有四种异常最值得警惕。
![]()
二、上厕所出现这4种异常,小心是息肉在作怪
1. 总是“大不干净”,老觉得拉不完
如果你近期频繁出现大便不尽感,明明已经上完了厕所,却总觉得还有“残留”,这可能是直肠末端有息肉干扰了正常排便。
息肉就像是一颗“路障”,影响了肠道的蠕动节奏,导致排便不畅,甚至还会引发肠痉挛,让人产生“假想便意”。
![]()
2. 大便变细变扁了,不像以前那么粗壮
正常的大便直径通常在2~3厘米左右,如果你发现排出的粪便突然变得又细又扁,像一根“铅笔”,要警惕是否有占位性病变。
腺瘤性息肉在肠道内生长时,会压迫肠腔,让原本圆柱状的通道变得狭窄,粪便也就自然“被挤瘦”了。
3. 便血反复,颜色偏暗或混在大便里
![]()
很多人一看到便血,就以为是痔疮,但痔疮引起的便血往往鲜红,滴落或擦拭可见;而如果是深色的血、混在大便中或者呈条状附着,那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息肉表面有丰富的血管,在排便过程中容易被刮破出血,尤其是较大的息肉,反复摩擦就可能引发慢性出血,甚至导致贫血。
4. 排便规律大乱,时而腹泻,时而便秘
本来排便规律的一天一便,突然变成三天一次或一天三次,或者便秘腹泻交替出现,也要留心是不是肠道结构出了问题。
![]()
息肉会干扰肠道的正常蠕动,有时候让肠道“加速”导致腹泻,有时候又让肠道“瘫痪”导致便秘。
三、肠息肉,真的能变癌吗?
答案是:真的能。
据《中华消化杂志》刊发的一项回顾研究显示,超过95%的结直肠癌都是由腺瘤性息肉演变而来。
尤其是以下几类息肉,癌变风险更高:
· 体积大于1厘米 · 数量多于3个 · 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 家族中有结直肠癌或多发息肉病史
![]()
这意味着,肠息肉不是“长着玩”的,它就是癌前病变的“预备役”,一旦发现,就必须尽早处理。
四、这些人要尽早做肠镜,别等到症状明显才检查
很多人对“肠镜”有天然恐惧,觉得“太难受了”,但真等到肠息肉发展成癌,后悔都来不及了。
以下这几类人群,建议提前筛查结直肠肿瘤:
· 年龄超过45岁 · 有家族史(一级亲属中有患结直肠癌者) · 有慢性便秘、排便异常、长期便血等症状 · 曾经发现过息肉或做过息肉切除术 · 有吸烟、重口味饮食、肥胖等高危因素
![]()
2020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明确指出,普通风险人群建议从45岁起,每10年做一次结肠镜检查。
五、息肉发现早,治疗其实不难
好消息是:绝大多数肠息肉,在发现时都还处于良性阶段,只要及时切除,复发率并不高。
目前主流的治疗方法是内镜下息肉切除术,也就是在结肠镜下,通过电圈或者冷切的方法直接摘除息肉,过程短、创伤小,大多数人第二天就能正常生活。
![]()
关键在于:别拖,别怕,别等症状严重才去查。
六、肠息肉能预防吗?答案是肯定的
如果你还没长息肉,或已经切除了,就该把重点放在预防复发和降低风险上。
专业建议包括:
· 多吃膳食纤维:多摄入蔬菜、水果、粗粮,帮助肠道“自清洁”。 · 控制红肉和加工肉摄入:如香肠、腊肉、培根等,摄入过多会增加结直肠癌风险。 · 戒烟限酒:烟草中的致癌物可通过血液影响整个消化道。 · 保持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 · 控制体重:肥胖人群结直肠癌发病率显著升高。
![]()
肠道虽然“藏在身体深处”,但它的健康状况,每天上厕所时都在透露重要信息。别忽视那些看似“没什么大不了”的便便变化,它们可能就是身体发出的早期求救信号。
肠息肉不可怕,可怕的是它悄悄变坏而你还一无所知。
定期做肠镜,及早发现息肉,才是守护肠道健康、远离癌症的关键一步。
![]()
参考文献: 1. 国家癌症中心. 中国肿瘤登记年报 2022. 2. 《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0)》. 国家卫健委. 3. 《中华消化杂志》. 我国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4. 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 成人结直肠息肉诊治共识意见(2021年版).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