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吃药配水是“标配”?大错特错!有些药堪称“怕水星人”,一喝水就“撂挑子”,不仅治不了病,还可能耽误大事。今天就来扒一扒那些“沾不得水”的药,帮你避开用药坑。
![]()
1
怎么判断 “需不需要水”?
1、看“身份标签”(药品剂型)
只要药名或说明书上带有“舌下”、“口含”、“含片"、“口腔崩解”、“喷雾剂”等字样,就要提高警惕,它们很可能不需要或禁止用水。
2、查“行动指南”(药品说明书)
仔细阅读说明书的【用法用量】项。如果明确写着“含服”、“勿用水送服”、“用药后一段时间内禁止饮水或进食”,请务必严格遵守。
四类药 “严禁灌水”舌下含片
常见成员:硝酸甘油片(治心绞痛)、部分急救用舌下片。
工作原理:舌下黏膜有很多小血管,药往这一放,1-3分钟就能钻进血液“救急”。
像救心用的硝酸甘油,得通过舌下血管直接进血液,绕开肝脏这个“检查站”(肝脏“首过效应”),3分钟就能起效。要是用水咽下去,得等30分钟以上才有用,心绞痛发作时,这半小时可能就是生死差距。
正确操作:含在舌下别嚼,不要立即吞咽唾液,含完10-15分钟别吃东西、别喝水。
关键提醒:心绞痛发作时,含1片5分钟没缓解,能再含1片,连续使用不超过3次。要是3片还不管用,赶紧叫救护车,别硬扛!
口含片
常见成员:西瓜霜含片、草珊瑚含片、西吡氯铵含片。
工作原理:在嘴里慢慢溶解,药物直接“扑向”咽喉黏膜,专治咽炎、扁桃体炎。
比如治嗓子疼的含片,得贴在咽喉黏膜上慢慢放药。一喝水就把药冲跑了,病灶处的药量不够,相当于“哨兵离岗”,炎症自然压不住。
正确操作:放在舌面上,等5-10分钟含服,尽量避免频繁吞咽,以延长药物在咽喉部位的停留时间,30分钟内别吃喝。
关键提醒:不要嚼碎!嚼碎了不仅没法在咽喉“站岗”,还可能刺激肠胃,得不偿失。
口腔崩解片
常见成员:奥氮平口腔崩解片、舍曲林口腔崩解片、儿童对乙酰氨基酚口腔崩解片。
工作原理:遇到唾液30秒就“化渣”,特别适合老人、小孩或吞药费劲的人。
正确操作:用干燥的手取药,放进嘴里等它自己化,化完咽下去,千万别用水送。
关键提醒:口腔崩解片遇水会提前崩解,影响药效,甚至粘附在口腔或食道粘膜上,引起不适,甚至引起食道溃疡。
咽喉喷雾剂
常见成员:开喉剑喷雾剂、桂林西瓜霜喷剂。
工作原理:喷或撒在咽喉病灶上,会形成一层药膜,像“小盾牌”一样持续抗炎止痛。
正确操作:先漱漱口清洁口腔,再对着病灶喷/撒,喷完仰头1-2分钟,至少30分钟内别吃喝、别漱口。
关键提醒:喷完别漱口!一漱口,药膜就被冲掉了,原本能管4-6小时的药效,可能1小时就没了,白折腾。
特殊人群用药
1、老年人:润口可以,别留水
1.要是嘴里太干,先含5-10毫升温水润润口,然后全吐掉,再放药片,别让残留的水“坑”了药。
2.含药时要是觉得头晕、心慌,赶紧坐下或躺下,别摔着。要是症状超过5分钟没缓解,赶紧叫120(医生或护士)。
2、儿童(3岁以下为主):别硬喂,换剂型
1.优先选果味的儿童款,比如儿童西瓜霜含片、草莓味对乙酰氨基酚口腔崩解片,孩子更容易接受。
2.孩子不配合含服,不要强行撬嘴喂!容易呛到甚至窒息,换成口服液体制剂(比如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更安全。
4、总结
吃药时“喝不喝水”,绝非小事,它直接决定了药物是“精准投送”还是“徒劳无功”。
请牢记一个原则:上述提到的“怕水“药,核心是让药物在局部停留并充分吸收。而绝大多数普通片剂、胶囊则需要适量饮水送服,否则可能刺激食管。
最保险的做法是:在服用任何新药前,花一分钟阅读药品说明书,或咨询医生、药师。别让一杯水,冲走了药效,浪费了金钱,更耽误了病情。
审稿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赵慧彬
作者: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张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