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界定的中产,其实指的是那些主要依赖工资性收入,而沉淀下来的资产更多是房产,因为工资的收入相对高,所以有贷款能力,贷款买房,贷款买车,贷款消费。
因为房价一直上涨,所以敢花钱,心态是大不了把房子卖掉,无所谓。
但是当房价下降的时候,被当做价值的锚没有了,最要命的是,如果工作没有了,但硬性支出的贷款还在,于是一切,都变成了很麻烦的事,没有收入,只有支出。
咱们说回到鸡娃,鸡娃的逻辑是,认为孩子理应比自己强。如何衡量强,只能通过学习和考上大学的层次。
中产自己大部分是高学历,考到北京,通过自己努力,通过做题模式,让自己变得富裕,这是经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路径依赖。这个经验中产希望可以复制。
很多人有这样一个误区,认为在一线城市,孩子考上好大学的概率比其他地方大,这是只看到了竞争者的数量,而忽视了竞争者的质量。
有人说,清北在北京招生比例每年600人,如果按北京6万考生计算的话,招生比例在1%,而在四川可能是0.05%,北京一定就比四川考清北容易吗?事实不是这样。因为在北京,处于同等竞争实力的竞争者太多了,同等竞争者的质量太高了。北京的现状是,考985和211非常非常难,而考市属院校相对容易。
这很清晰的说清楚了,大概率,中产的孩子,考不上他爸妈读的高校。
怎么办,鸡娃,如果大家都不鸡娃,只有少数人鸡娃,这个情况成立,如果大家都鸡娃,形成剧场效应,这就回到原来的状态。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永远是少数。
所以,鸡娃变得性价比越来越低,但却不得不鸡。
什么是鸡,打鸡血,喝鸡汤。这些东西听多了,见多了,有副作用。
什么副作用,就是这都是家长让干的,不是自己想干的,当鸡汤没有了,鸡血不打了,剩下的,就直接躺了。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孩子,上了大学,变得浑浑噩噩的原因。即便考到名校。没用,因为没有内驱力。
好,既然如此,现在可以如何去补救,破局
这就是关于学习力的指导,也叫个性化的学习指导,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孩子能自主学习。一个孩子能自己主动学习的话,其实能让家长们省下不少的心,家庭也更加和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