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好吃的10种橙子,不接受反驳!
![]()
橙子不是天生的。
两千多年前江南野地,橘树与柚树被风凑拢,花粉落进枝桠褶皱,结出这圆实果子。
汉代人已栽它入园圃,贾思勰《齐民要术》记 “橘柚类甚多,橙其一也”,纸页似还沾着古时露水。
它后来顺着江河走。
![]()
唐代商船带它赴日,果子在舱中滚出船板木纹;
十五世纪葡萄牙人裹它穿越大西洋,美洲土地便也生了橙荫。
苏轼在黄州尝橙,写下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那橙香该还飘在赤壁风里。
如今岭南过年,案头总摆两枚橙子取 “吉”。
赣南山坳里,橙树缀满果子像小太阳。
这果子从野地到园圃,从东方到西方,裹两千年烟火气,咬开时的酸甜,仍是当年江南风里的滋味。
今天,跟您聊聊全国最好吃的橙子……
![]()
赣南脐橙
江西赣州特产,11月上旬至次年2月上市。
其诞生可溯源至南北朝《异苑》“南康有柑橘、橙、柚”的记载,
北宋苏轼“橙黄橘绿时”的千古绝唱,清雍正年间更成贡品,深得皇室青睐。
1971年,袁守根从湖南邵阳引种156株“华盛顿脐橙”,在信丰安西试种成功,
1975年广交会一亮相便以“果似美国橙,价高更香甜”惊艳四座,
从此开启“一棵脐橙树,当得三头猪”的致富传奇。
这橙子生得橙红鲜亮,皮薄如纸,肉脆化渣,甜中带酸,8:2的黄金甜酸比,咬一口汁水迸溅,满嘴都是阳光的味道。
如今赣南脐橙已成“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老表们说,这橙子甜得像日子,越嚼越有滋味,越品越有奔头!
![]()
四川爱媛果冻橙
根在眉山东坡区,十月下旬至十一月上市,是“千载诗书城”的甜味密码。
它源自日本爱媛县,由南香柑与中野3号温州蜜柑杂交而成,
2007年落户四川,经丘陵缓坡、昼夜温差的淬炼,果肉细腻如冻,汁水盈口,糖度高达15度,被誉为“可以吸的果冻橙”。
明朝一日本和尚智慧,在温州江心寺尝柑后,
携苗东渡,经数百年培育,终成这抹橙香。
夏目漱石《少爷》中的“まどんな”意象,更添几分诗意,
红美人的雅称,恰似掌心温润的水晶珠,甜得透亮,脆得利落。
咬一口,皮薄如纸,果肉化渣,甜中带点微酸,像极了川人说的“巴适得板”。
![]()
麻阳冰糖橙
产自湖南怀化麻阳苗族自治县,11月底至12月上市,是“中国冰糖橙之乡”的地理标志产品。
其诞生可追溯至明代嘉靖年间,
当地“橘柚遍植”的盛况载入《麻阳县志》;
清朝乾隆年间,麻阳柑橘因“色如琥珀,味甘如蜜”成为贡品,声名远播。
其特点鲜明:
果形圆润如小灯笼,黄红果皮光滑艳丽,单果重约156克,可溶性固形物高达15.8%,糖酸比41.1:1,甜而不腻,肉质细嫩化渣,清香回甘。
更富含硒、维生素C及钙、锌等微量元素,果皮可入药,花可制茶,连叶都带清香。
![]()
秭归脐橙
湖北秭归的“命根子”,三峡岸边的甜橙传奇。
两千年前屈原在《橘颂》里写“受命不迁”,这橙树便扎了根,
如今秭归人背着竹篓爬陡坡摘橙,背篓绳勒进肩胛骨,硬是把“背橙客”的苦熬成了“四季有鲜橙”的甜。
这橙从秋冬开到春夏,成了全国独一份的“春橙”。
这橙子皮薄赛蝉翼,肉嫩如凝脂,九分甜里裹着一分酸,
像极了屈原笔下的“独立不迁”。
咬一口,汁水在舌尖炸开,甜得纯粹,酸得清爽,连籽都少得可怜。
秭归人拿它做脐橙宴,橙皮炖肉、橙肉包粽,连橙花都能酿茶,真真是“从花到果,从皮到渣”的宝贝。
![]()
资中血橙
2025年北京农博会上斩获金奖的“中国血橙之乡”特产。
其诞生可追溯至1992年意大利塔罗科血橙引进,经26年本土化培育,品质超越原种,
2010年成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孔子师苌弘“化碧”传说在此流传,血橙紫红果肉似碧血凝成,暗喻忠贞精神;
西汉《僮约》载资中“家有桔柚之园”,唐代《唐书》称“资州贡柑”,
千年柑橘种植史与血橙血脉相连,厚重如沱江水。
血橙12月至次年2月上市,晚熟品种延至4-5月。
果形端庄如盏,皮薄易剥,肉质脆嫩化渣,汁多味浓带玫瑰香,8分甜2分酸恰到好处。
一口咬下“巴适得板”,甜中带鲜,连果皮都飘着淡淡香。
![]()
哀牢山褚橙
云南新平县戛洒镇的特产,每年11月上市,由74岁的褚时健在保外就医后开山种植。
他蹲在红土地里,用卡尺量橙子直径,调肥料配比,硬把酸果改成24:1的黄金甜酸比。
这橙像极了褚老的人生,
甜中带酸,皮薄汁多,咬一口“爆汁”,甜得清冽,酸得透亮,果肉细嫩无渣,连白络都少得可怜,当地人喊它“励志橙”。
褚时健从“烟王”到“阶下囚”,75岁在哀牢山种橙,王石说他“活成超凡境界”。
他砍掉3.7万株树,只为果树间距3米;
用比利时生产线分拣,果子标准化达95%。
这橙里藏着“人生起落,精神传承”的劲头。
![]()
廉江红橙
广东湛江廉江的“红皮金果”,11月批量上市,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1972年红江农场甜橙园里,一株橙树结出果肉泛红的变异果,经多年选育终成“橙中皇后”。
它皮薄如蜡,橙红透亮,果肉嫩滑似布丁,咬一口甜中带酸,汁水在舌尖炸开,
像喝了一口“会呼吸的阳光”。
当地人叫它“红江橙”,摘时专挑橙脐小的。
从革命老区到“中国红橙之乡”,红橙不仅甜了舌尖,更甜了生活。
这颗橙,是自然的馈赠,更是廉江人用半世纪写就的“橙色史诗”。
![]()
琼中绿橙
是海南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特产,每年十月上旬至十二月上旬上市。
它诞生于1989年。
因北纬18度的独特光温条件,果皮中叶绿素分解慢,成熟时仍呈绿色,故得名“绿橙”。
戴宏国初尝时发现其酸甜适度、汁水丰盈,后经专家解释和30年改良,2003年正式定名,2006年注册地理标志商标,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它皮薄如纸,肉厚多汁,咬一口“咔嚓”响,甜中带酸的汁水在嘴里炸开,化渣率高达90%,
维生素C含量比普通橙子高20%。
果皮绿得透亮,果肉红得诱人,像极了琼中的青山绿水,吃一口就懂了啥叫“雨林的浪漫”。
![]()
广西桂林夏橙
荔浦人的“金果子”,头年四月开花,挨过霜雪又熬过酷暑,次年五月才熟成,
果皮“三青三黄”像极了桂北山水,青时似漓江雾霭,黄时如阳朔夕阳。
1984年荔浦引进40个品种,筛出阿尔及利亚夏橙和桂夏橙,
扎根喀斯特地,成了地理标志产品。
2008年大塘镇果农种出0.63公斤单果,破吉尼斯纪录。
这橙子不催熟不打蜡,咬开“咔嚓”一声,汁水飙到嘴角,酸得提神,甜得透亮,
像极了桂林人说的“甜过砂糖橘,酸得刚刚好”。
果肉脆嫩似荔浦芋,细嚼有花香,冷藏后榨汁,
加勺蜂蜜,冰冰凉凉,一口喝到夏天的心尖儿上。
![]()
奉节脐橙
重庆奉节的“黄金果”,历史厚得像夔门的山。
汉代《汉书》载“鱼腹朐忍有桔官”,唐代《新唐书》记“夔州土贡柑桔”,诗圣杜甫在此任橘官时写下“园柑长成时,三寸如黄金”。
1953年引进华盛顿脐橙,1972年选育出“奉园72-1”母树,从此成为“中华名果”。
这橙子不是“普通货”,
果皮橙红透亮似灯笼,纽荷尔品种糖酸比12:1,咬一口汁水“嗤”地窜出来,甜而不腻,带着点微酸回甘;
伦晚脐橙晚熟到次年4月,挂果180天,甜度更高。
三峡库区的火山胶泥岩土壤富硒,昼夜温差大,果子自然甜到心尖尖。
![]()
那就挑一颗橙子吧。
用指甲掐进皮,让汁水溅到袖口。那股酸甜在嘴里炸开的瞬间,你会明白——风霜雨雪,古往今来,都结在这圆实的果子里了。
老人眯眼说:橙子哪有天生的。可它真甜,甜得像一个诺言。
你尝,那两千年前的江南野地,正顺着喉管,暖暖地滑进胃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