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请你说一下说2022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学科有什么新的变化。
答:首先核心素养时代正式开启。语文的核心素养课程标准表述为: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课标的出台从政策层面确定了语文学科在众多学科中的首要地位。其次小学语文教材小学原来学129首古诗文,改版后160首,说明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要。第三规定了语文学习的四个板块——识字写字、阅读鉴赏、交流表达、梳理探究,增加了整本书阅读。第四提出了学习任务群的概念。我想,只靠刷题学语文的时代彻底结束了,要引进更多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最后,增加了学业质量的标准。从学业质量内涵和学业质量描述这两个方面明确孩子每个学段应该学到什么程度。
2.统编教材的“语文园地”设置了哪些栏目,说一说这些栏目的作用是什么。
答:我分别说一下语文园地的栏目及作用(注意低学段有不同)。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学习收获,对本单元重点进行归纳、梳理总结,将语文要素具体化。
识字加油站:引导学生学习常用字,增加识字量、
词句段运用:延续低年级字词句运用的设计理念,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言文字.提升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书写提示:指导学生在写正确的基础上写美观
日积月累:增加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量.让学生传承和热爱传统文化。
3.请说一说统编教材“快乐读书吧”栏目的设计意图是什么。
答:我认为是为了带动学生课外阅读,使课外阅读课程化,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这是落实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主要载体。
4.你是怎样教学快乐读书吧板块的?
答:“快乐读书吧”是统编版教材倡导大量阅读、加强课内外沟通的重要载体。教材在编写时就体现了由课内走向课外、拓宽学生阅读空间的编排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取以下策略1.合理制定目标,引领整本书阅读。2.设计各种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3.设计一定的问题,让学生学会带着问题去读。4.注重读后的交流评价。
5.习作单元的编排与其他普通单元有什么不同?
答:习作单元在结构体系上与其他单元有较大的区别。习作单元单元由4个部分组成,第1部分为精读课文选择能充分体现该项协习作能力的典型文章,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感受表达的特点,学习习作的方法。第2部分是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交流平台旨在结合对精读课文的分析,帮助学生梳理总结从课文中学到的习作方法。初试身手是让学生初步尝试用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表达练习。第3部分是习作例文为学生提供可借鉴的写作范例。最后单元习作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实践。
6.请你谈一谈对于统编教材中“阅读策略单元”的理解及你的教学思路。
答:阅读策略,是指为达到一定的阅读目的而实行的阅读活动,这项阅读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具体的行动安排。阅读策略是对阅读方法的综合运用,阅读策略的使用具有整合性、选择性和灵活性。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从三年级开始,每学年独立设置一个“阅读策略单元”,即三年级“预测”、四年级拟设置“提问”、五年级拟设置“有一定速度阅读”、六年级拟设置“有目的地阅读”。
阅读策略单元要围绕提示语和课后练习题设计教学环节,如果只是按照过去的经验来教,教学方法就是错误的。在阅读策略单元中,自单元起始课起,就要引导学生明确单元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借助学习提示或者旁批学习伙伴的思维过程,进一步完善自己的阅读行为。
阅读策略的学习绝不能只是在阅读策略单元中训练,要提醒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有意识的运用阅读策略。
我会积极研读教材和教参,准确把握教材的编排意图,引导学生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同时,从预测、提问、提高阅读的速度、有目的地阅读等方面提高阅读能力,让学生成为一个积极的阅读者。
7.你是怎么教学批注类课文的。
答:批注式阅读是让阅读进入到深刻境界的一种好方法,我觉得教学批注类课文的时候老师首先要做好批注方法的示范,比如批注的角度(联想类批注、疑问类批注、感受类批注)比如批注的方式,眉批、旁批、总批……,比如批注的符号,甚至批注的定义等等,但要适度。注意不能局限学生的批注思维,要给学生更多的自由,他喜欢怎么批注就怎么批注,喜欢批注什么就批注什么。在教学前,我往往会出示一两段“有特点”的文字,让孩子先自由批注,以使批注看起来并不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然后老师要对每个孩子的批注进行肯定和鼓励。接着,再出示教材中的批注,让孩子大胆比较,自己的批注好,还是文本的批注好,说出理由即可。通过逐步系统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批注。
8.谈谈你对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双线组元”的理解。
“双线组元”:双线指的是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我认为统编版教材所谓的“双线组元”的课文编排,是为了引导教师通过对“语文要素”的落实达成一种人文主题的教育。
9.统编语文教材的“语文要素”都体现在哪儿?
答:统编语文教材每单元语文要素在单元篇章页里,在课文中的“泡泡”中,在课后练习题里,在语文园地中。
10.你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语文要素”的?
答:我是把“单元整体教学”作为统编教材的切入点,把准教学目标,理清语文要素,课内外结合,渗透阅读与习作方法,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教学效率。把单元相关语文要素进行关联,把握教学重难点和内容要点,上单元导读课、拓展阅读课、单元梳理课,形成单元教学特色,开拓学生思维,落实语文要素,内化人文主题,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11.请你说一说策略单元跟普通单元有哪些不同之处?
答:第一个就是教学目标不同。普通单元也有方法和策略,它用隐含的方式呈现(概括、复述等重要的阅读能力);而在策略单元,则是显性的教学目标。目标不同决定了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方法和重点非常的不一样。
从明线、暗线的角度来说,在策略单元,策略要成为明线,内容理解的学习要变成暗线,稍微退后一点。但是注意,我们学习策略的目的也是为了理解文本,不能为学策略而学策略。
第二个是学生与文本的关系不同。普通单元要入情入境,走进文本去感受,但是策略单元我们希望学生跟文本保持距离,哪怕进入到具体自然段的学习,也要能跳出来问学生对内容还有什么问题,这就是保持距离。
12.新课程倡导了哪些现代学习方式?
答: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自主式学习。
13.一份教案的核心是什么?
答:提出教学目的、选择教学方法、涉及教学进程、规划板书内容。
14.请根据《课标》关于阅读方面的要求,说说“阅读”和“阅读教学”的区别。
答: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15.一节好课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答:教学目标明确,对教材理解准确,有深度,传授知识准确,教学中能处理好师生的关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妥当等。
16.你是怎样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的?
答:(1)借助字,词典了解词义;(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17.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道德品质教育,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18.你是如何指导学生把字写得好一点?
答:写得好就是把字写得清楚,匀称得体、整齐,要达到这些要求,注意四点:(1)端正写字态度。(2)熟悉汉字结构。(3)选择合适工具,勤学苦练。(4)注重写字的姿势和执笔方法。
19.你是如何根据儿童的认识特点教学寓言,童话故事一类文章的?
答:利用多媒体课件、制作课件放录音、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本剧等。
20.怎样指导学生写好小动物?
答:指导学生在动笔前仔细组织观察它们的样子、动作以及生活习性,想想你和它们之间发生的有趣事情,然后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21.小学各年级的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那么通过让学生多读要达到哪些要求?
答: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情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22.怎样指导学生分清文章的主次,试举例说明。
答:主要内容写得非常具体、详细;次要内容写得简略,有时一句呆过。例如《落花生》议花生写得具体,种、收、吃花生写得很简。
23.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请说说你组织学生开展过哪些语文实践活动。
答:讲故事、诗朗诵、调查访问、读书报告会、专题演讲、搜集资料等。
24.默读的要求是什么?
答:学会默读,要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25.文言文的朗读要注意什么?
答:一读准字音。(学生自主识字,读通读顺。)二正确停顿。(老师示范读 领读 学生多种形式读)
26. 怎样引导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答:一是借助已有阅读经验,初步感知课文。二是引导学生正确朗读,感受文言文韵味。三是看注释和插图,疏通文意。四是抓人物行为,读懂故事。
27.你是怎样让思政教育和语文学科相融合的?
答:讲述的故事都有鲜明的主题思想是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依托,在故事主题思想的把握方面,不要作过多的解读,这些故事都能够体现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不要脱离语言文字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给人物贴标签,硬性的灌输思想教育,而应该以具体的事例,语言文字的理解运用相结合,做到润物细无声。
28.你是怎样引导学生复述课文的?
答:激发兴趣。教给方法。组内交流。展示评价。方法如下:
一是要熟悉课文内容,二是要抓住课文中主要内容,次要内容适当简略。抓住表示故事发展顺序的关键词句进行复述做到不遗漏情节。
29.你如何理解长文短教?
答:对一些篇幅比较长的课文,可以选择默读浏览的阅读方法,围绕学习内容和探究话题,从文中提取重要信息联系上下,联系上下文或生活积累,形成自己的理解。,在教学中要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内容,直奔教学目标,提取主要信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老师尽可能少讲只是在关在关键的地方进行点拨与提升。
30.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有什么不同?
答: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不同。读课文一般从朗读理解,积累运用拓展实践的维度设计课后题,着眼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促进语言积累和运用,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略读课文指向粗知文章大意的教学目标。精读与略读课文的呈现方式也有所不同,后者不安排写字,不设计课后题,而是在文前安排学习提示,提出要求学生思考的问题,或者提出相关的学习建议。略读课文承担的一个功能是迁移运用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