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比小学生说烂梗更可怕的,是大人也说

比小学生说烂梗更可怕的是大人也说

被网络烂梗包围的小学生

0
分享至


比小学生满口网络烂梗,爱说“包的”更让人担忧的事,是当下语言的僵化、套路化,以及随之而来的思维能力退化。

“包的”“受着”“我善”“破防”“那咋了”“绝绝子”“你个老六”“尊嘟假嘟”“我勒个去”“我做不了一点”……

江西一位小学老师布置作业时,学生们回敬她一连串网络热梗,她站在讲台上苦口婆心:

“喜欢说这些话的是偷懒的人,因为只要说这些话,他就可以停止思考。当你脑袋里只有热梗时,那些优美的语言都被覆盖了,成语、谚语,歇后语都不会用了。”


(图/社交媒体截图)

杭州有家长叮嘱孩子快点写作业,孩子回“那咋了”;提醒“饭菜要凉了”,“那咋了”;提醒“好好说话”,依然是“那~咋~了~”。

网络热梗,事实上成了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方言”,它是随时滚烫出炉的热词,是某一特定圈层的话语系统,也是情绪直给的社交密码。如果说,它只是在日常生活与课余交际时插科打诨的一点调味品,孩子们说几句“包的”,天当然塌不下来。

比小学生满口网络烂梗,爱说“包的”更让人担忧的事,是当下语言的僵化、套路化,以及随之而来的思维能力退化。

网络热梗,互联网时代的“方言”

对小学生而言,热梗像是一张“社交入场券”,而对成年人,则更像一个“情绪减压阀”。

语言不仅与沟通有关,还能提供强烈的归属感。使用圈内的黑话和俚语,是确立自己人身份的一种方式。

孩子为何热衷网梗?社交需求与传播特性是两大推手。作为被手机和算法早早俘获的一代,网络用语几乎是他们的母语,简直无孔不入,而且网络用语这种新奇且易模仿的特点,恰好迎合了孩子的天性。而在同龄人中,懂梗往往意味着能够获得群体认同,反之则可能被边缘化。

别说孩子,自问思想更成熟的成年人,同样也难逃“热梗”真香定律。

和孩子们一样,热梗对成人而言也是高效的“社交货币”。在同事、朋友群聊中,用一句“尊嘟假嘟”“绝绝子”,就能快速拉近距离,营造一种“我们都在网上冲浪,我们是同一圈层”的轻松氛围。


(图/社交媒体截图)

此外,热梗往往以高度浓缩、形象化的方式表达复杂情绪,比如用“EMO”代指伤感,用“摆烂”形容放弃挣扎,这种表达直接、不费劲,还带有一丝自嘲和幽默,成为一种有效的情绪解压阀。在职场之中,无害的热梗就像是语言的“柔顺剂”,可以软化命令或批评的语气,让沟通显得更随和、不那么僵硬,让自己显得人畜无害。

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抛梗者产出,接梗者融入,成为年轻人专属的“以梗会友”社交互动仪式链。这种互动不仅满足了青年的社交需求,更成为他们身份建构的重要途径。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热梗,从70后的“美眉”“GG”,80后的“酱紫”“996”,90后的“我太南了”“蓝瘦香菇”,00后的“yyds”“尊嘟假嘟”,到10后的“奥利给”“芭比Q了”,每一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语言密码,而这些热梗,有时也是一代人集体心境的缩影。


(图/《小舍得》)

热梗的诞生,往往混杂着解读的情绪化、鬼畜化、戏谑化、低俗化和陌生化的多层因素,在网民的接力共创中快速实现病毒式传播与裂变。

如果说,语言是一条拥有自净能力的河流,许多热梗不过是一朵朵随时消逝的小小浪花,很快就会自然消亡,仅有极少数最终能够汇入主流。

真正需要担心的问题不在“浪花”,而是承载语言的巨大“河床”,也就是孩子的整体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是否足够坚实,比如,他是否具备在不同语境灵活切换的“语码转换”能力,他是否能用“丰富”战胜“贫乏”,用“势在必得”“胸有成竹”“十拿九稳”替换,让“包的、包的”回归它原本的样子。

当作文只剩应试模版,请重修语文

比小学生爱说“包的”更让人担忧的事,是当下语文教育的僵化、套路化和应试化。

如果说“包的”的流行,让我们担心语言的贫乏,那么机械的语文教育,则可能导致思维的僵化与情感的淡漠。


(图/《超级语文课》)

譬如,一首意境深远的唐诗,在课堂被拆解成标准化的字词翻译、修辞手法和中心思想,学生不再感受诗句中的画面之美和幽微的言外之意,甚至是一些诗文在传抄过程中不同版本的区别,而是反复在背诵“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之类的标准答案。

于是,语言从一种感性的、多变的审美存在,变成了确定的、没有第二种解释的冰冷知识点或曰答题技巧。

作文尤其是重灾区。

僵化的写作结构、千篇一律的好词好句、“扶老奶奶过马路”和“妈妈深夜带我去医院”的古老模板至今还在使用,个体独特的观察和真实的情感,往往让位于安全、保险的“范文模板”。

当阅读和写作的目的,从探索、表达和沟通,异化为获取分数。当学习的全部乐趣和压力都系于一次考试时,语言就成了一门“技术”,而非滋养人一生的趣味和素养。


(图/《小欢喜》)

当优美的汉语被简化为得分要点,当生动的表达被束缚在标准框架内,实际上是在系统性地破坏孩子的语言感受力。

与我们教育实际相反的,是许多教育工作者的提醒。北大中文系教授陈平原说:“孩子一辈子的道路取决于语文。”钱理群教授认为:“我们语文教育的目的,还有整个教育的目的,包括现代化的目的也一样,就是使人变得更美好。”

2020年,《新周刊》在“重修语文”专题中曾分析,语言所以趋于贫瘠,人文主义所以没落,问题的根源之一是,人们正在慢慢丧失语文背后所附着的那层人文精神底色。

从小学到高中,一个人要上成千上万节语文课。我们通过上语文课学文字、文学和文化,培养基本的人文素养——阅读理解能力、沟通表达能力、逻辑分析能力、思辨与批判能力、审美与创造能力……而不只是学一些套路,如果仅仅是会这些套路,对抗不了汹涌的、暴力的新语言潮。

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高考语文阅卷作文总复查组原副组长喻旭初认为,高考作文中少有好文章,真正要培养的好习惯应该是“我手写我心”:说真话、抒真情、做真人。人大附中语文教师佟世祥则希望学生能“在浮躁的时代找到一块精神的栖息地”,用语文帮助孩子获得更大的“人生仰角”。

在今天,一个语文教育基本过关的人,至少要做到在登高望远看到美景时,不是只会哇哇哇大叫,或者口吐芬芳。

语言贫瘠的背后,是思考能力的危机

比起网络热梗的直白浅薄,更让人如鲠在喉的是随处可见的语言贫瘠。

短视频中反复调侃“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解决关键的问题”、短剧里的“霸道总裁爱上绝经的我”、大厂里的“打通底层逻辑,构建闭环生态”,这些表达由来已久,甚至许多人已经习以为常,不仅污染语言生态,更在常态化地扭曲人们的表达方式与思维方式。


(图/社交媒体截图)

这种“你写的每一个字我都认识,但我不知道里面说了什么”的语言比比皆是:

文件风的可怕在于其无处不在用“正确废话”营造着“假大空”,用“高度重视”“全面提升”等空洞词汇消解了具体问题,这种语言腐败如果不被及时扭转,很可能会导致公共话语体系的失信。

短剧风的荒谬在于其对现实的粗暴反转。当“霸道总裁爱上绝症女主”成为流量密码,当“一夜逆袭”取代脚踏实地,这些叙事正在构建一种扭曲的价值观。在许多头部短剧中,常用“豪门恩怨+身份反转”的固定套路,这种文化快餐正在消解我们对复杂现实的理解能力。

大厂黑话则是一种精致的语言表演。“赋能”“抓手”“沉淀”这些看似高深的词汇,往往包裹着简单的内核。开一场两小时的决策会,“打造生态”“构筑壁垒”重复出现100次,而具体执行方案却往往无迹可循,需要人去重新解读制造,徒增成本。这种语言的通货膨胀,让沟通成本倍增,却让务实精神流失。


(图/社交媒体截图)

比起小学生天真直白的“包的”,成人世界的语言腐败更具侵蚀性。它们用华丽的外衣掩盖思想的贫瘠,用复杂的结构替代真实的表达。当文件风消解责任,短剧风扭曲现实,大厂风遮蔽问题,我们失去的不仅是语言的精妙鲜活,更是直面真实、独立思考的能力。

语言贫瘠的背后,是文化失语症、思考浅表化、深度阅读与思考能力的缺失。当下这种危机,已开始侵蚀公共讨论空间的生态。

远至2019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200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受访者认为语言贫乏的表现是基本不会说诗句(61.9%)和不会用复杂的修辞手法(57.6%)。

在豆瓣上,“文字失语者互助联盟”小组成员已突破38万,他们分享着共同的困境:在需要精确表达时,却找不到恰当的词语。


(图/社交媒体截图)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青年教师苏婉分析,娱乐化玩梗的过程往往以牺牲事件全貌、思考深度以及基本同理心为代价。她以热点事件评论区为例指出,当严肃理性的严谨表达逐渐让位于浅薄而娱乐化的调侃戏谑,网络舆论场的理性对话空间便被挤压了。

语言的贫瘠本质上是思想的贫瘠。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论断在今天显得尤为警醒:“语言的界限,即世界的界限。”

我们能做的,就是多想点事,多读点书,多问几句“是什么”“为什么”“凭什么”,而不是人云亦云,陷入别人设计的词语和模式中沉沦。

参考资料:

1.《刷梗的隐喻:玩梗青年的社交货币与情感载体》,青年记者,魏宝涛 曲奕同

2.《“包的”“那咋了”,杭州妈妈被14岁儿子的流行语整破防:不会好好说话了?》,潮新闻

3.《岂能让“烂梗”窄化认知?学者剖析“梗文化”流行背后的隐忧》,文汇报

4.《当“梗”吃掉了我们的语言》,澎湃人物

题图 | 《米小圈上学记》

运营 | 邓官靖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现在我才明白,为什么农村光棍越来越多

现在我才明白,为什么农村光棍越来越多

加油丁小文
2025-11-07 05:30:03
特朗普突然下令出兵,中国战机等到一个,和美军大战一场的机会?

特朗普突然下令出兵,中国战机等到一个,和美军大战一场的机会?

空天力量
2025-11-06 13:06:50
NFL达拉斯牛仔队球员马肖恩-尼兰饮弹自尽,年仅24岁

NFL达拉斯牛仔队球员马肖恩-尼兰饮弹自尽,年仅24岁

懂球帝
2025-11-07 11:33:11
61年造币厂职工偷走800两黄金,19年后兑换,银行一眼识破

61年造币厂职工偷走800两黄金,19年后兑换,银行一眼识破

兴趣知识
2025-11-06 03:15:03
1976年尼克松访华时,想给周总理扫墓,秘书一番话却让他潸然泪下

1976年尼克松访华时,想给周总理扫墓,秘书一番话却让他潸然泪下

历史龙元阁
2025-11-06 20:05:05
开撕!王传君老板发声反击,言辞犀利,真是一点脸面都不给对方留

开撕!王传君老板发声反击,言辞犀利,真是一点脸面都不给对方留

喵喵娱乐团
2025-11-07 16:31:26
中方重拳击阿萨德,俄美英法难以应对,朱拉尼逆流而上?

中方重拳击阿萨德,俄美英法难以应对,朱拉尼逆流而上?

林子说事
2025-11-06 06:24:48
下周就放!重庆荣昌区探索试行中小学春秋假共4天

下周就放!重庆荣昌区探索试行中小学春秋假共4天

上游新闻
2025-11-06 09:16:02
太狠了,乌克兰六个州公投并入俄罗斯?

太狠了,乌克兰六个州公投并入俄罗斯?

地图帝
2025-11-07 09:32:28
郑丽文称台湾是“国家”,蒋万安再次亮明立场,坚持反对两岸统一

郑丽文称台湾是“国家”,蒋万安再次亮明立场,坚持反对两岸统一

阿校谈史
2025-11-07 16:36:49
2000年吴石案解密,吴家人拿到了陈诚的临终密信,内容写得很直白

2000年吴石案解密,吴家人拿到了陈诚的临终密信,内容写得很直白

小蜜情感说
2025-11-06 12:28:57
郝蕾疑炮轰白百何!白百何和高露恩怨再被扒出,被喊话赶紧退圈!

郝蕾疑炮轰白百何!白百何和高露恩怨再被扒出,被喊话赶紧退圈!

古希腊掌管月桂的神
2025-11-07 10:59:49
葡萄牙穷到什么程度?我住了8个月,有些尴尬的现实得说出来

葡萄牙穷到什么程度?我住了8个月,有些尴尬的现实得说出来

诗意世界
2025-11-06 10:27:22
奔驰蹭烂了小米为何不宣传?客户群体不同,玩不到一块?

奔驰蹭烂了小米为何不宣传?客户群体不同,玩不到一块?

功夫AUTO
2025-11-06 16:38:52
杜兰特:我整场都被三个黑鬼防守;球迷:这战术很聪明啊

杜兰特:我整场都被三个黑鬼防守;球迷:这战术很聪明啊

懂球帝
2025-11-07 11:33:11
雷军如今面临的最大难题,不是400亿的亏损

雷军如今面临的最大难题,不是400亿的亏损

诗意世界
2025-11-07 18:13:47
帮美元围剿人民币,伦敦金属交易所步子迈大了

帮美元围剿人民币,伦敦金属交易所步子迈大了

百味朱砂
2025-11-07 12:00:44
时长17分钟的不雅视频在网络热传,矛头指向两位医生,详情曝出

时长17分钟的不雅视频在网络热传,矛头指向两位医生,详情曝出

胡侃社会百态
2025-11-06 09:33:43
一年蒸发了10亿元,从网红白酒到狗都不喝,究竟发生了什么?

一年蒸发了10亿元,从网红白酒到狗都不喝,究竟发生了什么?

法老不说教
2025-11-06 20:45:28
高市早苗来“道歉”了?特派10名官员访华,为力求和中方“互信”

高市早苗来“道歉”了?特派10名官员访华,为力求和中方“互信”

通文知史
2025-11-06 21:00:03
2025-11-07 22:04:49
新周刊 incentive-icons
新周刊
一本杂志和一个时代的体温。
21162文章数 128998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教育要闻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升学就业“潜规则”?3届学长数据透漏这些真相!

头条要闻

美媒:卢拉乘中国电动汽车抵达峰会会场

头条要闻

美媒:卢拉乘中国电动汽车抵达峰会会场

体育要闻

是天才更是强者,18岁的全红婵迈过三道坎

娱乐要闻

王家卫的“看人下菜碟”?

财经要闻

荷兰政府:安世中国将很快恢复芯片供应

科技要闻

75%赞成!特斯拉股东同意马斯克天价薪酬

汽车要闻

美式豪华就是舒适省心 林肯航海家场地试驾

态度原创

艺术
旅游
手机
房产
公开课

艺术要闻

Donna Young:美国当代艺术家

旅游要闻

内蒙古冰雪旅游季在“中国冷极”启动,他们为什么都选这里?

手机要闻

荣耀再“卷”大电池?曝行业首台 10000mAh± 中端机

房产要闻

爆发!又一波世界级的投资,砸向海南!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