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青春期孩子,点击上方卡片一键关注
11月9日晚上7点,我将直播分享
《帮厌学躺平孩子重拾学习自信》
欢迎大家预约直播
01
儿子进入青春期后,我逐渐变成了一个卑微的老母亲:不敢说话,不敢提要求,不敢批评纠正。
儿子今年14岁,读初二。这两年,学习成绩和状态不见提高,脾气却与日见长。
不愿意我催学习,一催就不乐意。
放学回家,他长时间看手机,我提醒他别看了,抓紧时间去写作业。
他只是嘴上答应着,一动不动。
等过十几分钟我再催,他就开始闹情绪,说回到家放松会儿都不行,就知道催他学习。
他要干什么,自己心里都有数,我越催他越不想干!
气的我回房间要缓好久,百思不得其解:
你要是积极去做了,还用得着我三请四叫吗?还好意思倒打一耙,把责任都推到我身上。
不愿意我问成绩,我一提考试相关的话题,他就不耐烦,说我眼里只有分数。
有好几次话不投机,我俩爆发激烈的争吵,他冲过来,用手指着我的鼻子质问:
你是不是天天不唠叨几句就难受?同样的话说了一百遍了! 你能行你去替我学、替我考得了?
气的我浑身发抖,眼前一阵阵发黑。
就这么管了一年多后,我的身体已经亮起了红灯,出现了失眠、焦虑。
面对三天两头不满意,叛逆情绪严重的儿子,我躺平了,不想管了。
我说话他嫌唠叨,一言不合就开启战斗模式,我还怎么管?
![]()
可一段时间后,看着儿子日渐放纵的状态,和不断下滑的学习成绩,我坐不住了。
再这么下去,恐怕儿子会堕落成倒数,连普高都考不上!我也不能真眼睁睁看着他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烂!
02
那段时间,我虽然谈不上以泪洗面,心情也低落到了谷底。
我想不明白,为什么好好的孩子,到了青春期会这么难搞?
直到刷到一个教育视频,对青春期孩子问题的分析,瞬间点醒了我——
跟青春期孩子相处,不能“既要”“又要”,家长只有两条出路:要么忍,要么狠。
所谓忍,就是家长躺平,放手不管了。
为了家里不成天乌烟瘴气,为了避免争执影响孩子的情绪,进而影响学习,很多妈妈也确实是这么做的。
可问题在于,一味的妥协退让,换不来孩子的懂事。
如果父母的忍耐没有尽头,那么,孩子也会察觉到并不断突破底线。
最终只能换来一时的风平浪静。
![]()
而所谓狠,则是发狠调整教育方式,不陷在原来无力的教育模式里面,对孩子学会尊重,也学会坚守底线的硬气。
对孩子不再看脸色行事,而是传递清晰的底线和边界。
面对孩子不尊重的态度,错误、过分的行为,敢于纠正,而不是一味妥协、隐忍。
对自己,也要做到日复一日的“修行”,懂得克制。
认真学习科学的教育方式,把时间和精力花在自身的思维更新上。
这样,才能真正建立稳定的内核,做到情绪平和,心态平稳,给孩子更好的陪伴和指引。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开始积极学习,发狠调整教育方式,经过两个月的努力,终于把儿子从堕落的势头中给拉了回来,亲子关系也重新和谐起来。
预约周日晚上7点直播
03
1、更新教育理念,把时间和精力多花在自己身上,反而能取得更大的效果
仔细想想,很多妈妈都挺“可怜”的。
一天从早到晚,心心念念都是孩子,只恨自己给的不够多、不够好。
可孩子呢?习惯了父母无条件的付出,一边享受物质供养,一边索求“情绪价值”。
因为他们知道,即使自己再过分,妈妈的情绪依然会被自己牵动,说过狠话后依然会原谅自己,继续为自己付出。
以前,我就是这样的妈妈。
被儿子气到崩溃,无数次对他撂下狠话:
我再也不管你了! 从今往后你爱学不学,爱咋咋地! 你以后别管我叫妈,你没有妈!
但过不了几天,情绪缓和了,又会跟在人家屁股后头,操心、唠叨,重新上一个循环。
所以儿子根本不怕我,甚至轻视我。
现在,我决定彻底改变过去的教育方式。
每天下班不回家,不再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身上,而是专注自身。
听教育专家的直播,看积极心理学的书,听身心疗愈的音频。
我的教育理念,身心状态都在不断更新、成长,情绪更稳定了,生活也越来越充实。
慢慢的,儿子注意到了我的变化,开始主动靠近我,找话题跟我说话,跟过去只想躲着我的状态完全不同。
一方面,是注意力从孩子身上转移了,他不再生活在被审视、被评判的压力下,精神放松;
另一方面,是我不再焦虑,越来越积极稳定,也在润物细无声的影响着他。
![]()
2、学会对自己发狠,懂得克制,说出的话少而精,在孩子心中才有分量
通过学习,我才真正意识到,其实很多话对孩子而言都是“无效”的。
比如说教:你应该努力,你要抓点紧,你怎么不知道自律....
比如催促:快点去学习啊,你怎么还在玩手机,你赶紧去复习....
比如唠叨:你这孩子就是不上进,一天天说你多少遍都没用....
这些话,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听了无数遍,他们只会在家长不断的念叨中,感到厌烦,产生叛逆情绪。
父母们往往觉得:孩子有问题、不去做、懒散,我才碎碎念的。
可某种程度上来说,正是家长不加“克制”的唠叨,将焦虑情绪传递到了孩子身上,反而强化了他们的问题行为。
面对孩子的拖延、懒散等问题,家长要做的,不是不断重复正确而无效的“废话”,而是学会克制,让自己说出口的话少而精。
比如孩子放学回家,磨磨蹭蹭不写作业,一直在玩手机。
不要带着情绪催促,而是观察一会儿后直截了当的通知孩子:
这段时间,我注意到你每天回家都会先玩一阵手机。 我理解你学了一天,累了,看看手机放松一下,不过信息流的设计就是让人沉迷的,大人也是一样。这样没等学习,已经消耗了很多自制力。 所以我们定个时间吧,每天在家你可以不被提醒的看30分钟手机,定个闹钟提醒下自己。做不到,第二天的手机时间就取消。
儿子不太高兴,但又觉得我说的合理,而且看我的态度非常笃定,他同意了。
随后的日子,家里少了催促,少了抱怨。
儿子很高兴的告诉我:果然学习前少看手机,更容易进入学习状态。
心情轻松,学习效率高,儿子再也不用熬夜赶作业了。
在其他方面,我做到了对自己发狠:重复的唠叨不要说,说出的话一定要少,有分量。
越是这样,沟通越是有效果。
儿子开始认真听我说话,有些事情还会主动征求我的意见,过去那种一言不合就大吵的场面消失了,亲子关系越来越融洽。
![]()
3、尊重的前提下,跟孩子建立明确的底线,让孩子知道言行的边界
以前,为了避免争吵,影响孩子学习,也影响自己的情绪和身体健康,我总是在忍。
但忍无可忍后才发现,这样做只能换来暂时的风平浪静,治标不治本。
孩子其实是很聪明的,他能敏锐察觉到家长的发怵,妥协,退让,进而一步步得寸进尺,不断挑战你的底线。
比如对家长的态度,一开始,儿子不敢对我造次,只敢暗戳戳的抱怨,对抗。
但看我除了狂怒也治不了他,对我的态度就越来越缺乏尊重,从顶嘴、吼叫、摔门,到用手指着我质问。
最后甚至发展到出言不逊,说我说的都是废话,看你就烦等等。
所以,一味隐忍换不来孩子的感恩,懂事,家长一定要建立明确的底线,让孩子知道言行的边界。
在之后的生活中,我不再畏惧跟孩子发生冲突,而是把每次争执都当成传递底线的契机。
如果孩子言行不当,突破了底线,我会立刻冷下脸来,停止说教,用冷处理的方式来应对。
儿子惊觉,以前生气过不了三天就会围着自己转的妈妈,现在真的不一样了。
可以情绪平稳的做自己的事,不去看他的脸色,找理由跟他说话。
这种天翻地覆的变化,足以惊醒儿子的感觉和思维定势,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
不得不说,用坚定的态度和冷静的空间,给孩子一个反思自我的机会,比唠叨一万句都管用。
孩子其实是很聪明的,他也知道什么话不该说,什么事不该做。
当家长建立并传递给他们清晰的底线,他们就会慢慢学会遵守。
![]()
经过两个月的学习和努力,我蜕变成了一个“狠人”,儿子也在我的“狠”之下,改进了很多,学会了尊重父母,知道规范自己的言行,整个人都变得积极而主动。
我想跟所有的中年妈妈们说,跟青春期的孩子相处,硬碰硬和一味忍让,都是没有用的!
真的要狠下心来,升级自己的教育方法,狠下心来跟孩子明确原则底线,做好严慈相济!
预约周日晚上7点直播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突然变得叛逆、厌学,感觉完全变了个人,我们很多家长都是懵的!
为了帮助青春期孩子家长,更加科学、有效的教育孩子,我推荐你来学习黄志猛教授的《青春期叛逆厌学孩子变形计:唤醒内驱力》父母实操课!
课程内容聚焦孩子:学习动力不足、亲子关系差、叛逆难管、 沉迷手机、学不会学不好、学习成绩差等问题!
从原因分析,到日常实操方法,课程教的方法简单易懂,更容易上手去做! 你一定听得懂,学得会,用得来!真心建议所有家长,都来学一学!
点击图片,开始学习
点亮“在看”,愿我们的孩子越来越好,我们的家庭与人生越来越幸福!

亲爱的,如果我们的文章对你有帮助,请关注我吧!这样就不会错过每天推送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