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到晚锁着房门,叫都叫不应!”“说两句就炸,我到底做错什么了?”“以前多乖啊,现在怎么变成这样?”……这些话,是不是每天都在你家上演?家里有个青春期的孩子,就像住进了一个随时可能引爆的“情绪火药桶”。你小心翼翼,却总踩雷;你苦口婆心,他却嫌你烦。
很多家长一提到青春期,就如临大敌,觉得是“叛逆期”,是“孩子变坏了”。可你有没有想过,孩子不是变坏了,是长大了,只是我们还没学会怎么跟一个“半大人”相处。
青春期的孩子,身体在疯长,情绪在翻滚,内心在挣扎。他不再是那个牵着你手、什么都听你的小娃娃了。他开始思考“我是谁”“我要去哪”“我值不值得被爱”。他渴望独立,又害怕失去依靠;他想表达自己,又怕被否定。这种矛盾,让他时而暴躁,时而沉默,时而冷漠,时而敏感。
可我们呢?很多家长还停留在“我是你爸妈,你就得听我的”阶段。孩子一顶嘴,就觉得是挑衅;一关门,就觉得是疏远;一玩手机,就觉得是堕落。于是,越管越逆,越吵越远。
其实,青春期不是敌人,而是一次重新建立关系的机会。
你越想控制,他越想挣脱。因为他要的不是“被管”,而是“被看见”。他希望你知道:我不是不懂事,我只是有自己的想法;我不是不爱你,我只是不想再被当小孩。
很多家庭的矛盾,不是孩子变了,而是家长没跟上。你还在用管理小学生的方式,去管一个已经开始思考人生的人,这怎么可能不崩?
那到底该怎么办?别急,先放下“纠正”的念头,试试“连接”。
1.少说“你应该”,多问“你怎么想”。别一上来就给建议、讲道理。孩子考试没考好,别急着说“你就是不努力”,可以试试说:“这次没发挥好,你自己觉得是哪里出了问题?”让他感受到,你是想了解他,不是来审判他。
2.允许他有“情绪”,但不纵容“伤害”。他可以生气、可以沉默、可以表达不满,但不能骂人、砸东西、伤害自己或他人。情绪要接纳,行为要有边界。你可以告诉他:“我理解你现在很气,但摔东西解决不了问题。等你冷静点,我们再聊。”
3.给他空间,但别彻底撒手。青春期的孩子需要独立的空间,但不等于放任不管。你可以“退一步”,但不能“消失”。比如,他想自己安排学习时间,你可以和他一起制定计划,约定检查方式,而不是完全不管或全程盯着。
4.别把成绩当唯一标准。他可能成绩一般,但他善良、有主见、有创造力,这些品质同样重要。多夸他“人”的部分,少盯他“分”的部分。让他知道,你爱的是他这个人,不是他的成绩单。
5.学会“示弱”,别总端着家长架子。你可以对他说:“爸妈也是第一次当家长,有时候也不懂你,但我们愿意学。”这种真诚,反而能拉近距离。他不是不要你,他是要你换一种方式陪他。
对此,怎么看?跟往常一样,谈谈我的个人两点看法:
第一,青春期不是“问题期”,而是“重建期”。它不是孩子出了问题,而是亲子关系需要升级。以前是“你听我的”,现在得变成“我们一起商量”。别怕孩子顶嘴,那是他在练习独立思考;别怕他沉默,那是他在整理内心。只要你还在他身边,关系就有转机。
第二,家长要先调整,孩子才会跟上。很多时候,不是孩子难搞,是我们太固执。你总想着“纠正他”,却没发现自己才是那个需要改变的人。当你不再把“听话”当标准,当你愿意蹲下来听他说“我很难”,当你能在他崩溃时说一句“我懂”,你们的关系,自然就软着陆了。
家有青春期孩子,不是灾难,而是一次成长的契机。别硬刚,别硬扛,学会“软着陆”。真正的教育,不是把孩子塑造成你想要的样子,而是陪他找到他自己。
等他走过这段路,回头看时,会记得:那年他脾气差、情绪崩、关房门,但爸妈没走,一直都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