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应届毕业生而言,校园招聘会是进入职场的关键契机,尤其是互联网大厂发起的招聘,不仅规模大、需求旺盛,更是实现职业起步的重要窗口。眼下,2026届校招已经进入收尾阶段,今年校招呈现出哪些新趋势?哪些院校专业成为企业争抢的“香饽饽”?这些信息又能为考生家长择校选专业提供怎样的参考?今天,小优将结合相关信息展开详细盘点,为2026届考生和家长提供重要指引。
一、两大新趋势凸显就业新动态
1.抢人大战提前启动,,企业扩招来袭
相较于往年,2026届校招整体提前了半个月左右,各大企业为争夺优质人才纷纷加快节奏,“扩招”更是成为今年校招的核心标签。多家互联网巨头率先释放扩招信号,尤其是在核心岗位上的需求大幅增加。
字节跳动在2026届校招中录取超5000人,研发类岗位需求较去年增长20%以上产品岗offer数量翻倍算法、前端和客户端是招聘重点
京东提供35000+岗位,其中包含20000个应届生岗位和15000+实习岗位,较去年大幅提升
阿里巴巴发放7000+offer,岗位分布在全球20余座城市。腾讯的校招则放宽了毕业时间限制,面向毕业两年内的人群开放美团计划招聘6000人,技术类岗位持续扩招
这场扩招潮不仅体现了企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也为应届生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尤其是希望进入互联网大厂的毕业生,技术岗位的竞争优势更为明显。
![]()
2.技术岗位需求激增,AI人才成“香饽饽”
今年,技术岗位尤其是AI相关岗位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各大互联网公司为抢夺AI人才各出妙招。不少企业专门推出针对AI人才的招聘计划:
美团启动“北斗计划”,面向全球招募顶尖AI人才。腾讯推出“青云计划”,专注于AI大模型领域的人才招聘。字节跳动则推出“筋斗云人才计划”,重点招聘AI应用领域人才。
应届生通过校招入职后,还能享受就业补贴、人才落户、租房补贴等多项优惠政策,进一步提升了校招的吸引力。
![]()
二、趋势背后的双重因素
2026届校招的“抢人提前”与“扩招”,一方面是科技企业全球化战略落地的必然结果。这种跨地域业务扩张不仅需要补充基础人力,更需提前锁定具备跨文化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企业通过放宽毕业年限、提前启动招聘等方式扩大人才筛选池,形成“早布局、广撒网”的抢人策略。
另一方面,毕业生为了追求稳定,他们更倾向于“早签约、选稳岗”,使得企业通过提前半个月启动招聘锁定优质候选人。此外,在国家政策推动的“人工智能+”行动下跨领域AI人才的稀缺性更是引发行业上演抢人大战。
那么究竟是哪些院校和专业在这场抢人大战争中备受青睐呢?
三、2026届校招热门院校专业
![]()
从企业招聘动态来看,他们选人逻辑已经较为清晰,他们更加青睐计算机类和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学生。
计算机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人工智能与量子信息的融合不断加深,成为行业主要发展方向,算法优化和智能系统开发领域的人才缺口持续较大。而该专业核心学习编程基础、算法理论和系统架构,正好契合行业对高端技术人才的需求。
对于高中生来说,提前巩固数理基础是关键前提。同时注意,由于该专业技术迭代速度快部分传统开发岗位可能存在职业转型压力,且技能单一的从业者容易被市场淘汰,因此建议学生在求学和职业发展过程中,及时关注行业动态,持续补充核心技能
软件工程
AI原生应用开发需求激增,软件工程与大数据、云计算的融合日益紧密。该专业核心围绕软件开发全流程展开,课程覆盖程序设计、软件测试、项目管理等,重点培养全流程开发能力,精准匹配企业实际用人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该专业的编码实践与项目开发任务较为繁重,对从业者的编程能力和工程思维有着严苛要求。因此建议有意向的高中生,可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信息学竞赛,提前培养编程兴趣与逻辑思维,为未来专业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
网络工程
在5G商用和“东数西算”政策的双重推动下,云网融合、网络安全、AI运维成为行业核心发展方向,相关领域人才缺口明显。该专业核心围绕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规划、维护和开发展开,正好契合行业对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
当前就业现实下,就业端网络运维、架构设计等岗位竞争激烈,跨专业求职者涌入与技术认证门槛抬高进一步加剧了竞争压力,因此建议提前规划考取思科认证互联网专家、华为认证ICT专家等权威证书,增强就业竞争力。
电子信息类
电子信息工程
新基建持续推动行业快速发展,人工智能与物联网融合成为核心趋势,软硬件一体化开发人才需求日益旺盛。该专业核心围绕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和集成展开,帮助学生构建从芯片到应用的完整知识体系,恰好满足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核心要求。
由于该专业知识覆盖范围较宽,学习过程中容易陷入“样样懂、样样不精”的困境。因此进入大学后,要尽早明确细分方向并深耕钻研,这样毕业时才能避免“比不过通信工程的专业度、比不过计算机专业的编程能力”的尴尬境地,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
![]()
电子科学与技术
微电子、光电子领域产业升级进程不断加快,集成电路设计、传感器技术等方向人才紧缺。该专业核心学习数字电子技术、半导体物理等关键课程重点培养电子产品设计与制造能力,恰好契合行业对技术人才的核心要求。
不过需要关注就业市场的现实情况,当前优质岗位大多要求硕士及以上学历本科毕业生在就业时,大多只能从事技术支持、基层研发等基础类型工作。建议提前规划升学路径,考取研究生学历,进一步深耕专业领域、积累科研经验,为未来职场竞争筑牢优势。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是融合电子、物理、材料的前沿专业,聚焦微电子与光电子核心技术研发应用,为半导体、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核心支撑。在5G、AI等技术快速发展的推动下,行业对相关技术人才的需求持续紧缺,专业就业前景广阔。
![]()
小优提醒大家,该专业行业集中度较高优质就业资源大多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半导体产业集群地区及少数核心城市,建议高中生在报考前充分考虑地域就业偏好,若倾向于在非核心城市发展,需谨慎评估该专业的职业适配性。
四、报考启示
对于未来想通过校招进入互联网大厂的2026届考生,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规划:
1.不盲从“名校效应”,锚定学科实力与行业匹配度
考生若以提升综合创新能力、探索多元职业为目标,计算机、电子信息领域积淀深厚的顶尖高校可优先考虑,这类院校培养模式适配大厂前沿业务,利于学生发展。但需留意,名校并非所有专业都符合科技行业需求,需重点核查“优势学科”与自身职业规划的匹配度。
2.关注“特色院校”的专业优势,精准匹配细分领域
明确深耕技术、想在通信等细分赛道站稳脚跟的学生,专注特定领域的院校可重点考虑。它们学科积累久、企业合作多、实践机会足,能帮助学生打造专业优势,其“专业与岗位契合”的特点契合大厂细分业务需求,利于学生就业时脱颖而出。
![]()
3.拒绝“跟风追热”,兼顾“个人兴趣”与“行业需求”
警惕盲目追求“热门专业”,若忽视自身兴趣,可能导致学习动力欠缺、很难深耕专业,唯有“兴趣+行业需求”相结合,才能支撑未来专业学习与职业发展。
特别声明:本文为优志愿原创作品。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禁止转载和使用,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