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你还记得第一次被家长指着鼻子骂的感受吗?那不是愤怒,而是一种深刻的错愕——仿佛你十年的专业知识、深夜备课的心血、对学生前程的惦念,在那一刻,都抵不过对方一句“我交了学费我就是上帝”的荒唐逻辑。
![]()
济南育英中学那位班主任的遭遇,像一根刺,扎在每位老师的心里。她的噩梦并非始于调查组,而是始于那个看似平常的放学午后,一条精心剪辑的抖音视频被按下“发送”键。视频里,她是“羞辱学生”,“虐待了孩子10天”的恶人;视频外,是她那个扰乱课堂、欺凌同学却不容丝毫管教的学生。
随即,网络暴力如海啸般涌来。陌生号码在深夜一遍遍响起,咒骂声不绝于耳;她的照片被配上最恶毒的文字,在网上疯狂传播。最讽刺的是,当她最需要学校站出来说一句“我的老师没有错”时,没有听到学校的声音,老师们都懂学校领导那句经典的“再忍忍,为了学校声誉”。
![]()
当我们老师在“忍让文化”中自我消耗时,邻邦日本东京都教委给出了一份截然不同的答卷。他们的草案里,白纸黑字地写着:第四次面谈需配备心理咨询师或律师,第五次可直接委托律师应对;沟通出现语言或行为暴力可报警,家长若在社交媒体发布侮辱或诽谤内容,学校可要求删除……
![]()
这不只是流程,这是态度——一种告诉你“体制与你同在”的底气。而我们呢?多少老师还在单枪匹马地应对微信群里没完没了的质问,多少校长还在把“家校和谐”曲解为无底线地牺牲教师尊严?
草案中最锋利的一笔,是将教师的困境明确定义为“顾客骚扰”。这四个字撕下了最后一块遮羞布:教育不是服务业,教师更不是情绪垃圾桶。他们理应拥有下班后不被骚扰的权利,面对侮辱时拍案而起的权利,以及在管教学生时,不必先预想会被剪辑成几秒视频的恐惧。
![]()
那位济南的老师后来等来了调查组的还清白,可她失去的呢?是那个秋天起再也不能站上讲台的权力。无数老师面对的是看到手机震动就心悸的后遗症,是无数个深夜反复质问自己“何必认真”的绝望。这种绝望,正在悄无声息地蔓延。今天她因管教网暴而退,明天就会有更多老师学会明哲保身——最终付出代价的,会是谁的孩子?
![]()
东京的这份文件,与其说是解决方案,不如说是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每个信奉“息事宁人”的教育管理者脸上。它告诉我们:保护教师,不能靠圣人的胸怀,而要靠小人的规则。唯有让侵权者付出代价,让老师们获得体内力量的支撑,教育的火种才不至于在寒风中熄灭。
![]()
我们缺的从来不是发现问题的人,而是那个敢于在舆论风暴中,第一个站出来替老师发声的校长;缺的是那份敢于明文规定“面谈超时即可终止”的校规;缺的是整个社会对教师专业尊严的那份不容侵犯的共识。
教育的尊严,从来不在演讲稿里,而在每一间免于恐惧的教室中。
(图源网络,侵联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