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北京中考作文《这样生活更健康》虽然仍可写记叙文,但对说理性的要求增强了;而日前结束的海淀区初三年级期中考试则更进一步,直接引入议论文考查;与此同时,河南省和江苏连云港今年中考也都直接考查了议论文,重视“说理”开始成为中考语文新的“风向标”。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拥有19年一线指导考生备战中高考经验的精华教育考试研究院语文教研员、北京高考语文研究与辅导专家王丹宁举办了一场名为“我们正见证时刻”的专题讲座,解读了作文考题的具体变化、背后的逻辑以及今后备考的具体策略和方法。用他的话说,“讲座的目的就是想告诉大家,中考语文正在发生改变,考生们应该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这点并知道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
从今年中考到海淀初三期中考,传递出作文更加重视“说理”的信号
在王丹宁看来,2025年北京中考作文《这样生活更健康》对说理性的要求增强了,给学生们带来很大挑战。用他的话说,这道题目带有明显的比较特征和强烈的说理色彩,考生必须清晰区分“健康”与“更健康”的差异,文章的重点已从单纯叙事转向说理。遗憾的是,在中考阅卷中发现不少考生因审题不严谨而偏题,比如他们描述自己备考时经常熬夜到很晚、喜欢看手机、缺乏运动、爱吃零食等不健康习惯,而这些只是在拿“健康”与“不健康”作对比,没有把握住“更健康”中“更”字的比较意味。
王丹宁用他开设的中考课程中为学生们准备的三篇《这样生活更健康》范文进行了说明,向大家展现符合要求的写作逻辑。第一篇围绕母子有关“健康余量”的交流展开,用母亲的话点明“以往生活虽健康,但缺乏必要余量,面对严峻考验时健康储备不足”,以说理深化主题。第二篇则突破了认为健康就是指身体的局限,而是聚焦精神和思想的健康,提出中考冲刺阶段的焦虑、急躁等心理问题虽未成为病症,但适度放松压力、唤醒精神活力能让人“更健康”,展现出立意的创新性。第三篇则以小说形式进行写作,用故事承载“更健康”的理念,为考生提供了多元写作的思路。在王丹宁看来,透过今年中考作文题和这三篇范文就可以看出北京中考作文的变化,“重说理”成为新的“风向标”。
谈及此次海淀区初三期中考试作文题,王丹宁使用了“更上一层楼”的表述。他认为海淀初三期中考试作文题有两大变化需引起重视:一是首开考查议论文文体的先河,今年的议论文考题以《愚公移山》中“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为材料,要求考生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探讨它对当今的指导意义。在王丹宁看来,这道题的难度远超“文体要求”本身;首先 阅读上存在一定难度,将文言典故转化为说理素材,无疑增加了对材料理解的门槛。其次是有“时效性”的隐性限制,考生必须指出这个上千年的故事对当下的个体乃至国家的指导意义,并且论据要有高度和广度;如果把“山”看作是指巨大困难的话,考生就应聚焦当下中国所面临的重大挑战,而不是抽象的或是泛泛而谈的挑战。之前在给高考生讲作文时,王丹宁教给学生们按照“三大核”积累素材的办法,在他看来这道题就属于典型的“困境核”题目,所以积累素材非常重要。
海淀区初三期中考试的另一道作文题要求以“质疑”为核心,结合经历与感受,以《质疑的力量》为题写一篇记叙文。题目所给材料首先对“质疑”下了定义,保证所有考生能理解题意,同时明确了考查方向;接着指出质疑“可以修正错误、寻找真相、深化认知、促进创新”,为写作提供了多元视角;然后提出隐性要求——“质疑并非简单的否定,而是求知的起点,是成长的催化剂”,回归到文章的核心立意“求知与成长”的主题上,本质上是“议”与“论”的结合。
王丹宁指出,由于没有明确要求,所以初中阶段绝大部分语文老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涉及议论文内容,少部分老师虽然提过但学生们也由于缺乏训练而不会写。“在过去十年北京中考作文范文中,议论文范文占比大致在2%左右且还是在“文体不限”情况下的自主选择,但这次海淀初三的期中考试明确要求学生写议论文”,王丹宁说。
另外就是呈现出“一明一暗”双题议论化的特点,在王丹宁看来,虽然从表面上看这次海淀初三期中考试作文题可以从议论文和记叙文中“二选一”,其实其中一道题是“明”考议论文,另一道则是“暗”考议论文,即在记叙文中要有大量说理内容。他做了个大致估算,这两道题中议论表达方式的占比预计达到6-7成。此外,他还提到北京选考题常以“难度引导选择”,即若要引导考生写某类文体,就将另一类文体出得更难。在此次海淀期中作文考试中,就有不少考生陷入“两难”境地——议论文不会写,而记叙文又难度高,在犹豫中浪费了不少时间,最终两篇都难以写好,而这也更加突显出对“说理能力”考查的重视。
谈及这种变化背后所蕴含的意味,在王丹宁看来无疑是在传递一种信号。“作文的说理性在变强,不管明年中考会不会考议论文,大家都应该对议论文这种文体的写作加以重视”,王丹宁强调指出。
中考作文改革已成趋势,专家指导应变之道
王丹宁表示,此次海淀初三期中作文的调整并非孤立现象。从全国范围看,河南今年中考采用“二选一”模式,第二道作文题让考生“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在王丹宁看来,由于考生对议论文较为陌生,所以要求中的“简单”二字体现出对考生进行尝试的鼓励。另外江苏连云港2025年中考也是直接考查议论文,现如今海淀初三期中考试也开始考议论文了,对此王丹宁建议,考生应把握好这一趋势,掌握科学的备考策略和方法,这样才能在中考中立于不败之地。万一考生没作准备而北京明年中考考了议论文,就等于错失了时代的“红利”。对于如何才能写好议论文,王丹宁做出提示并给出具体建议——
首先,北京中考以往命题作文是主力,命题作文有标题所以不太会跑题;但考议论文先要看懂材料,像“愚公移山”这篇材料是文言文,如果古汉语不好、看不懂它的内容就根本写不出来,所以议论文的审题难度变得更高。
其次,材料带有较强思辨性,需考生构建逻辑框架。王丹宁指出,考查思辨性是北京近几年高考议论文的考查重点;要想高考议论文取得好成绩,每篇文章中需要有三处思辨,即开篇有一处思辨,在课上王丹宁会交给学生三种思辨方法,包括狭广思辨、内外思辨和新旧思辨。然后在文章中间要有一处思辨,称之为“逻辑思辨”。最后在文章结尾处还要有一次思辨并进行升华。相较于高考,王丹宁认为中考作文中有一处思辨就够了,比如“愚公移山”这篇文章中就可以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山再高但它是不动的,个人力量虽小却在不断壮大中。
三是起个好标题很重要,王丹宁指出,“古人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标题质量直接影响阅卷人的第一印象,是一个关键的采分点;像‘愚公移山’这篇文章如果标题起成‘愚公移山之我见’或是‘愚公为何移山’就和没起题一样,所以在起题方面考生也需要学习很多技巧。”
四是要跳出固化结构,王丹宁提醒,有些老师提到议论文就讲“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结构或是“总分总”结构。但在王丹宁看来,这种思维很难满足思辨性要求,绝非议论文的全部。“我会告诉学生一篇文章有几段,每段分别写什么,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用什么语言承上启下,包括学生需要的论据我每年都会亲自整理最新素材并按天为单位进行积累。写议论文就是这么费劲,学生要背论据、懂逻辑、清楚每段之间的关系等,千万不要一上来就掉进‘三步走’的‘陷阱’中”,王丹宁指出。
现如今,王丹宁将他19年在一线指导考生备战中高考的教学经验“凝聚”成一门门具有实战性的课程;其中针对北京中考开始重视议论文这一新趋势,他就专门开设了指导中考生如何写好议论文的课程,四讲内容分别聚焦“伪论点论据辨析”、“拒绝‘总分总’结构”、“中考议论文模板(上)”和“中考议论文模板(下)”;该课程还专门配备老师给学生们批改作文并答疑,确保考生能系统掌握议论文写作技巧。“每节课上我还会给大家总结上一节课同学们作业写的好坏,好的文章我也会拿出来和大家进行分享。总之,这门课的特点就是纯讲干货,教大家如何写出优秀的议论文。这不仅对中考有帮助,还会为学生们高中阶段乃至高考议论文写作打下良好基础,比如随着作文字数的增加,针对中考讲的一轮思辨,到了高中就会再加入两个思辨从而形成三处思辨”,王丹宁表示。
最后王丹宁强调指出,在中考作文变革的大背景下考生和家长不能“闭目塞听”。他举办这场讲座的目的就是想告诉大家,中考语文的趋势在发生改变,考生们应该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这点并知道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
文/张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